于细微处探真知
2019-08-13杨旭
杨旭
摘 要:“文本细读”本是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应用到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来。而初中阶段是学生知识与能力提升的黄金阶段。所以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文本细读教学,提高学生们的知识理解与概括能力,让学生们于细微之处探真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实践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组织语文文本细读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们从有限的文本内容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文本细读,不仅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那么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们进行文本细读呢?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具体阐述。
一、相信学生,循循善诱
学习的本质是对学生们的自身潜能的挖掘,因此,要想提高学生们的文本细读能力首先就要相信学生们,以积极引导的方式深化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们能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进行知识探究活动,提高学生们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丰富学生们的课堂情感体验。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以相信学生、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进行文本细读活动。
例如:在《背影》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是以相信学生、循循善诱的方式展开知识教学活动的。
在课堂的开始,我问学生们:“本课课文的标题叫做《背影》,谁能告诉我是谁的背影?”“朱自清的父亲。”学生答。“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呢?从这个背影中你读出了哪些内容呢?生活中你见过别人的背影吗?让你印象最深刻的背影是谁、在什么情况下的背影呢?”我又问。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之下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探究,最终完成了知识探究任务。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坚信学生的实力,从标题入手展开知识探究活动,让学生们在课堂提问的引导过程中逐渐完成了课堂知识探究活动,深化了学生们对本课文本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以点见面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们的知识探究能力。
二、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要想提高学生们的文本细读能力,就要强化学生们的语文课堂参与,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到语文文本知识的阅读和探究过程中。而小组合作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够强化学生们的语文课堂参与,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文本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以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展开语文文本探究活动,让学生们在交流和探究过程中完成文本细读任务,提高知识与能力。
例如:在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是以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促进文本细读活动的进行的。
首先,我将学生们分成了人数适宜的知识学习小组。然后,我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如下问题进行探究:
1.文章写了朱德和母亲之间的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格?
2.文章语言平实,却在字里行间饱含着深情,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和小组成员们分享你喜欢该句子的原因,该句子在遣词造句上有什么值得你喜欢的地方?
经过激烈的课堂讨论,学生们最终在观点的不断提出和强化中完成了课堂探究任务,提升了自主探究能力。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推动文本细读活动,让学生们在宽松的知识探究环境中进行知識探究活动,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了学生们的文本分析能力。
三、情境创设,探析主旨
教学情境是学生展开知识学习活动的基本情境,要想提高学生们的文本解读能力就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们在情境的刺激之下产生与作者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之间的融合。
例如:在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是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帮助学生们探析文章主旨的。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为学生们播放了描绘边塞壮丽风景的视频,然后我问学生们:“大漠的风光美吗?”“美。”学生答。“那你们置身其中会产生一种什么样感觉呢?”我又问。“豁然开朗。”“孤独寂寞。”……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道。随后,我通过引导学生们学习诗歌背景提高了学生们的诗歌创作能力。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视频教学的方式还原了课堂探究情境,激活了学生情感,深化了学生们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推动了文本细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组织语文文本细读活动,让学生们在对语文文本的细读过程中深化学生们的课堂体验、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探究与思考能力,构建高效化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徐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95.
[2]张有德.文本细读 催生教学智慧: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思考[A].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2018:1.
[3]郭秋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4).
[4]邹泽明.初中语文课教学的新路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