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9-08-13魏晋龙

新课程·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引导初中地理自学

摘 要:江苏启秀中学李庾南老师长期坚持教研,创立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七年级上册《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为例,探讨如何将该教学法与初中地理教学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学、议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读图技能、团队意识。

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初中地理

【课标分析】

依据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根据课标建议,本节课的具体方法是“开展讨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通过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并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中国的气候》中,初步知道了中国的气候分布和特点,掌握了基本的读图能力,这对于通过分析地图来总结中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十分重要。

【学习目标】

从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外流河和内流河;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和水文特征;了解家乡的河流;通过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建立空间意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1)耤河景观照片;(2)《天水市志》中关于耤河的描述,并由学生集体朗读全文。

教师讲授:耤河养育了两岸的人们,为天水提供生活用水、工農业用水,十分重要,同样,我们中国的河流对祖国也十分重要。

2.自主学习

让学生观察“中国水系图”,完成下题:

(1)找到自己熟悉的河流,并分析河流是否汇入大海?

(2)我国外流河分别汇入哪些大洋?内流河有哪些?

教师讲授:我国大部分河流最终汇入海洋,属于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分成太平洋水系、大西洋水系、印度洋水系。部分河流没有注入海洋,属于内流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3.小组议论

(1)如何认识一条河流的水文特征?

(2)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何区别?

(3)南方和北方的外流河什么区别?并分析原因。

4.教师引导

(1)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特点。

(2)分析河流特征差异的原因应该从地形、气候、植被方面进行探究。

5.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一些河流的概念,了解了我国河流的分布规律和水文特征,分析了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懂得了由于我国各地气温、降水、地形地势、植被类型等自然条件不同,使河流的水文特征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教学反思】

1.学生自学可以提高读图能力

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靠在教师课堂设计引导下自学的,通过学生积极主动“观察”“练习”“操作”等习得的。具体到本节课,除要充分利用本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查阅本章的地图,归纳得出现象和特征。

2.小组议论便于学生总结规律

议论是学生之间自学成果的共享,是个人自学的深化,体现了教学对话、沟通和互动的本质。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小组议论,分析得出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这些现象和成因的生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3.适时引导让地理更有活力

适时引导不是牵着学生走路,也不是代替和强制学生的思考,而是对学生的学情和心理有深刻了解,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生动体现。在分析河流水文特征时,教师展示表格,鼓励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既直观形象,又便于掌握。

参考文献:

[1]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三十五年的实验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8):3-15.

[2]周春来,王莉.以“自学·议论·引导”模式构建发展性课堂,让学生课上发力课后发展[J].数码设计,2017,6(10):271.

[3]李兴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实施中引发的思考[J].学周刊,2018(26):77-78.

基金项目:兰州市2018年度教师“个人课题”——“自学 议论 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课题编号:LZ[2018]GR173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魏晋龙(1986.05—),汉族,男,籍贯:甘肃景泰,研究方向:地理教育教研。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引导初中地理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