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2019-08-13侯伟

新课程·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思维培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侯伟

摘 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的培养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师教学实践和教学方式变革的方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是改善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应通过“问题学习”,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着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思维培养

核心素养既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也注重获取知识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把落实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当作重中之重,作为一线数学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将落实核心素养与课堂基本知识传授相结合,是我们面对的一个课题。

一、基于课程标准,强化目标引领,聚焦核心素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将课程标准细化为每个班级的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深化和具体实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是主线,使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能够自然地发生和扩展。在教学实践中,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应细化和可操作,让学生享受解决问题之后获得的成果。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跟上进度,教师不能先急于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应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体验观察、实验、猜想、证明和其他数学活动,与同学分享他们的想法,并改进和引导思想与方法。

二、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化,也是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

1.解决问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问题化学习

问题化学习把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问题化学习必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对活动所呈现的“生活”理解不透,体验不深,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形成具有真实任务场景的问题串是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并建立从学科到跨學科,从特殊到一般到特殊过程的结构。在基于问题的学习过程中,问题和内容以认知构建的方式进行重组,使学生能够在知识与问题的联系中发生知识碰撞,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老师通过问题来教授知识,启发学生的智慧。“问题”教学中的问题通常以教师预设为主,多为直接反映学科学习内容的问题,注重问题的启发性,通常也更聚焦学科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保证学习不会偏离主题。当学生正确回答时,教师可以使用赞美、延伸和扩展的方法来扩大学生的学习成果,或者进一步发展学生提供的正确答案;当学生回答不出、回答错误时,教师可选择重复、重新表述、提示、教师本人提供正确答案的方式应对;当学生的答案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不够详细、不够清晰、不够标准时,老师应该采取教师或其他学生的补充、解释、查询和建议方法来确认正确的成分;教师可以在学生主动提问时根据自己的方式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进一步提问、提示或者回答。

3.活动课程

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文化素养是在一系列学术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学科活动,使学生通过获取经验重建知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让其被动地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同时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资源和组织安排活动。

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

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教师要准确了解学生,及时准确地促进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不能只重视结果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生动而富有个性的内心过程,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经历、体验的机会。注意在课堂上培养孩子:多动,培养动手能力;多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不要以为通过自学、操作、试用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要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各个环节,关心他们的变化与发展。鼓励、激励、帮助他们,提供有利于他们蓬勃发展的机会与氛围,要俯下身来,听一听他们在想些什么,成为他们前进中的引导者、合作者。

四、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中思维的培养

“思维”与“学习”其心理机制是一致的。思维是从感知到思考、再到认知加工过程,最后通过语言或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而学习的心理机制也同样如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呼吁未来的课堂教学能够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核心素养。

1.备课。以思维结构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框架,将思维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与知识教学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统一,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这意味着,当一堂课上完后,除了留给学生一些字词、概念、命题、解题方法外,还要留给学生一些思维的模式。

2.上课。以个体思维的过程作为观察与反思依据,透过认真倾听学生的语言、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来窥探其感知觉、记忆以及认知加工的模式、风格等,进而对学生进行更加具体而科学的学习指导。

五、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中,对数学教学中的诸多抽象问题,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真实教材,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逐步建立清晰的外观。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学习“平移和旋转”这一课,通过具体的图片展示和学生自己设计图案的讲解,让学生体验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得到。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取材料,分析和思考,并用数学的思维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认真思考和落实的。高效能的课堂应该是充分展示教育本质的课堂,是完美体现教学内在规律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注重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勤奋学习,注重教学实践和数学核心文化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和积累,追求高效能的教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课堂是学校教育中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环节,要用核心素养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思维培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数学习题讲练中学生思维培养的认识与实践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