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即将实施信息教师如何做好准备

2019-08-13朱汝锋

新课程·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知识储备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

摘 要: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即将实施,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可谓是充满期待,但又心怀忐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是所有学科课程改革中变化最大的科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对公民的信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改革可谓期待已久。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改革究竟改了什么呢?信息技术教师应如何做好准备呢?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新旧课程标准的对比及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等方面着手,探讨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应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知识储备;教学方法

目前世界各大国已将信息技术提高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在2015年12月奥巴马签署了《每位学生都成功法案》,将掌握计算机科学提升到与获得读、写、算并列的地位。《2016年Reach Capital教育科技展望》报告也指出,计算机科学已同英语、数学一样重要。日本将信息技术教育定位为实现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九大报告以后,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从中可体现出我国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对全民信息技术素养提高的愿望。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地位已明显得到提升,新高考改革方案已在浙江、上海进行试点,已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的选科范围,其他省市也陆续将信息技术纳入学业水平考试或等级考试。信息技术的进步可谓日新月异,原有的课程标准已不适合数字原住民的学习了,课程标准的改革成为一种必然。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渴望课程改革,但又害怕改革。为什么?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陈旧,有很多知识学生已经学过,旧教材面对的是零起点的学生,而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大数据时代,早已不是零起点了。自2004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实施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现有的课程标准已不适用于现在的学生,现在几乎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对于文本、表格、演示文稿等编辑更是不在话下。教师普遍反映教材难以指导教学,教学工作主要依据自己的讲义进行,信息技术教材实际利用率较低,而学生也极少阅读教材,对上课的积极性不高。近年来计算机科学是信息技术课程逐渐强化的一个知识领域。这个领域围绕数据、算法、信息系统等计算机科学最基础、最关键的概念展开并着重体现“计算思维”的课程价值。信息技术应用是学生满足数字社会生活需求的必备技能。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问题是数字公民形成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是信息技术课程人文精神的体现。所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新课程标准将算法、人工智能等纳入课程内容,有很多老师都没有学过,要教学生,必须自己先学习。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设计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课程教学内容也有了较大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伴随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修订发生了如下变化:

1.增加对计算机和网络本质的认识的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本质认识,将有助于学生在理性层面认识信息技术。

2.增加数据与计算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从数据与计算的角度深刻理解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课程在新时期必须完成的任务。

3.增加新兴技术的课程内容,如云计算、移动设备、三维打印、虚拟现实、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拓展学生对新技术进行再发展的理念与思维。

4.减少基础性操作技能的课程内容,如办公软件中的文字、表格处理、幻灯片展示、上网方法等,如今大部分学生都在小学至初中阶段基本掌握了相应的基础性操作技能,没有必要继续将此内容列为高中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

面对如此大的变化,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充分的准备呢?

首先,我们在思想上要做好准备。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课程标准的改革,课程的内容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之前积累的资料、教案、学案、实验等都几乎要推倒重新积累,课改初期也很难在互联网上找到合适的资料供我们使用。我们必须一点一点重新积累。教育部相关人士曾经说过,将来课程标准改革的配套教材,最差的结果是老师会用,学生也一看就懂;比较中间的结果是学生看得懂,老师不会用;最挑战的结果是老师和学生都不会。信息技术這门课的特点,非常有可能教材改出来以后是学生看着就会了,老师却没会,不得不去学,老师已经跟不上了,可能的情况是教材出来后,相当一部分老师会跟不上,知识储备不够。新课程标准对老师的要求提升了,学科知识必须再学习。这种形势对老师来说是比较严峻的,对新的知识,老师必须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然后才能运用于教学当中。所以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重视,课程标准的改革对我们信息技术一线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其次,我们在自身素质上必须做好准备。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意识及信息社会责任,教师自身也必须具备这样的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设计的课程模块如下:

从课程模块设计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已成为学习的重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再是操作性的(如文本、表格的处理)等内容,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从操作性课程内容的教学转变到计算思维的教学,我们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重新学习掌握算法思想,掌握一门新的编程语言。大多数教师以前学习或教学使用到的编程语言为Pascal、VB、C或C++等程序设计语言,随着Python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及飞速发展,在新的课程标准里就有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数据与数据结构、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初步及算法初步等六个模块使用了Python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可见,重新学习及使用Python语言来教学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对有一定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的教师来说,学习掌握一门新的程序设计语言或许并不太难,但是Python程序设计语言有着语法简洁、黏性扩展、通用灵活、强制可读、模式多样等特点,可以使我们学习Python变得轻松,但同时也会成为教学的难点。使用Python程序设计语言来教学,可能很容易出现一些错误而无法在课堂上解决。比如Python强制可读的特点,它是通过强制缩进来体现语句间的逻辑关系,但是如果让学生用Python写一段程序,如果学生不注意缩进的逻辑关系从而出现错误,我们就很难指导学生纠正程序的错误,或是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查找错误,从而增加教学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提前熟练掌握Python程序设计语言,对程序的解读也要十分熟练。

从新课程标准的模块开设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求掌握必修模块的内容外,还必须掌握至少一至两门选择性必修及选修模块的课程,这样才能够满足课程开设的要求。比如我们学校有10个信息教师(有些规模较小的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人数更少),如要开设选择性必修及选修课程,每个教师就必须从8个模块中选择两个模块来开设课程,才能满足学生选课的要求。假若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人数较少,那么每个老师还需掌握更多的课程模块内容。现如今创客课程及比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各校都或多或少地开展了创客课程,其中新课程标准中就有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移动应用设计这四个模块与创客活动中所开设的课程相对应,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创客课程,从而做到提前熟练掌握新课程模块的教学。

提前做好新课程知识的储备,将会使教师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再次,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要做好准备。对新的课程内容,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或许不会过时,如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PBA等,但是对不同的内容使用哪种教学方法更合适,还是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的。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方式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更多地倾向于综合性学习、合作学习方式,面对的是全新的学习环境,深度的学习评价。

综合性学习更多面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备课的过程中往往不仅仅是备课本上的内容,还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课程标准中每个模块都有核心素养的要求,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中,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方向。

尽管我们现在都有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对大多数人,合作学习的经验只是被丢到一组,然后被要求创造出一个作品、学习一种技能或完成一项任务。通常会出现的情况是一两位学生接手并完成了大部分工作,而其余学生只发挥了很小的作用,甚至是在课堂上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这样的合作学习无疑是失败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该注意如何合理设计任务,使每位学生都有任务而且不被代替,划分合作小组也需要考虑小组成员之间的能力、优点、特长,小组成员之间要有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样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究、学习,寻找出一套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高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最后,学习环境的准备。就大部分学校来讲,选修模块的开设面临着老师数量及能力不足、机房安排不开等实际问题。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特点,这样的学科特点就要求学校要有一定的教学设备支持。学校的机房使用频次过高,一些设备由于过度使用导致损坏严重。有的学校资金有限,而教学设备投入需求大,机房设备得不到很好的维护,设备更新缓慢。而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备更新换代快,有些机房的电脑及设备却都是十多年前购置的,根本运行不了新课程标准提及的学习软件,如3DOne、Python等,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对机房进行升级换代。为了便于我们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建立一个在线学习系统,在我们上课的过程中,使用在线学习系统来发布任务、收集作業等,教师可以在线批改或系统自动批改作业,可以实时或课后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及时记录,系统会根据学生个体给出指导性的评价意见,教师也可以根据系统评价来给学生分组调整提供依据。在模块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系统建立的真实且个性化的学生档案写入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

在新课程标准正式实施之前,我们应该先知先觉,提早做好思想准备,提前学习课程标准模块的相关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创客课程提前演练,深入研究更好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环境。让我们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积极的心态迎接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到来。希望我们能够满怀信心迎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唐晶晶,王海燕.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J].中小学电教,2017(9):67-69.

[2]任友群,黄荣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2-30.

作者简介:朱汝锋(1982.6—),男,广东清远人,汉族,清远市华侨中学信息技术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知识储备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让孩子爱上英语课外阅读
突破解分数应用题障碍的策略
县级气象服务工作经验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