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和实践
2019-08-13王志伟
王志伟
摘 要:随着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及发展,我国的教育方式以及相应的教学制度实现了一定优化,逐渐将教育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整体的教育水平。政治学科的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及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高考对学生个人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在此背景下,一线政治教师必须认真探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方式和方法。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政治认同意识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强化、法治意识的培育、公众参与度的提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考改革;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引言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门不仅要求各学科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的改革,还提出了应对整个高考改革大背景的新要求。就我国的政治学科发展现状而言,政治教师需要积极进行个人课程教学改革,以此提升整个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力,努力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和人文素养。将传统政治课程的学习目标由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深入发展到向学生传授各种思想道德修养理念[1],以此更好地实现提升学生的个人品格和人文素养能力。这需要一线政治教师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学生,切实有效地提升培育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
1.政治认同素养
对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关系到高中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思想理念的形成和政治素养的提升,所以,政治认同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讲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高中生对政治生活的认识,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素养。
2.科学精神素养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技术给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也给不健康信息的侵入提供了可乘之机。高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负面因素的影响,并因此造成价值观的扭曲,进而可能改变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其能够建立起科学的价值取向,成为新时代的“四有”公民。
3.法治意识素养
法治意识的形成需要公民参与法治实践活动并接受法治教育,形成法治意识能够引导百姓正确认识法治的功能、准则、价值等,从而形成对法治的认同、支持并通过实际行动来捍卫法治的观念。高中生作为公民,其法治意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但是当前许多高中生的法治意识薄弱,缺少对法律的敬畏思想。高中思想政治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法制和法治的内容和重要性,鼓励他们运用法律来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公共参与素养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行使公民权利。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高中生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共事务,以此来体现公民应有的义务和权利,但是一些高中生面对公共事务时往往缺少参与意识,无法履行参与义务。所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不仅要让高中生了解到公共参与的渠道、原则和方法,而且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政治教师必须准确认清政治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和意义,认清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一生发展会产生的重要影响。教师应立足高考政治学科的考试大纲和教学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和授课方法,并根据课程重点来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精神。在整个新课程改革以及高考改革的大趋势下,教师要积极探究并应用创新型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整个高中政治课堂的实效性。
1.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意识
就当前大部分学生个人思想素质的层次发展状况而言,其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政治认同有关。因此,教师要通过改进教学手段有效地开展高中政治教学,以此实现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意识的目标,引导学生成长为爱国爱党的优秀青年。
为了做到这一点,政治教师需要在实际的课程开展过程中,在课前掌握课本内容中所要传达的理念以及重要的政治思想,并运用有效的措施将这些内容传递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政治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堅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可以做到如下方面: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含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短片、红色纪录片及电影等播放给学生,以此达成让学生提升对中国共产党优秀精神感知的目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当充分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积累并做到及时向学生传达国家政策,帮助学生构建相对完善的政治认同体系。
与此同时,在整个课堂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实际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让学生逐渐产生自豪感;增强学生对各种政治的理解及分析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相关政治的探讨与研究等活动,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我国政治的认同意识。
以不久前的一堂课为例,我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了《建党大业》,以此让学生认识共产党的建立历程,学生在了解民国初年的动乱和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意义之后感触颇深。学生深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主、不受外辱、富强团结的道路,进而更加深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2.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
理性、求真、实证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在培养高中生理性精神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身边的生活实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平常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挑选出来,引导学生从理性精神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政治课中常常讲到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概念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调整,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主要矛盾的内容变化是如何产生的?”“这种变化在我们身边有什么具体体现?”然后,教师可让学生了解下几十年来我国社会所产生的变化:家里长辈年轻的时候,市面上的商品种类又少又贵,质量也很一般。如今,我国许多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可以买到很多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也对商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我国还存在着许多不发达的地区,人们还处于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这种对比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成长,鼓励他们用科学精神的视角来看待社会的变化。
3.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对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引导人们做出正确有效的行为并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核心素养中开设一定的法律意识的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政治教师而言,要想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就需要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积极践行自己授课过程中所讲解的法治内容,政治教师要不断提升对各种法律法规的了解以及掌握程度;(2)在开展课程的法律知识时,应当深入分析书本中所蕴含的各种法律知识以及法律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解这些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为主要目标;(3)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采取事例的讲解、鼓励学生进行探讨以及分析研究等行为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各种法律法规的熟练程度。
对于教师而言,要深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法律意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法律法规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事例展示以及小组活动探究、事例辨析以及观看法律新闻等方式,通过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来增强他们对案例的法律分析能力,并在这一环节中实现对法治的进一步了解和完善。辨析讨论中,学生可以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了解法律,无形中可以提升他们的法治意识。
4.提高学生的公众参与度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教师需要应对繁重的课业,没有过多机会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只能让学生学到一些理论知识,却不能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来,从而难以有效提升高中生公共参与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精心创设模拟公共参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使用所学到的政治理论知识,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过程中,从而为学生提供理论实践的机会,以此来提升其公共参与的能力,实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模拟公共事务时,教师要遵循公共参与的基本原则,按照基本的流程来安排公共事务参与的模拟现场,这样可以提高公共参与的真实度,以便让高中生在情境模拟中真正体验公共参与的具体环节,并在公共参与模拟中不断提高其公共参与能力。
例如,当讲到“民主决策”的章节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听证会的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民主决策的步骤和流程。假设听证会的议题是“市政供水价格是否涨价”。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听证会的具体流程和开展要领,并让他们亲自组织和参与这场模拟听证会。会议开始时,由主持人宣读听证会的注意事项和议题,介绍各方听证会的代表。然后,由扮演市政供水公司代表的学生介绍市政供水的现状和涨价的原因,并由听证会代表对此进行质询和辩论。当各方代表辩论结束后,主持人做会议总结陈述,并宣布听证会结束。在模拟听证会的设计、组织、参与都需要高中生独立完成,学生也由此亲身经历了公共参与的各个流程,能够对公共参与有个全面的认识。通过公共参与的情景模拟,能够为学生高度还原公共参与的真实流程,从而有效提高了高中生的公共参与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高考制度的整体改革也在不断进行。高中政治教师应当充分了解高考的课程目标以及相关要求,并且立足于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相关教学设计方法,以此来提升全体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认同,又要注重培养其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想素质并实现进一步发展,从而圆满实现课程和高考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培君.让学生终身受益: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6):124.
[2]刘敏.新高考模式下提高思想政治学科吸引力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4):23-24.
[3]黎繼林.浅谈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68-70.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