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策略初探
2019-08-13侯淑蓉
侯淑蓉
摘 要:传统的语文课堂,识字教学费时、低效,严重地阻碍了新课改关于学生大量识字,提早进入阅读这一理念的践行。通过对识字方法的掌握、识字兴趣的培养、识字路径的拓展、识字成果的展示等方面策略的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掌握方法;培养兴趣;拓展路径;展示成果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打好识字基础,为孩子的后续学习提供保障,是小学低段语文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传统的小学语文識字教学,单调、枯燥,学生缺乏兴趣,而新课改又加大了低段孩子的识字量。识字教学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这一安排,体现了多识少写,认写分流的原则。其心理学依据是:学生识字和写字的能力和技术是有差别的。学生识字的能力与笔画数的多少没有关系,有时候因为笔画数多,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反而容易记忆。而写字则与笔画数的多少高度相关。所以,应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增加识字量,让学生尽快地多认识一些出现频率高的生活口语常用字,迅速扫清读写障碍,提前进入阅读,体验读书的快乐。
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识字不像看动画片、听故事那么有趣,如何使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孩子,进入小学后能轻轻松松认识汉字呢?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觉得,要完成课程标准中低段识字教学的目标,识字教学策略的研究与运用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策略主要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在努力研究、尝试各种识字教学策略以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以下策略,完成小学低段语文的识字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充分开发教材资源,营造识字氛围
新教材的选文非常富有儿童情趣,为老师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对韵歌》《春夏秋冬》等,都采用了儿童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内容通俗易懂,语调朗朗上口。我先让学生听读,激发学生读的愿望,再让学生跟读、自读,教师引读,学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听读中识字,随文识字。我正确认识了短文作为识字载体的作用,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短文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对短文熟读成诵,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轻松完成识字任务。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操场上》“打球、拔河、拍皮球”这几个表示运动项目的词语中“打、拔、拍”都有一个提手旁,而“跳高、跑步、踢足球”中的“跳、跑、踢”都有一个足字旁。这样,可以现找到共同处,通过同类事物列举的方法,联系生活,拓展识字。
部编教材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有:“看看你的语文课表,星期三有什么课?”“认识身体器官”“跟天气有关的词语”这类活动的安排,目的在于将集中归类识字和随文分散识字相结合,以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常用字,减轻课文识字压力,联系生活,激发识字兴趣。
二、让识字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识字
如教学《识字四》时,我先把“蜻蜓”“蝴蝶”“蚯蚓”“蚂蚁”等小动物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认一认,再把词语贴在图中对应的事物旁边。这一形式让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起来,图文对照整体识记。接着让学生观察一下这几个字的共同特点(虫字旁),引导他们理解虫子旁的字都与昆虫有关。
为学生搭建思维支架:
青—蜻 廷—蜓 胡—蝴
丘—蚯 引—蚓 马—蚂 义—蚁
让学生观察以上几组字的读音,发现去掉偏旁以后,读音相同或相近,相机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并拓展,学生在生活中还认识了哪些形声字。
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生字,了解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地发现识字方法,同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感悟,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用直观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
在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中,象形字也是识字任务之一。这种字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那么,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在教学“降”时,我用动画给学生演示了字的演变过程:古人根据一个人从高山上下来的样子造除了“降”字,左边部分表示高山,右边是向下走的两只脚。人们沿着高山往下走,高度就一点一点降下来了。然后是金文的字形、篆文的字形、隶书的字形和现在的字形的比较。通过动画演示字源,化抽象为形象,整个过程生动、直观,易于被学生掌握。
另外,在生字教学中,绘画识字、动作识字、动画识字都深受孩子们喜爱。他们通过画笔、动作帮助记忆。如:两个孩子背对背坐在地上,形象地揭示了“坐”的形,义。孩子们笔下画出了一条长长的路,路上有一个走路的人,逼真地揭示了“道”的形,义。一个人靠着一棵树,在“休”息。
四、总结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识字贵在得法,有了方法贵在应用。新课标指出:“注重孩子识字能力”,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在识字教学中,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识字,会更好地提高其自学能力,促其发展。
识字教学中,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能为学生自主识字提供基石。
在以前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中,集中讲了这么一些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加熟字;找反义词;加笔画;编字谜等方法。但归结起来主要的方法有两种,那就是基本字和基本字带字。随着基本识字方法的掌握,便可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识字。教学中采用两步法:
(1)选择方法,自主学习
以《识字五》为例,本课有12个字,教学中先让学生选择出或创出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生字。学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学生展示出了令人惊讶的能力。
(2)学习交流,总结提高
最后交流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如学习“量”字时,学生就展示了不同的方法:
熟字加偏旁:旦+里
字形比较:最、亮
编字谜:日下一横长,里字下边藏。
在老师有意识地组织下,学生呈现出来的课堂精彩纷呈。他们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从已有的指示入手,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大胆想象,展示了真实而动人的思维过程。真正实现了从感知到概括,再由概括到应用的两次飞跃。
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的学习,一年级下册的教材查字典等教学内容的安排。无疑,这些都是重要的学习汉字的工具和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与能力。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渗透。
五、拓展识字路径,展示识字成果
为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体现教科书中贯穿的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自主识字的思想,让学生做识字的有心人,我广开识字路径,并随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这样,既让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识字兴趣更浓,又促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与发展。
1.认同学座位牌,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识字
一年级,新生入校,我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卡片上,并将卡片装进座位牌。首先是认识自己的名字,然后每天认识三五个同学的名字,不认识的可以问问同学。学生兴趣高涨。一周以后,以“你是谁”主题队会的形式,让同学来认识自己和同学名字。这样,既认识了同学,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又快速而有效地认识了汉字。
2.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宣传匾等识字
家校互动,让家长带孩子外出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识字。如:街上的广告牌、车站站台、商场货物分类商标、商品使用说明书、食品包装、其他课本等。同时告诉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那个店叫什么名字?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但完成了课本识字任务,增加了识字量,还会由无意识识字转化为有意识识字,既增强了识字能力,又提升了生活的能力。
3.定期办识字报,展示成果
当孩子课外识字达到一定的量,我分阶段让学生办了识字小报,将课外认识的字加以展示。
学生找一张八开的卡纸,遇到课外认识的字,可以剪下来贴,可以画,可以写或请爸爸妈妈帮忙写在卡纸上,要求排版精美,字数尽可能多。
小报收上来,我用手机逐一扫描、拍照,然后把小报贴在教室的墙上。
学生课间去浏览,不认识的字就问问同学。很长一段时间,课间浏览小报成了他们主要的课余生活。
手机里的照片,我用当下最流行的“美篇”配上文字,图文并茂,发在班级微信群、朋友圈,家长和孩子一起欣赏,圈粉无数,还上了学校的公众号。此后,孩子们的识字兴趣更浓了,以后几期的小报办得更美了。
定期进行识字成果展示,让孩子们充分享受成功的乐趣。
六、多次呈现,定期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定期呈现课本中要求認识的生字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有些字可以猜,甚至跳读,但是课本上的字是保底要求,必须准确记忆,所以要多次呈现,定期复习。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识字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传统的识字教学,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识字任务繁重,枯燥乏味。
其实,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当我们不再居高临下,俯下身来,与孩子们共同探索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维之广阔,潜能之无边。只有相信他们,为他们创造出更多的锻炼空间,相信孩子们会更主动学习,更好地发展。
在我的识字教学策略教学研究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我同孩子们同成长,我们的识字课堂也不再单调,在识字的学习中,开启着孩子们的兴致,激荡着孩子们充满灵性的创造。改变了传统的费时、低效的识字教学现状,还识字教学于精彩。
当然,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不能包治百病。识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乃至义务教育阶段,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邓丽琼.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17.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