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理念培育幼儿自主精神
2019-08-13傅慧平
傅慧平
现代社会,人们所面临的竞争和挑战越来越激烈。只有独立自主、充满自信的人,才能勇敢面对竞争与挑战,主动创造机会,把握每一次机遇。所以,从小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心理品质,无论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是提高群体素质,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了促进幼儿自主意识的养成,在反思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教育实践,开展了“三多”实践活动。通过多给选择、多给锻炼、多给挑战,让幼儿学会自主、自立、自强,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独立自主的生活环境和氛围,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意识。
“多选择”让孩子学会自主
在幼儿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自主意识不强。他们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或新活动时往往显露出害怕、退缩等,常常处于一种“不敢”“不行”“不好”的消极内心体验。
现实中,成人往往过多地干涉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整天围着成人转,没有主见,也不会做决定。由于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因此,在这一时期,多为幼儿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将对其形成自主意识有很大作用。在集体生活中,教师应尽量满足幼儿的合理要求,不应简单要求整齐划一。多开展一些自选和分组活动,每天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区域活动时间,都是提高幼儿自主性的有效方法。让幼儿逐步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颇具价值的,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性。
例如,在喝豆浆时,老师常常会给每个幼儿都倒相同的分量,并要求每名幼儿都必须喝完,理由是幼儿长身体需要营养。但我们发现,胃口小的幼儿每次喝豆浆都特别慢,常常是端着杯子半天不喝一口。直到豆浆凉了,老师等不下去了,允许他倒掉为止。这样,不但幼儿补充不了营养,也造成了浪费,还会因此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三多”做法:多给选择,让孩子在自由选择中学会自主。我们引入“小吃店”游戏情境,老师卖豆浆,幼儿卖豆浆。老师倒豆浆前,幼儿告知老师需要多少钱的豆浆,一元表示少一点,两元表示多一点。这样,幼儿既有了喝豆浆的兴趣,又因为按需分配,减少了浪费,还能让那些胃口小的幼儿不用为喝不完豆浆而发愁了。
“多锻炼”让孩子学会自立
帮助幼儿获得能力,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自己身上而不是从别人的赞赏里获得自信,这是培养自主意识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对于幼儿来说,由于成人的过多包办代替,幼儿的动手能力特别是自理能力方面非常欠缺,因此要让幼儿自立,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首要任务。
例如,在游戏时,幼儿将玩具从A玩具架上拿下来,放在桌子上玩了起来。过了一会儿玩好了,幼儿环顾了教室一圈,拿起玩具,在A玩具架前迟疑了一会儿,之后将玩具放到了B玩具架上。区域游戏结束时,老师发现好多玩具都被搬家了,有的玩具还被混在了一起,顿时皱紧了眉头。“三多”做法:多给锻炼,让孩子在自我锻炼中学会自立。我们教师在玩具和玩具架上粘贴一些动物卡通或简单几何图形等,玩具和相应玩具架贴上同样的图案。教师在介绍区域时,示范引导告诉幼儿活动后要将玩具送回家(贴着同样图案的玩具架上)。小小的图形标志起到提示幼儿的作用,降低幼儿在整理活动区材料的难度。要求提示图案要适合小班的标记幼儿实物或是圆形、三角形、方形等简单的图形等,图案要大而简单。还可以通过区域中的图示,引导幼儿进行活动。例如,将如何看书的步骤照成照片,引导幼儿自己掌握看书的方法。要多借助环境的提示作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和自我服务能力。
“多挑战”让孩子学会自强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能否勇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是幼儿是否具有自信心的重要标志。孩子的自信就是在一次次的冒险中成长起来的。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也不同。水平偏高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自主,反之则容易自卑。我们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努力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创设挑战的机会。
例如,小(2)班在开展高跳下的体育活动,老师根据一般的标准,将高度定位40厘米左右,请小朋友们排着队一个个跳下。几遍以后,一部分男孩子就开始离开队伍,在操场上追逐玩闹起来。正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老师只能远远地训斥,要求他们归队,却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加入到了追逐的行列中。“三多”做法:多给挑战,让孩子在难度挑战中学会自强。随着幼儿完成40厘米的高度后,老师逐步提升高度,鼓励幼儿挑战。每当一个新的高度出现,孩子们都欣喜若狂,争先恐后地尝试;当尝试成功后,他们又是信心十足的样子,还主动要求新的高度。到最后,能力强的孩子能从70厘米的高处跳下,能力弱的孩子也能从40厘米高处跳下。每一个新高度对孩子来讲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们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
幼儿自主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持之以恒的教育,更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亲子互动方式等情况,一起努力开展“三多”实践活动,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培养出自主、自信、自强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胜利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