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外语输出能力的现状、原因及提升策略

2019-08-13沈秋红陈胜利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提升中学生对策

沈秋红 陈胜利

摘   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外语输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中学生外语输出能力总体不强,教改目标升学化、口语测试形式化、作文写作八股化是其主要原因。英语课程新标准背景下提升中学生外语输出能力的对策有:加强中学英语教育供给侧改革;明确能力为本教改方向;实施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的“六化”系统工程。

关键词 中学生  外语输出  提升  对策

语言输出能力是指学习者在掌握一定的目标语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使用目标语对自己的思想和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进行信息传输的能力,其中包括口语输出和书面输出[1]。近年来,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向纵深化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倡导与实施,外语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语言交流载体。世界各国跨文化交流愈加频繁,不同语言的国家和城市通过外语语言输出渐次融入到世界一体化的经济进程中。全球化的发展不仅对我国外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外语输出能力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加强我国中学生外语输出能力研究,不仅可以为我国进一步推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实践指导,也为更高阶段英语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我国中学生外语输出能力现状

外语输出能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中的“说”和“写”的能力。它是外语学习的终极目标,也是衡量学生外语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从目前我国中学外语教育水平总体看来,对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培养不够,缺乏完整的培养体系。我国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其外语输出能力的现状堪忧,总体能力不强,后劲不足。有研究表明,外语语言输入与输出能力的失衡,已成为中国式外语学习的普遍现象:能听懂的说不出,能读懂的写不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英语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2]。

输出能力不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全国范围来看,西部不及东部;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不及欧洲。输出能力不强,在国际英语测试中,表现尤为明显。雅思官网全球考生雅思成绩统计数据,毫无悬念地见证了数十万中国考生语言输入与输出能力的窘境,听力与口语成绩成为大多数考生获得高分的羁绊。2015年中国大陆考生的平均分为5.7分,比2014年下降了0.1分,但比2016年平均分5.64分却高出了0.4分。换言之,雅思成绩出现了三连降。2015年在全球雅思A类考试平均成绩前40的排名中,德国再次以总成绩7.3分蝉联第一名;希腊以总分6.9分的成绩位列第二。中国大陆位居第33名,与2014年相比,总排名下降了4名。中国大陆考生雅思A类考试4个单项中,阅读成绩最高,听力次之,口语、写作成绩较低[3]。

二、外语输出能力不强的原因

1.教改目标升学化

迫于竞争的压力,学校对升学率极为看重,一切工作只为中考和高考。这种过分追求升学与分数的质量观,使得学校的办学行为逐渐与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偏离。中学的外语课堂教学围绕着书本知识的获取、考试技能的训练、解题技巧的讲解等内容展开,过分强调学生知识的增长而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不少学校仍然以加重学业负担为手段,以考试为杠杆,以升学为目的。平时忽视对学生外语输出能力的培养,不重视营造外语学习环境。教师缺乏双语教学意识,课堂教学基本用中文讲授。

2.口语测试形式化

外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交际的需要,因此,科学的语言测试应该包括说的能力测试。自2000年起,一些教育发达的省份,就开始实施口语能力测试,企图改变口语能力不强的现状。如江苏省开始实行中学生英语口语等级测试制度,着重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应用英语交际的能力。然而,制度上的保证并不代表可实际落实到位。主要原因为:一是考试过于形式主义。受应试教育影响,题海战术在学生口语考试后基本取代了口语能力的培养。二是人为因素干扰。施考过程中,考官个人的偏好会影响学生水平的真正发挥。三是计分形式有问题。目前,初中的外语口语考试已经按照加权处理,以总分10分的比例计入中考总分,但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能获得高分。高中外语口语考试,虽然其等级表现也将作为高校录取的一个参照,但由于考试成绩不以分数形式计入高考总分,所以根本不会影响高考录取,所谓“参照”,实际上变成了“不要”。

3.作文写作八股化

一种语言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语言表达中用词不当、语序混乱、表达方式程式化。英语写作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其现状是“学生发怵,教师犯难”,其结果是“费时低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点。

一是学生的积累不够。写作是一种输出,其前提是必须有大量的输入。古人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中学生,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升学在即,一切为了迎考,根本无暇获得“活水”。

二是写作教学未能系统化。英语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强化词汇教学,强化阅读教学,强化语言、文化、思维对比意识,并能将三者有机结合、互动互补、彼此关联、综合运用。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为写作而写作”的现象,写作教学并没有被放置于英语教学整体框架之中。

三是批改方法单一化。写作评价依旧是“重结果,轻过程”,没有达到良好的“回拨”效果。中学班级学生数量多,教师的批改往往流于形式。有的重点放在拼写、词汇和语法等层面上;有的干脆不评改、不讲评,多采用让学生抄写背诵范文的形式;更有甚者,总结发明了作文写作“模板”,让学生奉为“宝典”,用有限的积累去写无限的文章。这种高度同质的文风,成为当下新的“八股文”。这种文风剥夺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长期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空间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极易造成英语写作中的“思辨缺席症”。

三、提升中学生外语输出能力的对策

1.加强英语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

全球化发展及科技创新加剧了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迫使外语类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高层次人才不足,一般人才扎堆的现象[4]。语言输出中“有话难说”“有口难言”现象与外语高层次人才的标准差距很大。因此,随着学校人才产出速度的加快,我国迫切需要进行英语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强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等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英语类人才培养质量,为高层次、高技能英语类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生源。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尽可能创造条件,建立多样的语音教室,满足英语教学对硬件设施的需求,提升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引进教学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走向课堂、走近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大量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明确能力为本教改方向

在国家推出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了英语课程内容和总体目标,如最高级的要求是:“……能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能用常见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5],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中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明确能力为本的教改方向,这个方向也是学生外语输出能力培养目标。学校要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英语教育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将培养大量外语输出能力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兼具国际视野、有一定人文素养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改变英语课程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在外语教学中不断强化输出能力培养研究。

3.实施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的“六化”系统工程

实践应用就是“知行合一”,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外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实践教学元素,对于提升中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1)口语训练多样化

口语考试除了朗读及回答问题、考官和考生对话、口头作文之外,还可以采取模仿、朗诵、故事重述、看图说话、角色扮演、口头访谈、口头翻译、小组讨论等多种训练方式,要确保听力训练“听”“说”同步。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多安排一些听说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表达看法,并结合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声、电、光、影等多元素的功能,直观、生动、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多维度输入,为“说”做好准备。“说”的素材尽可能新颖,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要在听懂的基础上“说”,在“说”的基础上“听”,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消灭“哑巴英语”。

(2)口语测试规范化

口语测试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我国外语测试已由过去单一的知识题型发展成为多类型、多技能的综合性测试,但其规范化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卓有成效的口語测试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在试题构建方面,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拘泥于考试课本,尽量设计一些真实的、交互化的情境,着手课堂能力的培养。条件许可的话,邀请外籍考官参加口试,更能增加交际的真实性,最能直接地考察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并满足学生急需表达的欲望。其次必须具有较高的测试信度。设立口语考试试题库,试卷都按照统一标准、一定比分权重编制,确保每套的难度系数基本一致;要制定严格机制,选拔、培训一支敬业称职的考官队伍;可借助于机辅口语测试模式,提高效率、保证信度。

(3)口语计分制度化

高考是我国重要的考试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也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考试的指挥棒。然而,我国高考中外语考试只有“听”力要求,没有口语测试要求,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只注重“听”力培养,而忽视“说”力培养,其结果只能是“听”得懂却“说”不出的“哑巴英语”。因此,外语口语应作为中学评估体系中常态化、制度化的内容,口语测试结果应成为中学英语考试计分体系的一部分。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应该增加口语测试内容,已经成为有志之士的共识,无疑这更能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对于高考口语考试的设想,不少专家认为,口试成绩要像有些地方中考一样进入总分,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口语教学的弊端,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这也是一种理性回归,更是一种发展趋势,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国际通行的做法。口语计入总分,但可多次考试,择优统计,这也是2018年英语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这样,学校的口语教学才能步上正轨。

(4)写作教学系统化

写作是一项涉及词汇、表达、阅读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写作教学、阅读教学以及词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外语学习的整体性效应。广泛的阅读,深厚的积累是写作系统化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词汇学习、阅读学习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各种题材的范例,教师可以依托阅读材料设计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新学的词汇、句子、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进行写作训练。

(5)语言文化对比化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语言所呈现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不相同。在写作能力培养中,重知识、重技巧而轻思维现象的存在非常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化对比意识。

(6)作文批改多样化

英语写作是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反映学生对语言把握的综合能力,体现学生对于英语书面语言的驾驭能力。目前,写作的评价依旧是“重结果,轻过程”,没有达到良好的“回拨”效果。教师应在教学中摸索尝试更为行之有效、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譬如,可采取同桌批改、小组互批、教师面改等形式;可以通过e-mail、QQ、微信等现代交流手段;有条件的学校,可借助网络平台师生互动。如将批改网与教师人工批改相结合,可有效减轻教师在批改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层面的工作,让教师专注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当然,批改网等硬件的普及,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有足够的资金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秀玲.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英语教育,2008(05).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陈娜娟.“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17).

[4] 何东.“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公共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融入[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7(01).

[作者:沈秋红(1971-),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副研究员;陈胜利(1966-),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提升中学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