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教学设计(人教版)
2019-08-13胡平香
胡平香
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同时,《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框架》(试行)将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划分为若干关键能力。文章以“交通运输”(第2课时)为例,尝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将地理核心素养落实于教学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探索“高效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关键能力;铁路干线
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地理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考虑到初高中地理的衔接及连贯性,可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与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相统一,界定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1]。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项目的要求,为更好地将地理核心素养落实于教学评价,同时更好地指导初中地理教学,《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框架》(试行)将每个核心素养又划分为若干关键能力,并对关键能力进行了水平定级,以便测量和评价初中生掌握的关键能力情况。本文尝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式的深度转型,将地理核心素养落实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探索“高效课堂”。
一、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教学目标】①运用资料,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②运用地图,归纳我国铁路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并运用已学知识尝试分析原因,培养综合思维能力;③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了解主要铁路枢纽,培养区域认知能力;④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铁路线,提高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点】我国铁路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主要的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及主要铁路枢纽。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教学用具】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中国政区图(含行政中心位置的空白图)。
【教学方式】多维互动数字化教学。
二、设计理念
运用地图熟悉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常规教学以地图为基础,对铁路干线及其经过的城市名称,采用逐条圈、画、描、说等方式学习,教师很难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而且学生不“乐学”,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课基本忘记,地理实践力、人地关系观念得不到适切的发展。本次教学设计针对以上问题构想教学策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用问题引领,在课堂开始了解学生的学情,知道学生的起点在哪里;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通过问题互动了解每位学生到达了哪里,以便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最后用问题检测学生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了解把学生带到了哪里。
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素养,还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之母”,这需要从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方面来设计,于是笔者选择了目前人们热衷的旅游为落脚点,这是学生拥有的生活经验,也是其兴趣点。因此,本节课设计的情境是“中国梦,我的梦——坐着火车去旅行”,由生活到课堂,由已知推導未知,由简单到复杂,再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三、教学过程(表1)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分解教学目标,从如何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设计,如何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是备课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行成为人们欢度节假日的重要方式,而作为南京较好的私立学校中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旅行经历多,见识广。因此,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坐着火车去旅行”的情境教学主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内驱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关键能力。
在第一次设计中,采用“胡老师梦想分享会”的形式,主要分享笔者旅行的经历,近几年旅行的路线几乎包括了“五纵三横”的主要铁路干线,每讲到一次旅行,都让学生设计经过的铁路干线,然后与实际经过的铁路干线对比,并进一步呈现当地特色和旅行照片,实现“了解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目标。上课时学生每次看到老师照片都很开心,感觉很亲切,但学生积极性没调动起来,关键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和体现。
第二次备课时,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激发主动思考的动力,笔者认为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着学生来设计。因此,在学习铁路干线的分布时,让学生分组在空白中国地图上画出某条铁路干线,运用信息技术拍照上传,教师在上传的作品中选择典型的作品讲解。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得到培养,绘制的纸质地图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带回去可以继续使用,用于功课复习,用于生活实践。在“向着梦想前进”环节,教师的旅游经历只是引子,引出学生对梦想的追求及合理设计旅游线路的能力,让学生把“梦想大声说出来”,通过分组讨论和设计,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力)。
第三次备课时,考虑到数字化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设计了一些反馈题,如“起止点为株洲和贵阳的铁路干线的名称是什么”,这既是对前一环节“铁路干线分布”的反馈,也是对下一知识点“铁路干线命名规律”的承转。
第四次备课时,为及时反馈,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的优势,设计了5道练习题,以检测学生关键能力的掌握水平。反馈题目既涵盖本节课主要内容,又突出重点,还有层次区分,体现学生关键能力的掌握层级。
总的来说,本节课师生反映较好,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出预想水平,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得到明显锻炼和提高,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得到共鸣,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体现和提高。
(该课例荣获2017年南京市信息化能手大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研究项目组.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与教学 初中地理(试行)[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刘一明.“城市化”教学设计(中图版)[J].地理教育,2019(2):13-15.
[4] 毛广雄,景荣.浅谈变革中的地理教育发展趋势[J].地理教育,2017(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