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观察视野下教学、评价与目标一致性的探究

2019-08-13雷秀芳

新课程·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观察者情境目标

雷秀芳

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目标是一个灯塔,它引领着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师生互动、课堂评价等许多教学行为的方向。目标达成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品德课程的核心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它是隐性的、不可用纸笔量化的情感行为,它需要教学过程的不断推进,需要教学、评价与之形成相应的高度的默契。本文以“通信连万家”课堂教学为例,尝试在课堂观察视野下,建构一个可操作的教学、评价与目标的达成是否一致的方案,力求在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有效性上做些探索。

一、选择观察点

“通信连万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主题,这一课现代生活感和时代科技感较强,品德教育的味道较淡,更具有综合性。如何把握综合性,提高时效性?LICC课堂观察(崔允漷,2010)给了笔者启发:评价和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从属教师教学视角,目标是属于课程性质维度。教学、评价与目标一致是达成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观察教学、评价,观察点即使不是学生,最终还是需要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进行检测,实现品德与社会课追求的教育的有效性。

二、设计观察工具

目標是灵魂,没有清晰准确的目标,一致性无从谈起。将三维目标作为观察的支架,将主要教学和评价内容整合其中。选择怎样的素材和活动与目标相匹配?设计怎样的评价任务能推进、检测目标的达成?是否有新的目标生成?故此我们以目标为“锚”,分析教学、评价,形成观察单。

三、实施观察方法

根据学校的师资状况,观察者进行观察(也可以和同行分工合作),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采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分别对三维目标及教学环节进行观察。

【观察镜头一】观察者A对原有教学目标的观察,关注是否有生成目标。

【观察镜头二】三维目标对应的核心环节,观察者B选择观察情感目标,对应的活动及评价内容做好记录。观察者C记录属于知识与技能的主要活动和评价内容。观察者D记录有关过程与方法的活动。

四、分析观察现象

课堂观察只是对数据或者现象的收集,影响后续的课堂改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更需要对数据或者现象的分析。

【观察现象一】原有目标:(1)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能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解决各种问题。(3)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以及各自的特点。

【分析结果】目标叙写方式,行为对象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清晰“知道”“选择”“使用”,表现程度“解决问题”,在行为条件上没有给出附加的限制条件,不知道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完成目标,因此修改后的学习目标加上“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根据实际情况”等,使目标更清晰、准确。

【观察现象二】核心环节中的活动一:(1)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通信方式吗?(2)你的家人常用哪些通信方式呢?(3)人们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打电话呢?活动二:通信方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现场视频通话。活动三:(1)你会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吗?(2)用一种通信方式与老师联系。(以上观察单有部分记录)

【分析结果】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为目标服务,用多些时间和环节来突破目标的重点难点,没有与目标不相关的环节、游戏。教师创设了形式不一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体会通信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学生讲述中追问,用微信视频与留守儿童家长现场连线,这些教学情境运用巧妙。当学生静静的聆听,当孩子们眼睛闪着晶莹的泪花时,不难看出,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方向是一致的。

【观察现象三】急救、火警电话的使用

【分析结果】本课教学中,有学生说到急救、火警电话,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追问学生拨打这些电话要注意什么,提高安全意识。当然,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有生成目标,急救、火警电话不要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多讲,也有观察者对此提出不同看法。

课堂观察的现象,从不同的分析视角有多元的解读。正因为有了观点的激荡和思维的碰撞,才能构成认知上的矛盾和冲突,才能促进教师进行课堂重构,才能促进教师的成长。

五、课堂观察下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结束了,留给笔者却是深深的思考:

1.认知需要外显,我们做到了吗?我们知道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内隐而独立的,我们看不见学生头脑中的认知过程,因此课堂观察中,如果对学生认知观念与过程的观察只停留在外部表现,比如学生的举手多少、小组活动情况、学生表情等,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认知外显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学生在知识尚未成型时就开始尝试进行表达,并一直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当学生开始清晰表达某个知识时,他们就真正学会了。这就意味着,课堂互动中,学生陈述与表达的机会、表达的清晰性应该成为观察的方向和讨论的焦点,这也是本课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

2.知识需要情境,我们做到了吗?知识通过活动向前发展,学生在参与情境性的实践中体验学习并获得感受。学生面临的情境不是单一的,应当具备一定的复杂性,比如评价练习,答案所有选项并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的,站在不同的角度这些选项都没有错,但是众多选项中有更好的答案,从学生选择答案中能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看出这节课目标的达成度。

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曾经说过,了解这个世界的最好方式就是去改变它。课堂观察就让课堂改进成为可能。在观察中敏锐地发现问题,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学有效,实现教学有效这就是课堂观察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09.

[2]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3).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观察者情境目标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冷静而又理性的观察者——德国华人作家刘瑛访谈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观察者模式在Java 事件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委托与事件在观察者模式中的应用*
火车匀速进站时鸣笛音调不变化吗?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