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阶梯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019-08-13徐忠香
徐忠香
摘 要:孩子们的潜力没有止境,教师应该充分抓住每一次契机,为他们的习作起步打开一扇窗,保护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坚信只要用心去探索,孩子们写作文再也不会一筹莫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习作起步;说写结合;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一个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评价语文水平的重要依据。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比重在试卷中往往占30%~40%。
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低年段学生习作起步教学重视不够,训练是点滴、缺乏系统的。到中、高年级,习作在测试中的比重一下提高,要求学生按习作要求,写出有中心、详略得当、内容具体生动的习作,确实跨度有些大,衔接不上。因此在很多学生的习作兴趣就被抹杀,写作文完全是被逼,七拼八凑,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不真实,毫无精彩之处,也让老师无从批改,作文成了老师和学生不愿触碰的领域。
那怎样改变这种语文学习中的窘境,让师生都能愉悦地完成习作这个学习任务呢?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我探索出说写结合,阶梯式的练习,遵循了学生的心智特点,由易到难,能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慢慢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一、以日记为抓手
低年级的写作首先要解决好习作的兴趣问题,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字、词识记量较少,对他们的写作辅导应由简易,引发兴趣入手。在学生写作入门阶段,指导他们进行简单的练笔,就是练习写日记。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写日记是让学生入门习作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形式。
一年级的时候,学完汉语拼音,学生掌握了写音节后,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写话本,指导学生用音节写一句话,我首先给他们示范,教给他们留心观察天气、动物、植物,身边的人和事……然后引导他们把观察到的说出来,之后叫他们把自己观察的用一句话写出来,如:今天我看见一只小鸟。后来,随着学的生字、词汇的量增加,我开始指导学生如何把学过的词语用在日记中,如学完“晴朗”词后,让孩子们把这个词写进日记里,每天这样的练习,学生不觉得有困难。孩子们还可以为日记根据内容配画,画上自己的心情符号,因为不单纯是文字表达,孩子们每天都完成得特别积极,兴趣浓厚,这种练习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学生每天积极完成这项创造性的作业。一篇篇日记是那么富有个性,富有生活气息。
“问渠那得清如许,為有源头活水来。”校园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适宜的、有趣的活动,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些观察思考的素材,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如组织班级跳小绳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之前认真做准备,每天坚持练习。在组织学生比赛时,让学生留心观察同学们参加比赛的表情、动作,也留意自己比赛时的紧张心情。开心的比赛之后,孩子们个个十分兴奋,此时他们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马上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比赛时观察到的内容,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说话。比如跳绳比赛的整个场面、同学是怎样跳的、自己是怎样跳的,自己的心情……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想到的说一说,然后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次孩子们的日记就写得比较丰富,非常吸引人。其中有一位同学写道:该我上场了,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绳子在我脚下飞快地穿过,“96、97……”,我一落一跳,像一只快乐的小兔子。多么有趣的语言呀。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激发他们写日记的兴趣,能坚持写下去主要是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每天的日记我都会及时进行批改,对每个学生的日记给予充分的肯定。对能基本完成的学生,我评价的起步等级是“A”,对写得态度端正、书写工整、词句优美的学生日记,画上几朵小红花,以示表扬,每朵小红花都有特殊含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写得兴趣,又使学生明白了努力的方向。并且注重日记的讲评,每周从中挑选出比较好的日记和全班学生一起交流,学习这些同学在用词造句、选择内容等方面的优点,每次作文讲评我以总结成绩为主。而且还给家长表扬信,让家长也来分享孩子的成功。这些措施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写日记水平,对中下生进行眉批和尾评外,还进行面批,教给他们一些恰当的词语,提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眉批和尾评及批改符号都采用激励性评价。每一次评价我都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老师在时刻关注着自己微小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让学生练习写日记从一句话,到3、4句话,再到一段话,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每次日记都能得到肯定和赞扬,这样,他们就没有了对写作的恐惧,不再怕写,觉得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这样为后来的作文打好了基础。
二、从文本入手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有话可说。语文教科书作为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堂资源,所选的篇目都来源于各种书籍中的名篇,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挖掘语文书本中的因素,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采用多种形式的说话、写话训练尤其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并能避免单调乏味,吸引他们长期坚持写作练习。我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出完整、通顺的句子,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就是习作的雏形。例如:学习了语文第一册——《自己去吧》这课后,我指导学生把“学会”一词用到说话、写话练习中去。首先,我请学生说说文中的小猴、小鸭和小鹰都学会了什么。其次,要求学生再结合实际想一想,上小学一年级有两个多月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我学会了写字;我学会了读书;我学会了扫地……接着,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思维逐步打开,学生从学习、体育、美术、写字、礼貌等方面进行回顾。最后,鼓励学生用上“谁”“学会什么”的句式,学着将刚才说到的话用笔写出来。
课文的改写,即对课文有关片段进行改写。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特别对于童话、寓言形式的课文有浓厚兴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改写课文故事;也可以改写故事的结尾,或选取课文中的一些片段加上自己独创的创意等。如对《乌鸦喝水》中的片段进行改写,是一个不错的训练。随着时代的进步,乌鸦用嘴叼来石子的方法已经让孩子们感到费时费力,不是一个好办法,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对乌鸦叼石子这一片段进行小组合作改写,学生马上联系实际,七嘴八舌,讨论十分积极,有的想到乌鸦用吸管就能马上解渴,有的甚至想到把瓶子倾倒,使水流到容器里,让乌鸦喝到水的跳跃思维方法。这个有趣的训练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因为参与了课文的改写,学生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积极性很高。
从课文内容入手,进行有机的整合与合理的想象续写课文,也是培养写作的好方法。如在学习《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后,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青蛙跳出井口后的画面,接着我鼓励学生想象:此时青蛙会看到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课件,各自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全班学生交流的时候,我一边认真倾听,一边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并提醒学生能准确用词,恰当用上自己学过的词语,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我再让学生尝试着把刚才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因为已经有了说的铺垫,因此学生写起来不再困难,其中一位学生写道: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以后,想:我一定要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不是像小鸟说的那样。青蛙跳呀跳呀,费了好大的劲,终于跳出了井口,它看到天是那么蓝,山是那么高,草是那么绿……青蛙说:原来小鸟说的没错!外边的世界这么大啊!从此我再也不回井底了。我可不愿再做井底之蛙了!由此可见,文本利用得好,不仅使孩子感觉到有话可写,认为写话一点都不难,而且给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文字的平台,学生在练习中,逐步增强了写话的信心,提高了能力。
造句、仿写、续写、改写等都是学习写作的好形式。这些练习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体悟,学生喜欢写此类作文。总之,紧紧抓住文本,根据课文进行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是十分有益的。
三、從看图写话入手
低年级学生感性思维占优势,孩子的天性喜欢小动物,选择一些小猫、小狗、小兔等可爱小动物的,尽量贴近孩子们生活,色彩鲜艳的图画画,往往能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充分利用图画进行语言训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还能提高儿童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观察单幅图画时,引导学生看清楚图上的几要素,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把这几要素观察清楚了,学生写下了,就是一篇基本合格的写话。
多幅图的看图作文,首先指导学生要弄清图画的顺序,不让孩子一幅图、一幅图独立地看,而是让他们有序观察几幅图,因为这几幅图连在一起才有一个完整的情节。当学生把几幅图连在一起看才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再仔细地看清每一幅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接着把每幅图的意思用几句话连贯起来,学生就能饶有兴致地讲述一个有情节的简单故事。这样训练学生才能完整而有条理地把这个故事说清楚、写明白。
说话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一旦进入到写话程序时,很多老师往往对学生说:“写话其实很简单,刚才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其实低年级学生说的时候,滔滔不绝,好像表达清楚。可是让用书面语言写出来,学生一下子无从下手,情绪一下低落,磨磨蹭蹭,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也是不尽如人意了。要想改变这种情况,使学生有话可写,那就要求老师在说话的基础上,把与写话有关的重点内容板书出来。那么板书上写哪些内容呢?(1)文章顺序。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让学生一目了然。(2)提供重点句式,如“有的……有的……还有的……”“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让学生进行填空式写话。(3)提供重点词语。着重说的优美词语和教师需要补充的词语都板书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写话时参考运用。这样学生看图写话就有章可循了,写话不再使师生犯难了。
总之,在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的路上,看到了孩子们天性的流露,我欣喜不已,孩子们的潜力没有止境。我们应该充分抓住每一次契机,为孩子们习作起步打开一扇窗,保护孩子们写话的兴趣!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孩子们写作文再也不会一筹莫展。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