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自兹去
2019-08-13黄丽霞
黄丽霞
唐朝是一个诗的朝代,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明珠。送别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本文主要就唐诗中送别的时间、仪式、思想感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送别的时间
唐代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傍晚结合在一起。“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卢纶《送李端》)“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李频《湖口送友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唐人在傍晚送别的诗歌,简直不胜枚举。
唐人送别为什么喜欢选择傍晚呢?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傍晚意味着黑夜的来临,此时,红日西照,飞鸟归林,翔鱼沉潭,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此情此景,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当然,在清晨送别的也有不少。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是在清晨,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是在天亮的时候,温庭筠《送友人东归》也是在清晨。
二、送别的仪式
1.饮酒饯别
饮酒饯别在唐人送别中很常见。“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还有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等。饮饯风俗可以追溯到西周。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亲朋好友一朝分离,天各一方,从此相会无期的比比皆是。在這样一种环境下,人们对离别也就产生了别样的情绪。
2.唱歌相送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的船刚要启碇,汪伦在岸上踏歌而来,历历如在目前。唐人送别,真可以说是一种雅人深致。许浑的《谢亭送别》中有“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原本是一首诗,描写的是一种最具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当作别曲,并把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重叠歌唱,所以又称为《阳关三叠》,在唐朝成了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别曲。
3.折柳送别
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王维《渭城曲》中有“客舍青青柳色新”,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中有“扬子江头杨柳春”,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中有“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唐人为什么要折柳送行呢?那是由于“柳”“留”谐音,能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折柳相送的习俗早已有之,始于汉代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此外,“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和其它树木相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正可以拿来祝愿远行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适应,一切顺遂。
三、送别的思想感情
1.凄切哀伤
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贬谪、征戎、乡旅、归隐等,送行者有的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绪,有的借此吐露胸中积愤。宋之问卧病在家,本已孤零寂寞,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杜审言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惆怅之情在赠诗《送别杜审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司空曙与友人韩绅相逢已难,又要离别,期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彼此流露出悲凉暗淡的心情;韦应物暮雨送李曹,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王昌龄送别刘胥时,流露出天生贤才却终未被用的激愤……是啊,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自此一别,何时才能再相会呢?
2.积极昂扬
唐人送行并非都是儿女情长、难舍难分的,同样有开朗昂扬的感情。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现了朋友之间的美好情谊,也表现出一种有所作为的进取精神;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高适离别董大时,发自内心的鼓励,表现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天涯何处无芳草”,只要有知音在,“天涯若比邻”。
阳关敬杯酒,灞桥折杨柳,驿亭吹笛子,想想唐人送别的画面,是多么富有韵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不断汲取、弘扬它的魅力。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