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2019-08-13周格青
周格青
一堂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与有效的导入是密不可分的。有效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它是有效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對“导入新课”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和原则进行了探索。
一、导入新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于导入新课的重要性,我想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认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大家也都在努力地探索不同的导入新课方式。但有时候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方法单调,枯燥无味。有的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导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行事,使学生感到枯燥而乏味,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对导入新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备课时没有下足功夫,或是由于手头资料缺乏,找不到恰如其分的方法和材料。
2.洋洋万言,喧宾夺主。有的教师在引入时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占用大量的时间,特别是在他们认为自己课前找到的材料是十分精彩的情况下,更巴不得把所有与之有关的方面都告知学生,而忘记了导课在教学过程中是个“引子”,导入的时间如果占用太长,就会喧宾夺主了。
3.离题万里,弄巧成拙。有些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片面地为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找些图片、视频或者讲述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而造成牵强附会的结果,有的甚至是离题万里,不着边际。他们只是为了抓住学生的兴趣,而忘记了主题。实际上,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主题、借题发挥,更不能与主题有矛盾或冲突。
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的方法
1.故事导入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名人趣事都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对学生极富吸引力,是语文课教学的巨大资源宝库。
如在讲授《将相和》一课时,我先问学生:你们有谁看过或听过“完璧归赵”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故事?接着让一位同学给大家讲故事。然后问:大家听了这个故事,觉得蔺相如怎么样?厉害吗?在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后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蔺相如的另一个故事——《将相和》,看看这篇文章蔺相如又有着怎样的精彩表现。这样,就调起了学生的胃口,从而积极投入新课的学习。
2.歌曲导入法。“移风易俗,莫过于乐”。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会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震撼,它特有的旋律、节奏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
如五年级下册《冬不拉》,可以在学生看到插图冬不拉样子的基础上播放一段由冬不拉乐器弹奏的音乐。让学生体会到这种音乐的节奏特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图片导入法。一般适用于写景类的文章,因为优美的风景图片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更有利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因为很多同学都没去过草原,对那里的环境不是很了解,于是我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草原风光图,在课堂一开始就展示给学生看。然后问问他们,通过观察发现草原有哪些特点?草原美不美?美在哪里?再顺势导入“今天我们正好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看看作者笔下的大草原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认识草原的积极性,又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参照物,加深了学生对草原的美好印象。
三、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的原则
笔者认为应该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设计导入方法的根本宗旨,不应该一味地标新立异,舍本求末,应注意如下几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课堂导入上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那些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直接面临的生活问题或学生明白的重大社会问题等作为中介,并在情境设置、语言组织等方面予以精雕细琢,才能使导入有效。
2.直观性原则。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为导入的直观性提供了条件。但是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教师在屏幕上向听课者展示的东西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
3.简洁性原则。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不仅要切中要害、还要简洁明快,要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学生就不清楚我们究竟想表达什么,不明白我们口若悬河背后的那番良苦用心了。
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