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一)冬不拉
2014-03-11贾晓莉
编/贾晓莉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一)冬不拉
编/贾晓莉
冬不拉音量并不大,但音色优美。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运用冬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表现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指法有一弹一挑、两弹两挑、两弹一挑、一弹两挑、连奏、拨奏等,还可演奏泛音、滑音、和音(外弦奏旋律、内弦配和音)。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可有多种变化,尤宜于表现快速乐曲。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演唱者既可用于自弹自唱,也可用于独奏或乐器合奏,表现力非常丰富。而且它轻便,易于携带,适合于草原上迁徙不定的生活,故深受人们的喜爱。
冬不拉的种类繁多,大都由整块松木或桦木凿成,雕刻精细,镶嵌美观。音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三角形,以近代诗人阿拜的名字命名,叫“阿拜冬不拉”;一种是椭圆形,以哈萨克的民间阿肯江布尔的名字命名,叫“江布尔冬不拉”。两种冬不拉,外形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琴弦用羊肠制成,多数为两根,也有三根的。现已改用尼龙缠钢丝弦代替了羊肠弦,并增加和使用铜质品位。
哈萨克族的音乐工作者对冬不拉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品位,改用钢丝弦,扩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制成高低音不同的冬不拉。如四弦十二品的最高音冬不拉、四弦十五品的高音冬不拉、二弦十三或十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
冬不拉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变化多端,尤其适合表现快速的乐曲。
演奏冬不拉,将琴斜置于怀中,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弹拨。左手按弦时,多用食指和拇指,其次是中指和无名指,小指很少使用,右手主要用食指和拇指拨弦,其余三指少用,有时也使用拨片弹奏。一般以外弦奏旋律,内弦作和弦衬托,有时相反,还经常用内外弦同时弹奏旋律。
流传在民间的冬不拉乐曲达200多首,其中以马为题材的乐曲最多,其次为描写狩猎生活、歌颂美丽山河和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作品。解放后出现的较优秀的独奏曲有《高潮》《热爱祖国》《延安颂》和《伊犁河的波浪》等,协奏曲有《美丽的巴尔鲁克山》,近代作品有《我的冬不拉》《白色的小岛》《故乡》和《姑娘的温柔》等。
(责任编辑 姜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