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小麦一起成长
2019-08-13余鸿志
余鸿志
基于学校提出的“坚持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统一的教育观”,以及学校“人格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需求,并根据“潞河——养正系列”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试行)的具体要求,学校从建校初就开发了“我和小麦一起成长”亲子活动课程。本课程的开发基于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从社会层面,努力构建勤俭节约的社会氛围;从学生个体发展层面,使学生从了解小麦入手,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珍惜粮食。
1.组建团队,研发手册
为了更好地实施“我和小麦一起成长”活动课程,学校成立了活动课程实施小组,采用专人负责、团队合作、家校联动、亲子互动、过程监控的课程管理方法。学期初,确定课程负责人,组建课程实施团队,开始课程启动程序,使团队成员充分认识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并根据小麦成长的时令节点,及时安排、指导相应的观察活动。活动主要采用亲子活动观察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活动中,我们下发了精心设计的《小麦观察记录手册》,根据小麦自然生长规律的三个阶段(苗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组织开展观察活动;组织学生定期到麦田观察、讨论、记录小麦的生长过程,开展交流描述、分享体会等活动,展示观察成果。
2.组建观察小组,注重交流体会
本课程的实施采用分散观察和集中观察相结合、个人观察和团队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活动中以记录《我和小麦一起成长》观察手册为载体,以电子照片和手绘记录为辅助手段,观察记录小麦的成长过程。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观察想法和收获,如王彦杰的《麦田食物链体會》和吴宗颐的《麦田瓢虫观察记》。家长在陪伴中见证孩子的成长,引导孩子进行有效的科学观察,并给予恰当的道德教育,让小麦生命成长的规律和孩子生命成长的规律产生“共振”。在小麦收获的季节,开展亲子分享会,即在每届课程结束时,结合学校科技节,开展班级和校级的“我和小麦一起成长”观察体会分享会,回顾并展示孩子和家长近一年的观察过程,交流在本课程参与过程中的收获,分享亲子观察的故事,感悟生命成长的规律,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我们还通过演唱改编的小麦歌曲、古诗朗诵等形式,让学生懂得尊重劳动、节约粮食的道理;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素材,创编《我和小麦一起成长》科普生活剧,渗透科普教育、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五年来,“我和小麦一起成长”亲子观察体验活动在实践中逐步成熟。在2017年的北京市优质课程建设评选中获得二等奖,在2018年的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吴宗颐同学的《麦田瓢虫观察研究》获得北京市金鹏科技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