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业评价:变结果评定为过程指导
2019-08-13李会文
李会文
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仅仅依靠“像与不像”或“对与错”的标准进行的。我认为,这种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1.用鼓励性、具体化的评语进行评价
对于儿童来说,画画是他们开始得最早的活动,但这种兴趣并不稳定,它由一次次成功的喜悦引起,并随着成功次数的增加而加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兴趣激发的连续性,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续和加强。我主张在作业评价中以鼓励性评语为主。教师在评价美术作业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对于学生表述不足之处,尽可能委婉地提出,从而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站在欣赏他人的角度进行评价,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合理地提出建议。
在平时的美术作业批改中,除了给学生一个等级评价之外,我还利用评语来评价学生的作业。例如,“你的线条使用得真棒!如果加上空间环境的描绘就更好了!”“你的作品画得非常精细,如果画面中再多运用一些遮挡关系,老师相信你的作品会更有层次,画面会更丰富的。”这样的评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
2.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在刚开始学习美术时,学生的认识不受真实生活约束,无论在造型表现、色彩运用或画面空间表现等方面,都依从自己的主观认识。这一特点在低年级学生的美术作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的画作中可能出现太阳是绿色的、雪花是红色的、蜗牛的壳是方的、苹果比房子还要大等现象。对这类学生作业的评价,要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评为主,尽量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评价自己的作业,而教师只在其中起点拨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例如,在《勤劳的小蚂蚁》一課中,有的孩子忘记了画蚂蚁的触角,但他画的小蚂蚁却像人一样站起来用笤帚打扫卫生;有的孩子画的蚂蚁都是四条腿,但是这些蚂蚁却在勤劳地浇灌花草或是刻苦地练习跳绳;还有的孩子构图并不合理,甚至忘记涂上颜色,但是他们都能用独特的视角去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小蚂蚁。对于这样的学生作业,我在课堂展评作业时一般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首先倾听孩子的自评,然后再听听其他孩子对作品的评价,最后再根据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结果,肯定那些具有想象力的创作,再教他们怎样改正画法的错误和弥补画面的不足。
这样的评价能够充分发挥作业评价在美术教学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可以将小学生从以往一味追求“像与不像”的重压中解放出来,有助于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编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