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
2019-08-13张磊魏金凤
张磊 魏金凤
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北京市于2015年在七八年级开展“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为了解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课程资源、课程管理六个方面对学校实施该课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学生和教师对课程目标的了解程度不高,课程目标的实现难度大;二是虽然学生对课程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三是教学方法单一,实验制作是该课程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四是还没有出台过程性评价的具体操作细则;五是课程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利用率和使用率较低;六是課程管理目前较为混乱。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思考,并采取了相应的举措,进行调整与修正。
一是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学生活动。虽然北京数字学校的网络平台上有上百个项目可供学生选择,但学校还是要做好校外学习资源的推荐与选课指导工作,让师生能够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例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任课教师对提供的近百门课程进行初步筛选,选出20-30门有针对性的课程,供学生参考选择;然后,将学生所选的课程进行统一整理,如果选择人数较多,可以邀请资源单位进校进行集中教学;安排好学生的选课时间,尽量让学生留出“被取消”课程的替换时间,以防陷入被动;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安全说明,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是加大对任课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由于该活动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相关知识,所以对任课教师的培养、培训需要更加专业化。目前,学校这些学科的教师流动有些频繁,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培养。对此,我们实行“一对一”单线全交接授权和“终身负责”制,即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新任教师出现问题,上一任教师需要无条件提供帮助。
三是明确课程目标,细化教学目标。目前,学校针对此活动仅有一套教材和课程标准,还没有教师参考用书等教辅资料。今后,我们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细化的、适合本校的教学目标,并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目前,学校在遵循课标的基础上,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以发明创新为特色,延伸、拓宽科学类课程(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内容,有步骤、有规划地培养对实验制作、科学探究和发明创造有兴趣的学生,以此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例如,陆续开展了征集发明创新技巧与创新大赛案例、搜集文献资料及发明查新方法、薄荷膏制作、水火箭制作等活动。同时,积极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创新类竞赛,如创客、科技比赛等。
编辑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