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创新能力 提升思维品质

2019-08-13李兵余鸿志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社团机器人科技

李兵 余鸿志

学校以丰富的科技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经过积极探索与实践,科技教育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资源整合与利用、社团梯队搭建、课程创新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初步形成科技教育特色和体系。

1.挖掘多元资源,构建课程体系

学校依托潞河中学科技资源优势,探索出“比赛与课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社团与托管相结合”的科技教育之路。学校挖掘家长资源,聘请市区级科技专家、骨干教师,定期走进学校为师生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利用学校周边环境开发“我和小麦一起成长”观察课程;利用潞河中学天文金鹏团资源,开展天文探索与观测课程;开发了“筑梦潞院,科技探索”——走进黄坤楼科技探索课程;挖掘学校内部资源,开发校园植物观察与探索、手绘大自然、植物栽培、动物观察等课程;深度开展家校合作,积极推进科技项目学习活动,通过问题导向、对比研究,引领学生进行科学实践和科学思维;利用各种比赛平台,高位起步、精细发展,建立机器人、过山车、海模、航空等课程。丰富的课程资源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2.建设特色社團,社团课程体系化

学校先后组建了“格致”机器人社团,“启智”科技社团海模小组、航空小组、过山车小组、投石车小组,天文社团,以及项目学习小组。初步形成了“课程建设—社团建设—科技小组”的结构体系,深化课程内容,为学生发展服务。学校“格致”机器人社团于2015年10月成立,在课程开发建设方面,着力考虑学生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在社团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编程知识,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还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养成了沉着、善思等意志品质。“启智”科技社团成立于2016年,课程包括车模、海模、航模、未来工程师等项目。社团师生们积极践行“人格教育”的办学理念,启迪智慧心灵,共同成长。教师们通过外出培训和刻苦钻研,由“门外汉”成长为科技社团辅导教师的翘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3.面向全体,科技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科普教育,每年秋季学期,学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科技节活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学校还将中国科技馆、北京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单位,融入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课程体系。每学年组织相关年级学生走进资源单位,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学校科技教育取得硕果累累。机器人社团先后获得第十七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等奖,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赛国际公开赛亚军,第十八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等奖,2018年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科技社团海模小组参加了第十八届、第十九届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竞赛活动,在总决赛中获得多个一等奖。

猜你喜欢

社团机器人科技
缤纷社团
科技助我来看云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科技在线
K-BOT拼插社团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