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前测让教学更有效
2019-08-13李双梅
李双梅
学情前测,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技能、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进行检测的一种教学方式。学情前测是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1.立足学生的学习起点,找准教学切入点
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通过学情前测,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从而更准确地确定教学的切入点。
在教学三年级“周长的认识”一课时,我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周长的含义有些不清楚,也没有准确理解周长的内涵。于是,我确定了以此为教学切入点,并以“创设情境,感受周长”和“感知周长,理解概念”两次活动贯穿课堂,让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到“抽象概念”,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2.读懂学生的学习困难点,预设教学生成点
学情前测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学习重难点,让教学从静态走向动态,从而优化预设,生成精彩,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我设计的前测题是与例题相仿的“36÷3=?”。学生通过摆小棒、画图、口算、竖式等多种方法得出了结果。为了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每种方法之间的联系,我抽取了10名学生进行前测再访谈。分别出示小棒图、口算过程、竖式,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联系,结果只有两名学生能够说出其中的联系。
为了帮助学生寻求“真理”,我让学生再回顾对比一下这三种方法,看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联系起来看问题。我引导学生对竖式中的每一个数进行深度剖析,看小棒图说话,把每一步过程对应小棒图来解释,最终用竖式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竖式中每一个数字含义的理解,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算理。
3.预设学生的思维碰撞点,激活课堂对话点
真正可持续、有发展的课堂,应该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舞台。
以“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为例,我通过学情前测了解到,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认识人民币,但只有一半的学生了解人民币不同单位间的换算。所以,我安排了买铅笔的环节。我提出问题:“一支铅笔1元钱,你可以怎么付钱?”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老师,我直接给您1元钱。”“老师,我给您2个5角钱。”“老师,我给您10个1角钱……”此时,我适时追问:“这么多种付钱方法都对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1元等于10角。”通過这样的活动,学生自然就明确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