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成长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9-08-13张文凤
张文凤
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根据国家、市、区总体的课程标准,审视学校课程现状,考量现有课程数量、质量与办学理念的符合程度,构建实施了“绿色成长课程”。“绿色成长课程”以学生为本,回归生命本身,始终关注学生成长,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绿色成长课程”的理念与构建
“绿色成长课程”依托“绿色成长教育”办学理念,旨在让每一个生命自然、自主、可持续成长。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遵循“整体构建,因材施教”的原则,横向上,将课程分为人文、科技、艺术、健康四大门类;纵向上,将课程分为基础、拓展和特色三个层次。基础类课程主要涉及国家必修课程和地方课程,如“绿野仙踪实践课程”,主要落实北京市学科10%实践活动;拓展类课程主要涉及校本自选课程,更多地是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目前开发了50门拓展类课程;特色课程主要指校本必选课程和双选课程,必选课程是为了凸显学校独特的培养目标,双选课程是为了促进特长学生的高端发展。
“绿色成长课程”呈自下而上、由普及到特殊、整体水平由低向高的特点,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这样纵横交错的网状课程体系,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成长,让我们的培养目标“快乐生活,勇于探索的梦想少年”能够落在实处。课程体系在普及的基础上,做到下有保底,上有出口,因材施教。
“绿色成长课程”的实践与特色
1.基础类课程:凸显学生的全面成长
在基础类课程中,我们在“实”上做文章,夯实基础,凸显整体育人的理念。
我们依据学科课程标准,通过补充、拓展等方式,将课程进行再加工,进行高水平的校本化实施。如果说原来的课程是以碎片的形式存在,那么,现在的课程则是从整体入手,以基础类课程为主体,体现“一体多维”的课程设置思路。
以语文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例。“一体”指人教版语文课本,多维指“书香诵读”“同步阅读”“‘1+N一篮子读书工程”课内外多维阅读体系,保证学生阅读的广度和高度。我们以《语文学科实践手册》为载体,落实“一体多维”的大语文观。在课程设置上,每天设有20分钟的书香小课,用于经典诵读,每年级都梳理出了必背篇目,经过七年的总结、积淀,出版了低、中、高三本《书香诵读》校本教材。每周还有一节30分钟的书香大课,进行“1+N”一篮子读书工程,“1”是每个月必读的同读书目,收录在校本教材《书香诵读》里,“N”是与这本书内容相近的自主选择书目,可以自己购买,也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两类书籍都放在篮子里,这个篮子就相当于一个微型图书馆。每月的第一次书香大课,教师先进行导读,之后学生进行阅读,读完必读书目的学生,可以自行选择“N”里面的书目进行拓展阅读。每月的最后一次阅读课,学生们进行读书分享。分享采用的形式各不相同,包括手抄报、知识问答、表演、用思维导图展现书中人物及事件等。这种必选与自选相结合的阅读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在校的6年中,每个学生的必读书目都达到60本以上,再加上配套的《同步阅读》《书香诵读》,远远超出了课标所规定的阅读量。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读书篮”成为学生每天的必需品。
我们的跨学科整合依托“绿野仙踪实践课程”来落实。该实践课程依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以学科整合为基础,以年级为主体,以自身体验为主要参与形式进行实践研究。时间由年级自主决定,或分散到各月,或集中在一周内完成。二至五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别针对“悦己、博爱、勇气、梦想”中的核心素养开展实践研究,1年级和6年级则专门设置了入学季和毕业季课程。跨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学生对学科知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学生脑中呈现的不再是每个学科独立的知识体系,而是通过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获得多学科对于这一知识点的诠释。
2.拓展类课程:凸显学生的多样化成长
拓展类课程更多地是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我们在“广”上做文章,拓宽学生的涉猎面。
课程设置自主化。每学年开学初的第一周,学校调研所有学生的课程需求,然后汇总、统计、筛选,只要想上某个课程的学生数达到15人以上,我们就千方百计地满足学生的心愿。隔周五下午全校大走班。很多课程是学生自治的,他们自主研发、招募团员、组织实施,凸显自主成长。
课程管理平台化。2014年9月,学校开发了拓展课程选课平台,课程报名、管理和评价等工作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
课程辅导层次化。拓展类课程由社会专业人员、专职任课教师进行辅导,在某一方面有明显优势的队员可以主动申请担任团长,指导团员开展活动。
3.特色课程:凸显学生个性化成长
特色课程凸显了学校的办学品牌与特色。我们主要在“精”上做文章,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
针对每门必选课程,教师们都编辑了适合的教材和课程实施方案,每周一节排入课表,由专职教师上课。双选课程在课余时间进行。每个队的队员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一起,共同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为学校争得荣誉。例如,学校舞蹈团排练的舞剧《绿野仙踪之神奇翡翠长城》在市、区公演9场,观看的人数达数千人,得到了观众的肯定。
4.课程评价:凸显学生成长的过程性
為了促进“绿色成长课程”的有效落实,结合《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我们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绿色成长评价手册》。评价内容上凸显整体性,不再以一个点、一个面进行,而是对学生进行整体性评价,采取“增值性评价”。在学业成绩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科能力和学科实践的评价,如设置了“绿野仙踪之勇气课程”等,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在评价方式上凸显自主性,学校引领评价方向,年级确定评价标准,班级凸显评价个性。在评价结果上凸显实践性,课程评价中的终结性奖励更加凸显实践性学习。我们征集所有学生的心愿,进行汇总分类,学生根据自己取得的“翡翠勋章”的个数自主选择体验课程。这种奖励更加贴近学生,能够触动他们的心灵。
“绿色成长课程”的成效与反思
绿色成长课程的实践,带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使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这所年轻的学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初步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组织”“北京市综合素质评价先进单位”“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北京市首批校园文化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课程建设提升了学生的发展质量。学校形成了“主动发展、快乐交往”的学生文化,学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课本学习,有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整体提升了发展质量。学生在活动中充满自信,敢于质疑、敢于尝试,对事物充满好奇与热情,团队意识得以增强。同时,教师队伍建设也有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每天呈现在眼前的,是师生自由、舒展的生命状态,这既是课程建设的最大成果,也是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地方;教师的课程掌控力得到提高,教师成为了课程的设计者,从一个完全封闭在课堂内的“自治者”转变为一个与同行一起协作的“合作者”;团队意识有了明显提升,积极向上,充满爱心。几年来,教师队伍从建校之初的16人,发展到如今的167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由建校时的13%增加到现在的31.1%。
为了让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绿色成长,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复合型教师;提升干部教师的课程管理能力,打造课程团队文化。
编辑 _ 王雪莉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