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管见

2019-08-13简福平岳松君

关键词:理想信念诚信学术

简福平,岳松君

(1.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重庆 400067;2.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一、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因此,加强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又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

(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需要

自古以来,诚实守信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品格和素养被中国人推崇。无论是儒家《论语》里的“民无信不立”、道家《道德经》里的“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还是佛家五戒、十戒里的“不妄语”“不欺诈”等,均包含着提倡、劝诫他人诚实守信的内容。即使是具有明显“去道德化”思想的法家,也非常推崇“信”这一道德理念并将其作为价值观的核心[2]。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现实中,诚实守信不仅是判断一个人善恶好坏的重要价值尺度,更是一个人能否融入社会、能否获得其他社会成员认同的重要行为标准。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和重要特征”[3],“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4]。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孙晓华同志也指出:“信用是人生的第二张‘身份证’,是人在社会上行得通、走得远、活得好的资本。”[5]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更与爱国、敬业和友善一同构成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诚实守信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保证

“两个一百年”目标,即在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国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对全国各族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能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作用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6]在这其中,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引导作用。

二、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一)调查概述

1.调查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笔者分别在2015年、2019年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针对同样数量的大学生开展过同样的调查,借此进行资料的收集,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本文以新时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诚信观念、诚信行为进行调查,进而分析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对策和路径,以此来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更好地树立诚信理念,做诚信的践行者。根据这样的研究目的,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第二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诚信观念的调查;第三部分是新时代大学生诚信行为的调查。

2.调查对象

表1 调查问卷发布情况

两次调查对象都为全国62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620份,其中有效问卷600份,问卷发布情况见表1。

本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还随机访谈了部分新时代大学生相关的诚信问题,内容主要为新时代大学生对学术诚信、经济诚信和社会诚信的态度,导致新时代大学生产生不同诚信观念的主要原因,不同诚信观念的新时代大学生的不同诚信行为。

(二)新时代大学生诚信观念调查

新时代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形成会直接影响他们具体的诚信行为。从一定程度而言,从观念上就认为诚信不重要或不确定的新时代大学生,一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不会是诚信的践行者。因此,分别对2015年和2019年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从学术诚信、经济诚信和社会诚信3个方面来展现。调查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2015年大学生诚信观念的调查结果

表3 2019年大学生诚信观念的调查结果

(三)新时代大学生诚信行为调查

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国家高素质人才的代表。因此,从一定程度而言,新时代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反映着国家的诚信水平。本研究主要集中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学术诚信行为、经济诚信行为和社会诚信行为进行调研,并分别对2015年和2019年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见表4和表5。

表4 2015年大学生诚信行为的调查结果

表5 2019年大学生诚信行为的调查结果

(四)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现状的特点

通过对比2019年和2015年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目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盛行引发了大学生的学术诚信缺失,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引发了大学生的经济诚信缺失,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就业压力引发了大学生的社会诚信缺失。学术诚信缺失有所抬头、经济诚信缺失不断攀升和社会诚信缺失日趋严重正是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最主要表现。

1.新时代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有所抬头

学习和研究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因此学术诚信是大学生的第一诚信。但在当下的大学生中,考试作弊甚至替考时有发生,论文抄袭甚至代写愈演愈烈,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甚至捏造或篡改数据也不少见,随之还催生出相关的产业链、利润链。甚至仍有一些学生对抄袭行为的界定都没有清晰的认识:根据南京大学毕丽萍博士的研究,近85%的学生认为“翻译外文文献而不注明出处”不属于抄袭行为[7]。归根结底,正是由于社会上的“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盛行,使得部分大学生甚至极少数高校教师都缺乏严肃、认真的学术态度,形成“混文凭”“混学历”的错误观点。

2.新时代大学生经济诚信缺失不断攀升

经济诚信往往与经济利益直接相关。所谓“财帛动人心”,在经济利益的诱惑面前,部分大学生不能够坚守住自己诚信的底线。恶意拖欠学费、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时有发生,不仅辜负了国家、社会、学校和金融机构的信任,更为法律法规所不能容忍;伪造贫困生身份、抢夺补助资金的行为在部分高校也屡见不鲜,这就会导致真正的贫困生蒙受损失,导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受到严重影响。由于高校在来自大量农村和城市自由职业者家庭的生源中,难以分辨其家庭是否真正贫困和贫困程度,更为上述行为带来可乘之机。

3.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诚信缺失日趋严重

随着大学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就业压力使得一部分大学生为获得一个满意的工作岗位而不择手段。“假学生干部”“假实习经历”“假奖状”甚至是“假成绩单”等层出不穷,甚至会产生“以假乱真”“劣币驱良币”的效果。此外,每当“求职大战”步入尾声,大学毕业生草率签约、随意毁约所引发的违约高潮也随之而来,这就更加影响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于大学毕业生的信任程度,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雪上加霜。

三、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发展不平衡、精神层面的发展不充分。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拓展,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观念不断侵蚀、腐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一)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自身原因

相比中老年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定型,大学生所处的青年阶段本身就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无论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剧烈碰撞和激烈斗争中,大学生往往会受到误导或者迷惑,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进一步地引发其错误的行为,违反诚实守信原则的行为也在其中。

(二)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家庭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8]如果一个家庭,在教育上只重视利益而淡漠感情、只重视成绩而忽视素质、只强调结果而轻视过程,那肯定会对大学生诚信观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比如部分父母秉持着“老实人吃亏,诚实人犯傻”的观点,以为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才是所谓的“聪明人”;部分父母虽然以诚实守信教育子女,但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最终使得子女“日渐染而不知今”。

(三)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学校原因

大学阶段是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素质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问题,既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也是大学教育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如今大学诚信教育的主要问题,正在于学和信、学和思、学和行脱节,使得其效果缺乏、作用微弱,甚至极有可能沦为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四)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社会原因

沈阳工程学院邱柳副教授等指出:“公民脱离学校进入社会,将会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而社会诚信风气又直接影响公民的诚信行为。”[10]但事实上,学校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即使是在校的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诚信风气的重要影响。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诚信缺失,而社会诚信缺失又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发展不平衡、精神层面的发展不充分。具体而言,是由于旧的价值体系已经基本破除、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就会形成一定意义上的“道德真空”“诚信真空”。此外,社会信用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也使得大学生既不会在诚信行为中得到收益,也不会在失信行为中受到惩罚,更加助长了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四、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危害

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是客观存在的,其危害是严重的。具体地讲,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危害是多方面、多层次和多角度的。它可能包括:在个体层面将会危害自身发展成材;在家庭层面将会危害家庭教育传承;在学校层面将会危害学校风清气正;在社会层面将会危害社会和谐稳定。也就是说,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危害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是孤立的:既会危害这一代,又会危害下一代;既会危害家庭内、学校内,又会危害家庭外、学校外。

(一)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危害自身发展成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1]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社会,道德都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公民、一个民族和社会成员是否合格的基础性标准,诚实守信又是基础性的道德义务。大学生如果要发展成材,也必须先有合格的道德,如果连道德都不合格了,建立在其之上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等,便都成为无根之木或无源之水。如果没有合格的道德,就不能顺利地融入到国家、民族和社会中去,更不能为国家、民族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危害家庭教育传承

重视家庭、重视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中国人习惯把家庭看做一个共同体,把家庭的整体形象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个人形象结合起来。大学生往往都是其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其对诚实守信的重视程度往往也会被视为整个家庭、全体家庭成员对诚实守信的重视程度。因此,如果大学生是诚信缺失的,其家庭教育就往往被认为是失败的。父母作为自己子女的第一位教师,其言传身教对自己子女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也会危害其家庭道德传承。如今20岁左右的大学生,在5年后、10年后也很有可能为人父、为人母,建立新的家庭。他们的诚信观、诚信品质,必然影响到他们新的家庭和他们的子女,正如同他们现在的家庭和他们的父母影响他们一样。

(三)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危害学校风清气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12]从某种角度上说,风清气正是衡量一所大学好坏的重要标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会影响大学的风气氛围,而大学的风气氛围反过来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二者相互影响。只要有一个大学生在不诚信的行为上得到利益且未受到惩罚,大学的风清气正就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甚至会遭到破坏和毁灭。正如同经济学中的“劣币驱良币”一样,会导致能够坚守诚信的大学生越来越少,不诚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四)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危害社会和谐稳定

如果大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却能够顺利通过、在论文上抄袭却能够顺利毕业,那么社会对于大学毕业证、学位证的含金量的认可度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大学生拒缴学费、拖欠助学贷款,那么就会大幅度提升学校和银行的财务风险,也必然会使得学校和银行对全体而不只是那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信任。也就是说,每一个大学生个体的诚信缺失以及他们的每一次失信行为,并不只是孤立地危害他们自身或者与其相关的个别人、少数人,而是将导致社会整体信任度不断地降低。如果不能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不能挽回降低的信任度,就会引发社会信任危机甚至导致社会诚信系统崩溃的严重后果,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新时代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路径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3]研究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比研究是否应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更有意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就必须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其中健全社会诚信体系是治标之策,而培育坚定理想信念和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是治本之策。只有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地解决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

(一)新时代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培育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必须从青年抓起……一个人在青年时代确立的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对自己成长和人生奋斗具有重要意义。”[14]加强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最根本、最关键的路径就是培育坚定理想信念,也就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一个大学生一旦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他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他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

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作用,对大学生“晓之以理”;另一方面,也必须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疏导的沟通作用,对大学生“动之以情”[14]。在具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培育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中,还必须特别地重视方式方法,使得大学生真心接受、真正理解、真实提高。此外,高校教师也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这样才能良好地发挥引导、沟通的重要作用。

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树立推崇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先锋模范形象。雷锋同志的故事感动了几代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等的评选也对全中国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大学校园中、在大学生中树立推崇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先锋模范形象也是很有必要的。树立先锋模范形象,又必须重视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先锋模范形象和道德败坏、诚信缺失的负面形象往往同时存在,如果不重视正面的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就可能会导致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后果。

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不能空喊口号,一定要同实际相结合。”[15]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展。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不是缺乏科学正确的理论,而是缺乏科学正确的实践。事实上,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一墙之隔”或者“一层窗户纸”是阻碍许多大学生形成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原因。当务之急就是打破这“一墙之隔”、捅破这“一层窗户纸”,真真正正、扎扎实实地去实践,使得坚定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新时代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树立正确思想观念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斗争,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同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作斗争,用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同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作斗争,用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同个人主义尤其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作斗争。最终,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自然会形成正确的诚信观,进而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念,也就是对于道德和利益辩证关系的正确理解。道德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而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所以道德和利益的辩证关系也就转换为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因此也就出现一个选择:是坚守诚信,维护集体利益?还是违背诚信,牺牲集体利益去成全个人利益?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念、对于道德和利益的辩证关系缺乏正确的理解,在这个选择中就会栽跟头、犯错误。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被名利迷住了心窍的人,理性是无法加以约束的,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召唤他去的地方”[16]。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必须使得大学生塑造良好的、健全的人格,也就是个人品格。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良好、健全的品格,是这样的作用得以发挥出来的保障,也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尤其是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目的和归宿。但是,良好的、健全的人格不是与生俱来或者自然而然就能够拥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塑造的,必须依靠长期的教育培育、学习领悟和实践活动。因此,塑造良好的、健全的人格是一个漫长的甚至艰苦的过程,既需要自身努力,也需要外界尤其是父母师长的培育,但自身努力是最为主要和核心的。

(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健全社会诚信体系

当前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大学生既不会在诚信行为中得到赞许,又难以在失信行为中受到惩罚。清华大学朱邦芬教授指出:“我们不能期待人们用道德的完善去填补制度的缺欠,相反应该用制度的健全去引导人们走向道德的完善。”[17]法经济学的理论也指出,如果能够基于法律和制度的调整,提高大学生失信行为的成本、降低大学生失信行为的收益,那么以一个理性人作出的成本——收益权衡,大学生失信行为的发生数量和发生率都必然会降低。也就是说,如果拥有健全的社会诚信体系,不诚信便由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变为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也许会有人会实施损人利己的行为,但对于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只要是一个理智、清醒的人,恐怕都不会有意愿去实施的。

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必须推进多方联动、有效监督。多方联动具有两层含义:狭义上需要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广义上甚至不仅仅依靠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执法机关的力量,而是把全部的团体和个人的力量发动起来,把全部的信息资源共享起来。有效监督也具有两层含义:狭义上需要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尽可能地使得所有的失信者都因为他们的失信行为受到应有的惩罚;广义上则是把对于诚信者的表彰和奖励同对于失信者的惩罚结合起来,既不让任何一个失信者因为失信行为而得到利益,也不让任何一个诚信者因为诚信行为而蒙受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必须严格高校学术标准。学习和研究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学术诚信也是大学生的第一诚信。只有严格高校学术标准,让“混学历”的混不到学历、“混文凭”的混不到文凭,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学问、做学术的得到认可和承认,才能守住学术的底线,守住大学生诚信乃至社会诚信的底线。这是因为大学是学术的起点,大学生的学术态度、学术理想和学术素养,影响甚至决定着未来10年、20年甚至几十年学术界的学术态度、学术理想和学术素养。如果大学生“混学历”“混文凭”的观念和想法不为大学严格的学术标准所遏止,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未来学术界的堕落。

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必须在加大失信惩罚力度的基础上,加强普及性教育和警示性宣传。普及性教育和警示性宣传能够使得加大失信惩罚力度的政策效果得以充分发挥。如果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周围的人因为诚信而得到赞许、因为失信而受到惩罚,那么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对于新时代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就会大幅度降低。以学术诚信为例:如果在高校中考试作弊能够高分通过而不遭到处分、论文抄袭能够顺利毕业而不受到惩罚,或者说其处分和惩罚不能够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那么其他大学生就很有可能会将失信行为当做机巧智慧、把诚信行为当做泥古不化,最终导致失信行为愈演愈烈。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诚信学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