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季不同饲喂方式对两广小耳花猪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019-08-12张银银陈昭辉陈建伟吴中红刘继军薛晓柳张校军王美芝

中国畜牧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哺乳温湿度断奶

张银银,陈昭辉,陈建伟,吴中红,刘继军,薛晓柳,张校军,王美芝*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2.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3.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20)

母猪核心群生产水平的高低对于整个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哺乳母猪必须满足较高的采食量才能达到较好的生产性能[1-3]。母猪哺乳期间的高采食量及其体组织的充分利用是高产乳量的先决条件[4],而母猪产乳量是决定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主要因素,仔猪断奶体重对断奶后体重的增加有很大影响[5],因此有必要通过提高采食量来优化哺乳母猪的营养。影响母猪采食量的因素很多。有学者研究表明,湿料能够改善母猪的食欲从而提高其采食量和相应的生产性能[6];也有学者研究表明,多频次饲喂母猪湿料能减少母猪体组织的损耗[7];而在温度逐渐升高到29℃时,母猪表现出采食量下降、体损失增加、发情间隔延长和仔猪日增重降低等一系列生产性能下降的表现[8]。

两广小耳花猪是我国地方品种,背腰较宽而下陷,腹腔大于胸腔且常呈拖地[9],其产品在国内消费市场占有一定地位,提高该品种母猪的生产性能对于满足消费者的猪肉产品需求具有积极作用。目前,提高两广小耳花猪哺乳母猪采食量的饲喂方式尚不明确。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料水比例和饲喂次数对哺乳母猪采食量和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为寻求提高两广小耳花猪哺乳母猪采食量的饲喂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猪舍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位于广东省湛江市某猪场的2 栋建筑形式和养殖工艺相同的分娩猪舍。猪舍长、宽和檐口高度分别为24.5、8.35、3.0 m,双坡屋顶,屋顶材料为50 mm 厚的彩钢夹芯板。墙体材料为240 mm 厚的砖墙。猪舍为有窗式猪舍,南北朝向,南北各12 个窗户(1.59 m×0.98 m),夏季全部打开,南墙1 个门(2.0 m×1.1 m)。猪舍内2 列产仔栏(2.2 m×1.8 m),每列12 个栏位,3 列走道(两边为1.25 m,中间为1.45 m),头对头布置。每个产仔栏内设置鸭嘴式饮水器(母猪和仔猪各1 个)。猪舍清粪方式为人工清粪,每天08:00 和17:30 左右对猪栏各冲洗1 次(产后1 周和雨天尽量不冲)。猪场平常人工饲喂哺乳母猪湿拌料(料水比为1∶2.5),1 日饲喂2 次(07:00 和17:00 左右)。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为避免发霉每次饲喂完30 min 左右及时清洗料槽。

1.2 环境指标的测定 每栋试验猪舍舍内安装5 个温湿度计,南北走道各安装2 个,中间走道的中间位置安装1 个温湿度计,测试高度为距离猪背上方20 cm左右。监测与试验时长均为2018 年7 月21— 8 月24 日。舍外设有2 个温湿度计(1.2 m 高)。每个温湿度计每隔15 min 自行记录温湿度值1 次,型号为APRESYS179A-TH 的温湿度自动记录仪(精度为±0.2℃)。本试验除了对2 栋猪舍的舍内外温度、湿度进行整个试验期的监测外,还对2 栋猪舍每天饲喂时间点的温湿度差异性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用温湿度综合指数(THI)综合评价温度和湿度对家畜的影响,其计算公式:

式中,Tdb表示干球温度(℃),RH 表示相对湿度。当THI 在75~78 时,猪处于轻度热应激状态;当THI 在79~83 时,猪处于中度热应激状态;当THI≥84 时,猪处于重度热应激状态[10]。

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试验使用相同的2 栋猪舍,共48 头哺乳母猪,每栋猪舍(相同饲喂次数)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12 头母猪,南北各6 头。由于生产流程和数量的限制,试验前进行选猪时采用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法使胎次的差异性控制在组内,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根据母猪转群时间间隔,饲喂2 次/d 的猪舍比饲喂3 次/d 的猪舍晚10 d 开始。4 组分别设计不同的饲喂次数和料水比分别为2 次/d 和1∶2.5(对照组)、2 次/d 和1∶3.5、3 次/d 和1∶2.5、3 次/d 和1∶3.5。2 次/d 饲喂时间段为08:00、17:00 左右,每次的饲喂量分别为1/2;3 次/d 饲喂时间段分别为06:45、16:45 和20:45,饲喂量分别为1/2、1/6 和1/3。本试验采用同一种饲料——花猪哺乳料,其饲料主要成分见表1。

母猪每天的饲喂量根据其哺乳日龄的不同而精确控制,产前7 d 限制饲喂从3 kg/d 干料开始递减0.5 kg/d,分娩当天不饲喂或饲喂量为0.5 kg,分娩后逐渐增加0.5 kg/d,从分娩8~15 d 开始自由采食,16 d 以后开始限制饲喂逐渐减少0.5 kg/d 到断奶,断奶当天不予饲喂,每次饲喂30 min 后开始刮料槽并将残料进行称重记录,全程人工操作。

1.4 母猪采食性能及生产性能测定 试验母猪采食的指标主要包括采食量和残料量,为方便结果分析,采食量和残料量均是指扣除不同处理所对应水分后的干料量。采食量分为3 个阶段,分别为产后0~7、8~15、16~25 d。对4 个试验组的饲喂量和剩余量分别进行准确称量并记录,称量仪器为今选HY-612 电子台秤,单位为kg,电子秤的称量误差为1~3 g,称量范围为0.002~60 kg。弃料量比例=残料量/干料饲喂量 。

由于在该场实际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同母猪所产仔猪的数量和带仔能力等不均衡情况,因此存在频繁调窝现象,为此,本次试验以一整栋舍(相同饲喂次数)为研究对象,对仔猪生产性能和母猪自产仔至断奶25 d的平均采食量数据进行统计。

母猪的生产性能测定指标包括产前背膘、体重损失、发情间隔、仔猪成活率和窝增重。母猪体重损失为转入产房前1 周的体重和母猪断奶当天体重的差值,发情间隔为母猪断奶至第1 次发情的时间间隔,对断奶当天每一窝的仔猪进行称重并记录,每窝仔猪的数量每隔1 周统计1 次。

1.5 统计分析 本试验数据先经过Excel 的初步整理后再用SPSS 24.0 软件进行差异性分析。为方便比较,对同一栋舍内根据平均23 d 和平均28 d 不同断奶批次母猪和其对应仔猪所占的比例进行加权平均,生产性能均以25 d 来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舍内外环境指标 夏季饲喂3 次/d 和2 次/d 分娩舍内的实时温度分别为25.0~33.1℃和26.9~33.3℃,相对湿度分别为68%~98%和66%~96%,THI 分别为76.1~89.9和79.1~87.9;室外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23.7~42.1℃和26%~100%,THI 为32.9~95.4。对于普通品种哺乳母猪[11]来说,舍内相对湿度的上限为80%,温度上限为27℃,因此本试验猪舍内外环境温度和湿度均偏高。在06:45 饲喂母猪时的温度和THI 指标均较08:00 时低,其中温度差异达显著水平(表2)。

表1 哺乳料营养成分

表2 不同饲喂时间点的温湿度差异性

2.2 哺乳母猪的采食性能

2.2.1 母猪转入产房至断奶阶段的采食量 由表3 可知,在哺乳期间,饲喂3 次/d 哺乳母猪采食量整体(3 个阶段)均高于2 次/d(P<0.05),饲喂3 次/d 不同料水比之间母猪采食量差异不显著。但是哺乳日龄0~7 d 和8~15 d 时,饲喂2 次/d 料水比为1∶3.5 的母猪采食量较料水比1∶2.5 更高(P<0.05)。在试验条件下,饲喂3 次/d 较2 次/d 能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

表3 不同饲喂方式每头哺乳母猪的日采食量 kg

2.2.2 试验母猪残料量结果与分析 由表4 可知,4 组试验母猪弃料量比例差异不显著。其中饲喂2 次/d,0~7 d 和16~21 d 的料水比1∶2.5 的饲料浪费量比例和饲喂3 次/d,16~21 d,料水比1∶2.5 的弃料量比例均达0.12(12%),均高于其他2 组。由此可推测,料水比为1∶2.5 与1∶3.5 相比,前者饲料浪费量较多。

表4 不同饲喂方式下每头哺乳母猪每天弃料量比例

2.3 仔猪生产性能的统计 由表5 可知,饲喂3 次/d 仔猪断奶时的窝增重较饲喂2 次/d 仔猪断奶窝增重多3.17 kg/窝。饲喂3 次/d 试验组每头哺乳母猪平均每天采食量比2 次/d 的母猪多0.92 kg,25 d 3 次/d 试验组每头哺乳母猪采食量较2 次/d 多23.0 kg/头。

假设花猪哺乳母猪饲料价格为2.7 元/kg,花猪保育猪种猪销售价格为45 元/kg,则饲喂3 次/d 较2 次/d每头哺乳母猪1 个哺乳期可盈利80.6 元/头母猪。在猪料比(猪价格/料价)<7.3 时通过增加哺乳母猪饲喂量增加仔猪窝增重不产生收益,即7.3 为此品种猪的猪料比的价格盈亏平衡点。在此,受哺乳母猪采食高低影响的后续生产性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没有考虑。

表5 不同饲喂次数母猪采食量和仔猪生长性能

2.5 母猪试验期间体况的变化 由表6 可知,4 组试验母猪的体重损失和发情间隔均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试验猪头数偏少,个体差异超过组别差异所致。

表6 4 组试验母猪产前产后体况

3 讨 论

很多对长白、大白、约克夏等常见品种猪的试验研究得出,一天饲喂3 次比饲喂2 次对于哺乳期的母猪来说有更多优势,前者采食量更高[12]且能缩短母猪断奶后的发情间隔和减少配种后的返情率,这可能是由于饲喂次数改变对母猪体内的葡萄糖、胰岛素和皮质醇的节律起到了调节作用[13]。研究得出,母猪在哺乳期间的饮水量和采食量增加在提高仔猪断奶重的同时还能降低母猪的体重损失,有利于母猪后续的繁殖性能[14]。Kruse 等[15]研究得出,母猪哺乳期间的体重损失会随着母猪采食量的上升而降低,同时仔猪的断奶重也随之增加,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每增加1 kg 体重损失减少6.6~13.9 kg[4]。母猪分娩当天到断奶当天的体重损失越大,母猪后期的繁殖性能会大大降低,尤其是头胎母猪最为敏感,体重损失大于5%就会影响下一胎的繁殖性能;对于大多数母猪其体重损失大于10%就会显著影响后期的生产性能和母猪寿命,大于20%有极显著影响[16]。体重损失最多的母猪比中等或更少程度体重损失的母猪发情间隔更长,且对第一、二胎次母猪的影响更大[17]。因此,可以推断饲喂3 次/d 与2 次/d 相比,前者对母猪后续的生产性能应该具有积极作用。因为本试验母猪头数偏少并且个体差异较大,因此本试验于母猪发情为止没有统计后续的生产性能,试验组和对照组未体现出差异。

Quiniou 等[18]研究表明,大白猪产后7~19 d,舍内温度为25℃和29℃时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为6.1 kg和3.5 kg,仔猪断奶体重分别为6.9 kg/头和5.8 kg/头,得出夏季温度较低时母猪采食量高和仔猪生长性能好的结论。Gourdine 等[19]对大白母猪研究得出,在炎热季节(环境温度为26℃,相对湿度为83.4%)的哺乳母猪比温和地区(23.5℃和83.1%)哺乳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低、体重损失更高。按照普通品种猪的环境标准,本试验期间哺乳母猪均处于热应激水平,60%的时间段为中度热应激水平,40%的时间段为重度热应激水平,但是该地方品种猪是否处于热应激水平尚需进一步研究。本试验饲喂3 次/d 母猪的采食量高于2 次/d,可能是由于选择06:45(温度和THI 均较08:00 低)增加1 次饲喂,促进了母猪在较为凉爽的时间点采食,从而提高了母猪采食量,同时提高了仔猪的断奶窝重。在高温高湿地区,每次饲喂之前都要刷洗食槽,增加饲喂次数不仅增加人工饲喂工作量,而且增加刷洗食槽时间,因此,在人工饲喂人工刷洗食槽的猪场,增加饲喂次数特别是饲喂时间与工人作息时间不匹配的话,猪场不易采用。在试验研究人员得出母猪适宜的饲喂量、饲喂时间和饲喂次数后,如果能够提高饲喂和刷洗食槽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将不仅能提高猪场劳动效率,而且能提高猪场生产力水平。

4 结 论

在本试验期间,舍内实时温度为25.0~33.3℃,相对湿度为66%~98%,THI 分别为76.1~89.9;室外温、湿度分别为23.7~42.1℃和26%~100%,THI 为32.9~95.4。饲喂3 次/d 与2 次/d 哺乳母猪的日平均采食量分别为3.33 、2.41 kg,前者哺乳母猪总采食量较后者高23 kg/头,哺乳仔猪窝增重较后者高3.17 kg/窝。如果想通过增加饲喂次数和选择与人工作息时间不一致的时间点饲喂以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则需要智能化自动化饲喂设备相配套。

猜你喜欢

哺乳温湿度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会哺乳的树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基于AT89C51的数字型蚕用温湿度计的设计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宝妈给孩子断奶“心如刀割”该怎样断奶才更好呢
平躺,一个错误的哺乳姿势
基于温湿度控制的天气预测装置
基于DSP和μcos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PLC在计算机空调机房温湿度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