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3 000头母猪场伪狂犬病成功转阴的案例及启示

2019-08-12林文耀宋庆庆刘玉梅刘国民王景成

养猪 2019年4期
关键词:肥育狂犬病后备

林文耀,宋庆庆,刘玉梅,刘国民,黄 超,冯 凯,王景成

(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以繁殖障碍、神经症状、呼吸道疾病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早期由于疫苗的成功应用使得该病得到较好的防控。但自2011年以来猪伪狂犬病变异毒株的出现,对猪的致病力增强,猪群gE抗体阳性率显著升高。2012年,我国首次颁布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针对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明确提出种猪场在2020年必须维持gE抗体阴性。目前猪伪狂犬病阳性猪场的比例高达72.63%,伪狂犬病野毒感染较为严重[1]。如果把阳性猪群全部淘汰固然可以使得gE抗体阳性率下降,但同时严重影响猪场的正常生产。为保证均衡生产,及时淘汰阳性公猪和出现繁殖障碍的母猪,通过强化疫苗免疫和加强生产管理使得阳性母猪产下健康的仔猪,在肥育期维持阴性不被感染;疫苗驯化自留或引进的gE抗体阴性后备母猪,逐渐替代阳性生产母猪是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案。广西某PR阳性猪场通过检测确定猪群的感染时间点,及时淘汰gE抗体阳性的公猪,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和强化生产管理,经过半年的时间培育出阴性的后备母猪和肥育猪,猪群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益也显著提高,现将该案例总结如下。

1 猪场背景

基础母猪存栏3 000头,一点式自繁自养生产模式,种猪的年更新率约40%,自留后备母猪。仔猪3周龄断奶,保育舍饲养5周,9周龄转入肥育舍,全场采用全进全出的周批次生产方式。

伪狂犬病免疫程序:种猪年普免4次,每次1头份。仔猪出生滴鼻1头份,45天肌注1头份,70天二免。该场为猪伪狂犬病阳性场,母猪月流产率约4%,仔猪到肥育全程成活率约85%,肥育猪呼吸道疾病较为严重。

2 试验方法与措施

2.1 了解不同阶段猪只的感染情况,检测确认感染关键时间点

不同阶段的猪只采血检测gE抗体。每头公猪都必须进行检测,因为精液可以传播猪伪狂犬病病毒,通过人工授精可以感染母猪。生产母猪按照胎龄结构分组:后备母猪,1~2 胎,3~4胎,5~6 胎,6胎以上,每组抽检20头(假设15%的流行率)。仔猪按照4周、7周、10周、13周、16周、20周、24周分组采样,每组抽检30头(假设10%的流行率)。抽检的血清进行gE抗体检测,采用gE-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鉴别诊断试剂盒,了解场内感染状况(图1)。

图1 2018年3月不同猪群gE抗体阳性率

2.2 和场内管理人员沟通,明确目的

该场生产母猪gE抗体阳性率≥75%,阳性母猪全部实施淘汰净化会极大影响猪场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经过沟通达成共识,逐步淘汰阳性母猪并补充阴性母猪,以时间换空间,最后达到群体阴性。

2.3 强化种猪的免疫

根据猪场面临的生产问题及检测结果得知,猪伪狂犬病是影响猪场生产的主要原因。用伪狂宁C株gE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对种猪群进行强化免疫,1个月后加强免疫,以后每季度免疫1次。强化免疫可以有效减少野毒感染的阳性种猪的排毒量和排毒时间,减少环境中的病毒载量,降低猪群感染压力。

2.4 调整仔猪的免疫程序

随着时间的推移,仔猪gE抗体阳性率逐渐下降,到16周龄,只有17%的仔猪为抗体阳性,提示16周龄之前的抗体可能为母源抗体,20周抗体阳性率上升到40%,推断在16~20周期间肥育猪有伪狂犬病野毒的感染导致gE抗体的上升。为减少母源抗体对疫苗的干扰及保护肥育后期的猪只不被野毒感染,对仔猪的免疫程序做调整:仔猪出生滴鼻1头份,70天肌注1头份,100天二免。

2.5 根据图1的检测结果,及时淘汰阳性公猪和阳性的后备母猪

提前准备好后备母猪培育舍,空栏消毒至少1周的时间。在16周及时选留后备母猪,与肥育猪分开饲养,对选留的后备母猪全群进行gE抗体检测,淘汰阳性猪,确保转入培育舍的后备母猪为阴性。加强后备母猪的免疫,配种前免疫3次:22周、26周、30周各免疫一次,每次1头份。配种前再全群进行gE抗体检测,淘汰阳性猪,确保转入配种舍的后备母猪为阴性。

2.6 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做好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控。PCV2的感染会抑制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应答,出现免疫应答“空白期”,难以抵抗野毒的感染,这也是目前肥育猪gE抗体阳性率上升,呼吸道疾病多发的原因之一。场内禁止使用地塞米松等甾体类消炎药,因为该类药物可以激活潜伏的伪狂犬病病毒。严格控制猪只的流动方向,尤其是查情公猪,禁止查情公猪返回公猪站,因为母猪群存在野毒感染,公猪来回走动起到传播媒介的作用。加强灭鼠,因为老鼠是伪狂犬病野毒传播的重要途径。

2.7 全群在2018年9月再次抽样检测gE抗体,评估调整后的免疫保护效果

由图2可知,公猪和后备母猪gE抗体均为阴性,说明通过淘汰,加强免疫和生物安全管理的措施是有效的,猪伪狂犬病阳性场培育出阴性后备母猪是可以成功的。生产母猪gE抗体阳性率为50%~100%,说明通过疫苗免疫是不可能把已经感染野毒的猪只变为阴性,但是通过疫苗的作用可以保护易感猪只,减少感染猪只的排毒和缩短排毒时间,维持生产的稳定。仔猪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但是20周以后抗体均为阴性,说明仔猪的gE抗体为母源抗体,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衰退,提示猪伪狂犬病阳性场培育出阴性仔猪是可能的。

图2 2018年9月不同猪群gE抗体阳性率

2.8 生产效益分析

经过上述管理措施调整,目前猪场的月流产率由4%下降到1.8%,仔猪从出生到肥育全程成活率由85%提升到91%,达到较好的生产水平。每年可增加效益 3 000×2.2(2.2胎/年)×2.2%×200 元/头(每头仔猪成本)+3 000×20(每头母猪年出栏肥育猪20头)×6%×400元/头(每头肥育猪盈利)=1 469 040元,经济效益显著。

3 讨论与分析

自2011年新流行的猪伪狂犬病变异毒株暴发以来,PR的发生有维持上升的趋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仍是中国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目前,疫苗仍然是防控猪伪狂犬病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保护性抗原的变异导致传统的疫苗对新流行的毒株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2-3]。An等在免疫Bartha K61疫苗后仍然暴发猪伪狂犬病的猪场分离到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4],说明该疫苗株对变异株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可能是变异株的gB抗原表位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免疫失败[2]。而且中国兽药信息网的兽药基础数据库显示不同生产厂家的猪伪狂犬病疫苗批签发多达30多个,如何选择合适的高效疫苗进行猪伪狂犬病的防控?笔者评估了3种不同毒株的PR活疫苗,发现这3种疫苗免疫后gB抗体阳性率都能达到100%,但是中和抗体的效价差异显著,提示选用高效的疫苗是防控PR的前提[5]。

猪伪狂犬病防控成功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科学的免疫。目前,大部分猪场仔猪的PR免疫程序类似:0~3天滴鼻,45天肌注,70天二免。滴鼻可以有效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但是肌肉注射的免疫方式受母源抗体影响较大,甚至导致免疫失败。而且笔者通过检测发现母源抗体不仅干扰首次的免疫效果,对二次免疫也同样存在着干扰作用。所以每个猪场要根据本场母源抗体的衰退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而不是照搬他人的。此外,PR的流行病学也发生了改变。在母猪免疫良好的情况,母源抗体一般可维持到8~12周,PR的防控关口后移到肥育阶段,与本案例的发现一致。伪狂犬病疫苗肌注免疫的时间推迟到肥育期,不但可以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还可以给肥育猪提供持续到出栏的免疫保护,有效减少中大肥育猪的呼吸道疾病,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该成功案例说明,依靠高效的疫苗、准确的实验室检测、严格可执行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在猪伪狂犬病阳性场培育出阴性的肥育猪和后备母猪,通过时间换空间,规模化猪场成功净化PR是有可能的。

猜你喜欢

肥育狂犬病后备
聊聊古代是如何防治狂犬病的
2018—2020年新疆地区肥育猪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抗体检测与分析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棕榈核仁粕和椰子粕替代豆粕在肥育猪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打败狂犬病
印度首现“无狂犬病死亡邦”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科学看待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