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瓷绘伉俪大师,艺缘情深六十载

2019-08-12菡阁受访者提供

收藏·拍卖 2019年8期
关键词:瓷板画景德镇陶瓷

文:菡阁 图:受访者提供

薪火

千年窑火,薪火相传。窑火背后,是坚守和梦想,还有代代相传的匠心精神。在世界瓷都景德镇,又存在这么一个业界传奇——“瓷坛双世家,一门六大师”,这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近百年来这个家族,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各自独有的艺术品位,又把瓷板画艺术传承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紫归牡怀图(局部)

综观中外艺术史,艺术家夫妻能够同时天分极高,又同时享有盛名的只是凤毛麟角。尤其是在相伴艺术之路的过程中,当一方炙手可热,另一方寂寂无名,心理的失衡会让他们的关系微妙,从而变得脆弱;即使同站于巅峰,作为同行也会模糊了边界以致相爱相杀。前者如赵无极与谢景兰,后者如弗里达与里维拉。张松茂与徐亚凤则是艺坛上少见的一对,事业上比翼齐飞,生活中鳒蝶情深,相濡以沫共同成长,甚至形成了良好家风影响到家族后代,书写了“瓷坛双世家,一门六大师”的业界传奇。在采访的无数个间隙,脑海里都会隐隐有个意识:这分明就是瓷画界的“钱钟书与杨绛”嘛。

一句话,足以影响一生

一句话改变命运。对张松茂与徐亚凤而言,就是如此。

当年张松茂父亲就是在徐亚凤爷爷徐仲南的瓷坊里做画工。这位徐仲南就是“珠山八友”的成员之一。作为对景德镇影响百年之久的画派,“珠山八友”却是乱世里逐渐声名鹊起的明珠——瓷艺从业者不再只是艺匠,而是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家,甚至是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现象。徐仲南是其中的最年长者,自然也早练就了一双洞悉世事的慧眼,他对张松茂父亲用了景德镇最古老的人才留住政策,他要创造一切条件让人才可以“扎根”,于是他说,“你去把家眷都接到景德镇来吧”。很多年后,张松茂回忆起来,会感慨如果没有那句话,他人生最大的可能就是在鄱阳湖边做个追风逐浪的渔家。

但他人生已然改变。迈进徐家的那一天,张松茂9岁,徐亚凤3岁。此后,两个孩童在各种场合里有无数次交集,但此后在一段漫长的岁月里,两人都不曾意识到命运的纽带已经紧紧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他们都是幸运儿,一开始从艺的起点很高。这得益于他们在孩童时期就被徐仲南带入了“珠山八友”的朋友圈,为此打下深厚的基础功底也可谓是在巨人们的肩上起航。除了徐仲南、徐亚凤舅舅刘雨岑这两位“珠山八友”成员给他们做导师外,当时景德镇聚集了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一批陶瓷艺术精英,如“珠山八友”中的王大凡和青花大王王步、雕塑大师曾龙升等都给过他们点拨。尤其是对张松茂而言,那是进入艺术殿堂后的新世界。徐亚凤的父亲徐天梅对他青眼有加,徐亚凤的外婆甚至把一家店铺交给这位灵气逼人,十分勤奋的少年来打理。

从艺之初,张松茂就坚持野外写生,并且成为他贯穿一生的创作习惯。他最爱汲锦绣河山之灵秀,写自然万物之形态。最可贵的是他一直坚持自习古文,采古今名画之精粹,取各类艺术之精华,直到成为罕有的全能大师。1951年,他就展露头角,设计《木兰从军》瓷画,获景德镇市陶瓷美术装饰甲等奖。

但真正的转折点在1953年,还是弱冠的他创作了新彩《政权归于苏维埃》瓷板画。

瓷上画油画,这应该算是创作中的冒险。在过去的陶瓷史上并无先例,更无经验可供借鉴。张松茂冷静分析过,瓷上油画与西洋油画相比较,首先是材质上的不同,一个是在瓷板的釉面绘画,一个是在木板或纸板的麻布上绘画;其二,油画颜料也叫“油画色”,是颜料与干性植物油混磨而成的浆性颜料;而选为瓷上油画的颜料则是称作“德料”的新彩颜料,就其呈色的肌理效果,前者绘时即可观,而后者则必须经过“烤花”工艺才能表现出来。但两者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颜料较强的遮盖力,充分地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感。而且这些图像要呈现在光滑不吸水,也不附油的瓷板上,颜色很容易掉失脱落也是一大挑战。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一次又一次的总结……十五天后,张松茂的《政权归于苏维埃》瓷板画终于绘制成功。

这件作品的问世,激起千层浪,赞扬的有之,也有的是怀疑与担心,甚至有些还直接问他怕不怕牢狱之灾……但很快画作被选送参加全国合作社系统成果展览会,并获得最高荣誉。是时,观者如云,好评如潮。他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画作也因此而留在了北京。

尽管《政权归于苏维埃》瓷板画获誉殊佳,尽管张松茂也因此在全国名声大震,然而善于总结的他又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在进入景德镇市场陶瓷研究所(后来的轻工部陶瓷研究所)的第一年又重画了一块。此幅的人物形象更为清晰逼真,色感明快,质感细腻,情感更加丰富,充分显示了他不凡的技术造诣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这件复制品于20世纪80年代被上海一位收藏家悉心珍藏,后来被北京万隆拍卖拍出506万元的高价。

他永远记得载誉归来的那天,景德镇让他胸戴红花,为他召开了万人表彰大会。

他成了景德镇市最有潜力的青年才俊。

记得生活的甜,被艺术滋养的甜

颐和园八景之四——长廊(新彩瓷盘),张松茂

《秋艳》瓷板,徐亚凤

春夜宴桃李园瓷板,张松茂

千峰雨过青如染,万树笼烟翠欲流瓷板,张松茂

但此时的徐亚凤对他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徐亚凤仍然是徐家可以睡到日上三竿,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而且这位大小姐还梦想着成名成家,立志向民国著名的工笔重彩女画家王叔晖看齐,一辈子不婚,终生专注绘画事业。只是她的梦想在毕业后进入轻工部陶研所工作时,遭遇了平生第一次严酷打击。也是当时她的小组长张松茂来关心她和帮助她,亦师亦友的相处让她的心渐渐暖起来,只是确立恋爱关系时还是坚持了三年。很有谋略的张松茂走遍徐家亲戚圈,赢得一致支持,才在一年间抱得美人归。

1959年,张松茂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同一年领证。这对观念超前的年轻人移风易俗,竟然以旅行到上海、杭州的方式完成了爱的礼仪。

婚姻生活让徐亚凤做出重大的改变。大小姐要一手包揽家务,一手照顾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要不得不离心爱的瓷画远一点。她偶尔也会苦恼,发发小脾气,但张松茂永远都温和地聆听,理解她,包容她,幽默地哄她,视她为生命的骄傲。在她生气时奉上一把写有“莫生气”的扇子。也鼓励她走出在自己盛名之下的阴影,走出属于徐亚凤自己的从艺道路。

丈夫的深情就是徐亚凤面对繁琐俗世的最大支撑。所以她爱他敬他,真诚地心疼他,努力为他营造一个让他安心奔事业的大后方。张松茂也很看重徐亚凤的意见,有一次因徐亚凤给他的作品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张松茂竟然将自己画了半年的作品推倒重来。他也会让徐亚凤勤练书法,让题款为画面增加美感。徐亚凤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就在很多人受到“文革”冲击时,张松茂带着二儿子张晓杰去井冈山画壁画,与浩劫擦肩而过。而她下放到附近农村,让她有了可爱的小女儿。虽然她时时感恩,但其实那时一家五口分处三地,大儿子张晓东10岁就开始独立生活,一个人步行一天去看妈妈和妹妹……张松茂和徐亚凤更多的是愿意记住生活中的甜,尤其是来自艺术滋养心灵的甜。

徐亚凤永远记得1975年,她和陶研所的同事们接到一个来自军区分派的神秘任务,要在20天内打造一套高端的生活用瓷。高白釉,半薄胎,要求有清雅的画面设计。一个陶研所都沸腾起来了,同事们各就各位,发挥各自的长处,做坯、利坯、注浆、施釉、烘坯、锒接……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好一派热闹场面。徐亚凤记得她是站在画图小组的第一位,身后排起了长龙,瓷器上的花图也被细分出无数个环节。景德镇另一位著名大师王锡良就站在她旁边,负责画枝叶。而她则负责主体部分“水点桃花”,这是来自她舅舅刘雨岑的独门粉彩秘技。借鉴中国画的写意没骨形式,先用玻璃白水点花瓣,画出花形(不用勾勒花头轮廓线),再用水调彩料,在玻璃白上进行第二次点染,彩料“湿不流,干不枯”,下笔准确轻捷,桃花疏密有致,浓淡相宜,色彩鲜饱满,花瓣娇嫩欲滴。瓷器上每一枝桃花,清丽纤巧,俊秀飘逸,充满春天的韵味。水点桃花的烧成工艺同样要求严格控制,既不能夹生,也不能熟烂,既不能有油漆的斑驳感,也不能有残花败柳的枯涩。做到成色充分,生机盎然。而这样的上色与烧成也是技术难关,经历了多次失败。徐亚凤还透露了一个烧成的秘密,看起来很平常的粉色要靠黄金来还原呈现。

作为“水点桃花”的第一代传人,徐亚凤自己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这套神秘的7501瓷原来是主席用瓷,而民间直接用“水点桃花”来称呼这套瓷中珍品。

从那时开始,徐亚凤就带着“水点桃花”漂洋过海到处去进行文化交流,甚至被挪威国家博物馆收藏。她清晰记得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去香港进行艺术交流,她作为骨干要画最多的“水点桃花”作品,竟然早被一抢而空。这让她有了空余时间可以游历,就在游历中她遇见了“珠山八友”的作品展。看到那些祖辈们熟悉的名字和作品,她又回到了祖父对她教诲的时光。就在那一刻,她对自己说,要在艺术道路上不懈追求,也要像祖辈们一样在艺术史上留下痕迹。当她把想法告诉丈夫时,张松茂给她一个会心的眼神,然后说,“我也是一直这么想的”。

渊明采菊,张松茂十二岁作品

《春风第一枝》瓷盘,徐亚凤

“水点桃花”创作手稿,徐亚凤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7501瓷水点桃花小碟

可见,一对模范夫妻不仅要三观一致,更在心灵相通。

艺术路上,相知相守与相望

天道酬勤,这对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的伴侣,终于迎来了人生的各种光环与荣耀。

1988年4月,张松茂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景德镇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西省第七届政协委员,曾任景德镇市政协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被誉为中国陶瓷美术界不可多得的“全能大师”。他笔下的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精,尤其擅长大型瓷板画和巨幅壁画。善于吸收民间艺术中诸如青花、半刀泥、影青刻花、珐琅彩、剪纸、年画、石雕、木雕的工艺特色,借助摄影、油画的表现技巧,研习金石、书法,已经达到了“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法”,品位高、时代感强。其人物形象俊美传神,造型准确生动,12岁时画的一个人物瓷壶,也被藏家收藏;他又善于架构大山水,所以他笔下的风景总气势雄浑,其中《三顾茅庐》瓷板画以1300万元的天价开创了当代陶瓷千万元级别时代;其花鸟笔法更是细腻,尤擅工笔重彩牡丹,业内还有“牡丹大王”雅号。

而徐亚凤也在艺术道路上有了自己的收获。1993年被授予首批“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同年,被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4年被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瓷世家”称号。2002年作品《樱粟花》瓷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2004年创作设计的奥运名瓷“水点桃花”瓷盘,被赠予奥运金牌获得者。2006年设计的多件作品入选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景德镇陶瓷名家明信片》。同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徐亚凤最善粉彩花鸟瓷画,也兼画人物、山水,带着女性特有的细腻,作品大多“兼工带写”,构图新颖,层次丰富,意境清雅优美。最难得的是她仍然坚持衰年变法,可以很明显看到她在“水点桃花”技法上的钻研与求变。

对这对国大师伉俪而言,荣誉与光环已经淡然,让他们真正骄傲的是三位子女——大儿子张晓东、二儿子张晓杰、女儿张慧与女婿陈实,家族中的精神和天分都各有传承,连好家风也被遵循,而且各个都是省级大师,所以“陶瓷双世家,一门六大师”都是来自国家级认定,2014年还被全国妇联宣传部评为“中国最美家庭”。最值得铭记的还有,江西省人民政府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的瓷板巨画《紫归牡怀图》便是出自这“一门六大师”之手。那时距离香港回归已不足四个月时间,张松茂立即带领全家大小投入到紧张的构思创作设计绘制工作中,经过60多天的日夜苦干,这幅《紫归牡怀图》大型瓷板画在艺术瓷厂的爆竹声中诞生。

现在,张松茂和徐亚凤的兴趣都放在教育与公益上。曾经为了支持当地办学,徐亚凤一只“200件”(陶瓷关于规格的专用术语)拍出了500万元,她全部资助教育。为了景德镇陶瓷事业的薪火相传,他们恨不得将自己的所学所悟倾囊相授,不仅免费培训,还在筹建“松茂陶瓷工艺传承大学”。

儿女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父母那里能感受到满满的爱——直到现在,二老还能够常常相互凝望,深情款款。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是2006年母亲在北京被评为国家级大师时,父亲兴奋地去接机。就在热闹的机场,在众目睽睽之下,已走入暮年的父亲仍像当年青春热恋一样把母亲抱起来,转了好几圈……

想来,也就唯有赤子之心,才能让艺术生长更无限接近于道。

业界传奇“瓷坛双世家,一门六大师”:张松茂(前)、徐亚凤(右一)、大儿子张晓东(左二)、二儿子张晓杰(左一)、女儿张慧与女婿陈实(中)

猜你喜欢

瓷板画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徐建明 艺术作品选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南昌瓷板画的传承与发展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柯国强瓷板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