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性125 I粒子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8-12喻岳超徐俊马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9年7期
关键词:复发性放射性甲状腺癌

喻岳超,徐俊马,刘 智,刘 雨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江苏 徐州221006)

甲状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的远期生存率相对较高。目前临床上针对甲状腺癌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是术后局部转移仍是目前面临的难题。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是目前甲状腺癌术后局部转移挽救性治疗的常用方法,并且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据有关临床研究统计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甲状腺癌的有效率接近90%,而对于病情相对较轻或者转移病灶数较小的患者甚至可能治愈,其他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患者利用放射性125I粒子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 基本资料

随机数表法抽取笔者所在医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2例复发性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5例,女17例;患者的年龄在21~70岁,平均年龄为42.3±5.3岁。

2 纳入标准

接受过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为局部癌症复发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3 临床表现

11例患者出现颈部不适感,无力,9例患者存在吞咽困难,全部患者经影像学确诊为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其中肿瘤直径≥3cm且不超过4 cm者16例,肿瘤直径超过4cm者16例。其中3例患者的复发病灶与气管关系密切,影像学检查显示病变侵犯气管。

4 方法

全部患者均经CT检查,行放射性粒子种植计划(TPS),参照文献[2]的方法确定患者肿瘤靶区剂量、粒子数量及粒子空间排列。全部患者均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放射性粒子由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放射性平均活度为1.48~1.85MBq/粒,平均每位患者使用约18粒,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90~130Gy,全部患者在手术中均采用局部麻醉,指导和协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并在计划指导下,采用CT引导将放射性粒子植入病灶部位,各个放射源之间应保持等距离,同时遵照巴黎原则,将放射源在肿瘤瘤体内沿直线、平行排列,每个放射源之间距离大约0.5~1cm左右,术后进行CT复查验证粒子位置[3]。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临床医师的实践经验来植入粒子,并由临床医师确定病灶区域及淋巴引流途径的粒子植入方法和剂量。

5 疗效指标

治疗后6个月通过CT测量术前、术后肿瘤体积进行疗效评价。疗效分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总缓解率为为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之和。治疗前、治疗后2、4、6月测定血清Tg水平。

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化

治疗后6个月采用CT复查肿瘤体积变化,多数复发性甲状腺癌患者的瘤体不同程度缩小,完全缓解率为37.50%,部分缓解率为43.75%,总缓解率为81.25%,观察期间病人全部生存(表1)。

表1 32例患者的随访情况

2 治疗前后血清Tg水平

治疗前及治疗后2、4、6月血清Tg水平:治疗后2月血清Tg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6月血清Tg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2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6月血清Tg水平(μg/L)

讨 论

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甲状腺癌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外科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常用方法,然而有一定的复发率[4]。近年来,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已经成为恶性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已经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将放射性粒子在肿瘤病灶局部进行永久植入,可起到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作用,对治疗局部复发病灶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控制局部病灶发展,改善患者的预后。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较高,其又可分为乳头状、滤泡状和二者混合三类,其中以乳头状癌占比最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认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较好,十年生存率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而对于复发者采取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同样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放射性125I粒子是治疗甲状腺癌的常用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复发性甲状腺癌患者采取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局部病灶后,使局部病灶接受高辐射剂量治疗,放射源在肿瘤内近距离连续照射过程中,瘤体吸收的能量逐渐增加,而高能量可杀死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对于静止期的肿瘤细胞也同样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5]。本研究中,治疗后6个月采用CT复查肿瘤体积变化,多数复发性甲状腺癌患者的瘤体不同程度缩小,完全缓解率为37.50%,部分缓解率为43.75%,总缓解率为81.25%,病人全部生存。血清Tg水平是甲状腺癌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重要定性指标,在TgAb(-)情况下,血清Tg水平的下降,往往是评价甲状腺癌治疗有效的关键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4、6个月后测得的血清Tg值均低于治疗前。提示采取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广泛推广。

在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后应注意使用适量的强的松,主要的目的是减轻局部水肿症状,另外对于有生育要求的男性或女性而言,均需要注意辐射防护,在短期内做好避孕措施。另外,在植入放射性粒子时应将粒子的间距控制在0.5~1.5cm左右,并且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测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本研究中全部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均可下床活动,上述结果也提示放射性125I粒子局部植入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除了能缩小肿瘤病灶外,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但本研究中入组病例数偏少,而且仅对患者随访半年,患者的远期预后未知,因此需要在今后扩大研究的规模,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探讨应用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复发性放射性甲状腺癌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核电站放射性废物太空处置的可行性分析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性分析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Mir-222-3p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癌效果的影响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