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见以诚

2019-08-11郭沫若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私心污垢郭沫若

“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最有普遍性而且有永远性的格言。不根据事实,或甚至违背事实,或捏造事实的辩论,尽管怎样的花言巧语,终究骗不了人;即使能收到一时的效果,待到事实一揭穿了,那效果会成为逆效果的。到这时言语逾花巧,逆效果来得便愈大。

欺骗有时似乎也有必要。所谓“兵不厌诈”,便肯定了诡诈的效力。其实,尽管你是怎样善于用兵的人,你能够出奇制胜,但总要有兵可用。所以用兵的原则依然是忌“巧速”而贵“拙迟”。这一次世界大战,苏、德之间的旋乾转坤的战役,便是这一原则的最具体的说明了。当希特勒对前苏联突然发动了闪击战时,他是多么“巧”,多么“速”。1942年打进了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的小胡子不知道会心地微笑了多少次,然而结果怎样了呢?

专门靠欺诈便能打胜仗,专门靠欺诈便可以收到任何大小事件的成功,天地间绝没有那样的事情。要说靠着欺骗便可以治国平天下,那更完全是笑话。那些搞政治的人似乎都中了些苏秦、张仪的毒,说到政治就好像只有几套骗人的纵横捭阖。

今天应该是大家相见以诚的时候了。自己拿出真正的责任心来,大胆地照明自己的丑态,彻底地荡垢涤污。不是骂人丑便可以掩盖得了自己的丑。千层的粉饰也把污垢掩盖不了,理由很简单,因为污垢根本还是存在。

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烧”。这种人,他能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正视自己的过错,勇于接受批评,更勇于对抗外来的一切横逆、诬蔑、诱惑、冷视。要怎样才能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要全靠一个“诚”。老老实实地做人,说话,做事,不存一点损人利己的私心,这样便能产出舍己救人的牺牲精神。这样便能够大无畏。我有什么可怕?可怕的就是自己骗自己!

没有诚意的人便没有勇气。这种人鬼鬼祟祟,专门损人利己,做不来一件堂堂正正的事,说不来一句堂堂正正的话。一耍装腔作势,立刻便露出了自己的尾巴。但他们也有一项外来的资本,便是靠他人也没有诚意。只要你有一毫私心、有一点软弱,他们便抓到了你这项缺点。于是威胁,利诱,千层的蜘蛛网便罩到你的身上了。这样的现象四处都是,而以黑字写在白纸上的特别明显。但今天是应该相见以诚的时候了,拿出诚意来,大家正大光明地做些对得住人民,也对得住自己的事。

(选自《沫若文集》第十三卷,有删改)

技法提炼

郭沫若的《相见以诚》属于议论文中的“感论文”。其文缘事而发、有感而论,兼用散文笔法,说理的同时也充满了美感。

要想写好论述文,关键在于通过写作实践训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构思论述文的能力将随之提高。边破边立,是论述文写作时的一种很好的思维推进模式。

破与立的论述,表面上看很容易,似乎只要文段间构成对比即可;但是,如果为一个话题设置不同的前提条件,论述的情况便会变化万千,论述的内容就会精彩纷呈。批判一个观点,是为“破”;提出与之相对的正确做法,是为“立”。那么,为什么会有相反的观点呢?仔细想来,是条件限制所致。比如说有感于一种治国策略,我们认为它不好,要提出好的办法来,总得先把它不好的理由讲讲清楚吧?

《相见以诚》边破边立的论证思维很鲜明。开篇“事实胜于雄辩”,用发展的眼光強调要尊重事实,是为“立”。紧接着用三段有理有据的文字证明,长久而言,诈骗只会走向失败,是为“破”。在延伸到对当今社会的思考时,先谈“因诚而勇”,再谈“无诚难以成勇”,最后两段之间构成立与破的关系,这两段又和前面三段构成先破后立的关系。郭沫若这篇文章不长,但是思维清晰、说服力很强,值得考生借鉴。

猜你喜欢

私心污垢郭沫若
A simple act of kindness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郭沫若佚诗一首
换热设备污垢热阻和腐蚀监测技术综述
颗粒污垢模型在微生物污垢研究中的适用性
大公无私
对衣服污垢的视觉评价研究
文化三维
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