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诗歌阅读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下)

2019-08-11郭金荣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诗句答题

郭金荣

(2019·全国卷Ⅲ)阅读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晋升,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一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了诗歌所有的内容。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意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风格不正确,曲解诗意等,考生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参考答案】D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地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自己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诗人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的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诗人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委婉从容。

【参考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诗人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语文必考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难点之一。要答好这类题,必须掌握表达技巧题的审答规范。这类题题干一般包括题型、范围(区间)、角度、数量、步骤等方面的要求。审题,就是要审清这些要求。

“表达技巧”是个宽泛的概念,与“表达特色”“艺术手法”“写作特色”“艺术表达”等都属同一意思。但从实际命题来看,不同省市对这一概念还是有不同理解的。一部分题目是具体要求考生回答“表达技巧”中的一种,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情有什么特点”“描写上有什么特色”;一部分题目只是笼统地要求考生回答“艺术手法”,如“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技巧是怎样的”“有什么独特的手法”。考生答题的难点就集中在这里,可以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法、修辞手法上全面排查,选取最突出、最明显的“手法”答题,以免偏题或答非所问;或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的顺序考虑作答。如果方向明确,则应结合某个方面的具体技巧,准确判定。

特别提醒,“表现手法”也是相对比较模糊的概念,有些命题者会把它等同于“表达技巧”,连同“修辞手法”也算在其中。当然,各种表达技巧确实有交叉、重叠的部分,如一部分描写方法就与表现手法相重叠。答直接给出表达技巧并要求分析、鉴赏表达技巧的作用的题目,第一步要找出运用此表现手法所对应的诗句,第二步分析运用此表现手法的效果。答没有直接给出表达技巧的题目,第一步要选准角度,指出表达技巧,第二步分析其技巧的运用,第三步指出这种表达技巧的效果。对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的题型,答题时必须分析表达技巧。

1.解答鉴赏诗歌修辞手法题的方法

(1)明确指出诗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阐述此种修辞手法是如何运用的;(3)指出运用此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塑造、意境营造、情感主旨表达的作用)。

2.解答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题的方法

(1)明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阐述这种手法的内容;(3)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

3.解答鉴赏诗歌表达方式题的方法

(1)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特点;(2)結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3)简析该表达方式在人物塑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解答鉴赏诗歌构思立意题的方法

(1)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2)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3)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以景结情

诗歌中的景情顺序,可以分为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等,其中以景结情是考查的重点。以景结情,即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结束全诗,引起读者的联想,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结尾一句,便是典型的以景结情。

2.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一般会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恰当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增加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抒情角度看,属于直接抒情;从结构方式上看,属于卒章显志。

3.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结构方式。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诗歌的结构技巧还有很多,如开门见山、伏笔照应、线索、过渡等,但大多与现代文手法有共通之处,诗歌鉴赏考查中鲜有涉及,故在此不再赘述。

考场容易出现的失误

1.不用或滥用术语,表述不到位

有的考生不能准确把握相关术语,答题时不用或滥用。明显是“对比”,却只答甲和乙作比较;出现景情关系时,把“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都写上去。

2.不理解术语内涵,错误使用

部分考生对一些近似术语区分不明确。常用“动静结合”来概括“以动衬静”“化静为动”“以静写动”。

3.随意套用,没有分析

有的考生只答一个术语,而没有结合诗句来分析;或答情与景的关系时,只答“借景抒情”。

4.主次不分,没有重点

没有依据题干暗含的要求,做到“多中取主”“多中取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分较低。

5.没有整体概念,局限于某句某联

无论题干是否指向整首诗歌,考生答题时首先要读懂分析整首诗歌,这样才不会答偏。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诗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六一来了
邀你来答题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