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历史“智慧课堂”探讨

2019-08-11黎冬梅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历史信息技术

黎冬梅

【摘 要】本文以《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看中国道路的自信》一课为例,论述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的途径和方法,打造“智慧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 信息技术 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B-0026-02

传统的课堂模式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和教学实践的改良、优化,一直沿用至今是因为它在扎实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以及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最直接的效果。而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新学情的环境下,在创新课堂情境、高效运用史料、优化繁杂的历史知识、推动师生交互性学习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要打造真正的“智慧课堂”,就要拥抱信息技术,用它去驱动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在《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看中国道路的自信》一课中,师生利用平板端进行数据分析、创设网络讨论区等手段,解决历史课堂材料繁多、读写困难的问题,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以思路引领,使学生掌握学習历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优化学习任务,打造智慧学习空间

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精准选取学习资料,优化学生的学习任务。特别是以列举形成过程和成就、总结形态特征为主的课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学习资源,形成适当的学习任务,可以更好地打造出每一课的智慧学习空间,让学生得以深入探究课程内容,形成生本互动。

在《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看中国道路的自信》一课中,教师提前将本课的背景学习任务发布到学生平板端的作业区,学生通过平板端观看张维为先生《新时代的中国信心》视频,充分了解课程的相关历史背景;学生还可以在看完微课视频后,进行思考和评论,激发学生历史学习思维。同时将课前任务一(世界格局的变化)发布到学生平板端,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并提交;将课前任务二(中国道路的选择)发布到学生平板端,学生分 3 个小组完成(第 1 小组讨论制度的选择、第 2 小组探究文化的选择、第 3 小组讨论理论的选择)。以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历史课堂的学习资料,按照课程内容进行精选分类,整合成微课、动画、视频等形式,上传平板学习端给学生创造一个智慧学习空间。

二、优化课堂讨论,搭建互动生成平台

“智慧课堂”通过智慧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平板学习端上完成课前学习任务,教师通过后台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讨论的问题,从而进行二次备课,最终在课堂上将情况反馈给学生。学生对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分析、讨论、互评,形成课堂的互动、生成,从而明确学习思路和找到存在问题,突破学生学习本课的重难点。如《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看中国道路的自信》一课中,通过设置课前学习任务一:根据材料 1、材料 2,结合课文知识分析苏联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实质。让学生根据史料展开讨论,剖析历史事实、追寻真相,形成历史结论,达到论从史出的思维培养目的。同时让学生将课前思考分析,课堂讨论、生成的过程和结论上传云端展示,让学生互批互评。教师精准点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历史课堂材料繁多、读写耗时长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前的学习情况进行再次分析、讨论、互评,给所有学生创设一个互动生成的平台,使得讨论、探究更有深度和广度,也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在这一任务中,由于注重从教材中归纳总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归纳剧变的实质,导致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思路有所局限、不够全面,部分同学仅从国内分析原因;对历史事件变化的实质分析和理解不够透彻,未能对比分析出苏联和东欧剧变的实质是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个问题通过学生课堂上的再次讨论、探究得以解决,完善了思考和分析的过程,课堂有了生成性的结论,引导和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优化小组合作,创设讨论互评机制

“智慧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不同于传统课堂中小组合作简单的生生互动,而是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前置到课前完成,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是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富有新意的观点、评论互动中观点的差异性等,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和深化,发展成为学习历史的高阶思维。比如,《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看中国道路的自信》一课中,教师用历史材料展示苏联和东欧剧变给中国带来的三个不同情境的选择(制度的选择、文化的选择、理论的选择),将这一探究内容提前发布到学生平板端的小组讨论区,让学生分 3 个小组进行讨论、互动。分析当时的历史困境以及历史选择的过程,达到理解历史、解释历史的培养目的。之后,教师分析整理学生的发言再次设置不同的情境,将典型发言、差异性发言作置顶标志,让学生对置顶发言进行互评、互改、互批,最终整理出每个小组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和结论并进行展示。同时,教师及时给予点拨和评价。以平板学习端为切口创设一个完整有效的讨论互评机制,实现智能化的互教互学“智慧课堂”。

四、优化课堂训练,构建开放思维空间

以往历史课堂的训练多以习题,且以材料题为主,而“智慧课堂”中的训练,是要构建一个让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创新创造的空间,以训练学生的开放思维,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为主。因此《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看中国道路的自信》这一课的课堂训练设计为开放式思考题。首先制作《中国道路的自信》微课,用信息技术手段压减历史学科材料繁多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小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又扩充课堂学习的容量和深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从现实生活出发,设计本课的训练题:为学校规划设计文化自信的宣传方案。这样开放式的新颖的活动,学生可利用平板画图展示功能,在课堂上即时展示自己的设计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去感受中国的自信,达到知古鉴今、以史育人的目标。

在“智慧课堂”的建设中,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发展到课堂之外。比如,定期设计讨论的热点话题、精选的学习内容,并将这发布在平板学习端的讨论区。比如,“新航路开辟学习周”“世界格局发展预测周”“历史教学建言献策周”等论坛活动,使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接受来自史学界的最新思想、来自全体师生智慧。这种自由性的、主动性的、匿名性的方式,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思维,启发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教学作了补充、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转变了角色,成为有意义问题的设计者、学习任务的参与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导航者,学生成为讨论问题的领导者、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学习结果的评价者,从而获得教学相长、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深化“智慧课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永成.“互联网+”时代的历史课堂教学范式[J].教学与管理,2017(11)

[2]邬云琰.翻转课堂: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

[3]唐黄静.信息化环境下历史教学可视化的探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6)

[4]赵 莆.浅析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J].学周刊,2015(8)

[5]马荣华.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05)

[6]张 芸.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研究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J].基础教育研究,2014(1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环境下‘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新模式的探索研究”(2015B007);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2019B149)。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高中历史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