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师生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9-08-11蒙春柳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心理健康儿童

【摘 要】 小学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儿童早期重要的社会关系。本文论述了小学师生关系对儿童认知、情感及行为三方面的影响,指出小学师生关系的质量对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师生关系;儿童;心理健康;影响

小学师生关系是小学生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陈桂生认为师生关系有三重性质,包括教育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和自然的人际关系,[1]这不仅体现了师生关系中体现的人与人交往的自然属性,更是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放在社会视野下来解释,从而突出了师生关系包含的教师工作的属性和两者作为社会成员以及两者交往作为社会交往的社会属性。王耕则更倾向于把师生关系视为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教育关系,他认为师生关系是学校中的基本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认知、情感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关系。[2]近年来,学者们均认同王耕提出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的观点,如黄小艳认为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师生关系形成于教育活动中。[3]李琳对师生关系的定义更注重表现师生之间的交往在不同研究领域中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她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由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和伦理关系集中不同层级的关系组成的动态系统。[4]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师生关系的定义有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在宏观视角下,师生关系具有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两种属性,而在其社会关系属性中,师生关系又是一个不同的社会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微观视角下,师生关系被视为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育关系。近年来,学者们对师生关系的研究更注重其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所以本文将采用王耕对师生关系的定义,认为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和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交往为的一种关系。

郑敏和姚本先指出师生心理关系是师生关系在心理层面上的体现,包括认知评价、情感交流、交往互动三个建构要素。[5]师生关系中包含心理关系,那么小学师生关系的质量必然会影响到儿童的心理发展。随着对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小学师生关系是除家庭环境之外对儿童心理健康起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之一。但是,以往的研究大多涉及小学师生关系对儿童个别心理特质的影响,未有研究系统地叙述小学师生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各方面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从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就小学师生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讨论。

一、认知

前人的研究均表明,小學师生关系对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结果均表明亲密型师生关系更有助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而回避型师生关系和冷漠型师生关系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6]李小青,邹泓,王瑞敏和窦东徽以北京市1018名流动儿童和319名城市儿童为被试,考察北京市流动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探讨师生关系对流动儿童自尊的影响的研究发现,流动儿童的自尊与学业行为、师生关系的各维度均有显著相关,学业行为中的学习效能感、学习自信心和师生关系中的低冲突性、支持性、关系满意度可以显著预测流动儿童的自尊发展水平。[7]还有研究发现,小学阶段师生关系会对学困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有影响,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的不信任和忽视等均会降低学困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8]

小学师生关系对于儿童自我概念的构建及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影响着儿童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等发展,说明小学师生关系影响儿童对自我的认知。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形成自我概念的关键时期,而教师作为重要他人和榜样,是儿童对世界进行认知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小学师生关系对儿童早期具有重大的影响。小学师生关系是儿童在根据他评和自评形成自我的重要人际关系,是儿童对社会关系的早期认知。

二、情感

赞克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要,就能产生极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情绪等精神领域的影响必然有师生关系的参与。小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是这一阶段学校和家庭极其重视的问题,有研究表明,教师过分强调权威性会对小学师生关系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绪冲突。[9]此外,张富杰的研究发现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师生关系与学业情绪呈显著相关,[10]陆桂芝和任秀华的研究表明,教师民主型指导方式与积极的学业情绪呈显著地正相关,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显著地负相关,[11]这说明师生关系的质量影响着学生学习时的情绪。再者,教师是小学生除父母之外接触较多的成人,小学阶段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情绪情感学习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使得研究者注意到应该从师生情感建设为突破口来提高师生关系的质量。

由此可知,小学师生关系是儿童早期的情绪情感学习与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下小学阶段儿童会尝试运用自己的想法去思考问题做出行为,情绪情感的表达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在儿童表达情绪时,成人给予积极的反应,那么儿童将学习到正确的情绪情感表达,反之则会使得儿童对情绪情感本身与情绪情感的表达方法上产生混乱。中国人较为内敛的性格,使得很多儿童在表达情感时,成人会传达出害羞等反馈,让儿童对情感的表达产生疑惑,因为没有积极反应,而后他们也不再表达情感。对于消极情绪的表达也是类似的一大问题。可以看出,作为儿童早期的重要他人,小学教师与儿童的相处模式对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师生关系作为儿童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对儿童学习情绪情感的表达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行为

小学师生关系对儿童发展的长期影响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小学师生关系对儿童适应不良的缓解作用,这表明了小学师生关系对儿童后期行为重要的影响作用。短期上来看从学校的行为观察中也发现,小学师生关系对儿童学业行为存在影响。

1、亲社会行为

小学阶段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马林阁的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师生亲密性与儿童的合作行为具有显著正相关,师生冲突性与儿童的合作行为具有显著负相关;师生亲密性与儿童的攻击行为呈显著地负相关,师生冲突性与儿童的攻击行为呈显著地正相关,[12]表明师生关系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具有影响。周建芳和杨灿君等人在一项对流动和留守儿童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13]他们发现师生关系对两类儿童的利他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同时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利他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要高于流动儿童。

2、学业行为

有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學业成绩具有很强的预测力,这表明学生人际关系是影响其社会行为和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在李小青等人的研究中也表明,学业行为与师生关系存在显著相关,[14]付宇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小学中高年级的师生关系能负向预测学业拖延,[15]说明师生关系良好的学生学业拖延的行为较少。马林阁的研究则发现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行为,还会对学生遵守规章等方面产生影响,师生间的亲密与儿童的违纪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师生间的冲突与儿童的违纪行为呈显著地正相关。[16]由此可以看出,小学师生关系对儿童适应学校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学习方面,也体现在学校集体生活方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还是后期的心理发展,小学阶段的师生关系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阶段的心理发展对其一生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小学师生关系作为儿童早期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极深,在将来的小学教育中应重视师生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桂生. 再谈徐特立对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的评价[J]. 教育评论, 1993(1)52-53.

[2] 王耘, 王晓华, 张红川. 3—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结构、类型及其发展[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V17(3)16-21.

[3] 黄小艳. 从师生冲突的原因看师生关系的重构[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19(10)77-80.

[4] 李琳, 张珊珊, 刘文. 1-3年级小学生气质、师生关系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24(10)62-65.

[5] 郑敏, 姚本先. 论师生心理关系的理想建构[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9(1).

[6] 林崇德, 王耘, 姚计海. 师生关系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17(4).

[7][14] 李小青, 邹泓, 王瑞敏,窦东徽. 北京市流动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行为、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J]. 心理科学, 2008.31(4)909-913.

[8] 李静. 小学英语学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教师影响因素研究[D]. 2017.

[9] 刘爱钢. 小学师生冲突类型分析及处理策略[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24)154.

[10] 张富杰. 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师生关系、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 2018.

[11] 陆桂芝, 任秀华. 教师领导方式对初中生学业情绪的影响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2)41-43.

[12][15][16] 马林阁. 早期师生关系与儿童社会适应的相互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D]. 2016.

[13] 周建芳, 杨灿君. 流动儿童家庭文化资本现状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基于江苏省南京市1555名儿童的问卷调查[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7(05)58-65.

【作者简介】

蒙春柳,女,水族,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少年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心理健康儿童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留守儿童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六一儿童
如何关爱学生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