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的应用型大学学生创业能力研究

2019-08-11时媛王亚琴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创业能力工匠精神

时媛 王亚琴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制约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工匠精神引领下应用型大学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工匠精神;创业能力;应用型大学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将成为未来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引擎。青年人是创业的主力軍,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是最有创业潜力的群体。美国创业周的主办者、考夫曼基金会对中美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美国大学生中想创业的人数到达70%,实际创业的人数占到20%,而中国大学生中,想创业的人达到80%,而真正创业的仅有0.01%。通过中美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动的对比,不难发现我国大学生创业想的比做的人多,一个重要因素其实就是惧怕失败。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栋梁。工匠精神是一种吃苦耐劳、追求精益求精、不拍挫折、乐观进取的精神。应用型大学培养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应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从而带动全社会创新创业,进一步加快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

一、制约大学生创业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自2002年4月教育部确立9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以来,全国各类高校也纷纷行动起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探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创业能力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因素,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迫在眉睫。以下从主观、客观两个层面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制约因素深入探讨,以期寻求解决对策。

1、主观因素

(1)创业综合素质缺乏。第一,传统观念束缚。部分大学生择业倾向于找一个安稳的工作,舒适安逸的生活。认为创业风险太大,不自信、害怕失败,因此不愿接受挑战。另外,多数学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消极被动地接受灌输的知识信息,不愿积极主动获取信息并进行创新。第二,职业素养不高。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担当和责任感、眼高手低、凡事得过且过的“差不多”精神,在困难重重、披荆斩棘的创业道路上先后纷纷退场,更加重了原本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三,创业目标不明晰。大学生创业目标应当是创造价值,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如果仅仅把创业当作追求财富、满足虚荣心、应付学校家长,往往遇到点挫折就会半途而废,丧失斗志导致创业失败。

(2)创业知识积淀不够。第一,知识面狭窄。当代大学生凭借一腔热情和自己擅长的专业知识,就以为可以开始创业,但多数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进退维谷、屡屡受挫并且多数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任何一个组织的运营管理都需要管理者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经营管理、谈判沟通、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网络工具样样精通,方可在创业的经营管理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多集中在创业基础知识和政策法规层面,创业教育与各学科专业教育割裂,学生有限的创业知识和学科知识,不足以应对创业的复杂局面。第二,实践动手能力弱。当前大学生创业指导多以理论教育为主,部分高校举办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或创业设计大赛,但创业项目落地的并不多。学生很少有机会在创业基地完整参与一个项目的全过程,一般只是片段环节的参与。加之创业实训基地数量与当前在校大学生人数严重不协调,学生参与基地创业实践实训机会有限。第三,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交往面窄,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少创业“朋友圈”。缺乏商业信用,资金筹措困难重重;缺乏谈判技巧和营销能力,很难获得合作伙伴的认可;缺乏敏锐观察力和市场分析能力,往往贻误商机。

(3)创业背景差异化。大学生创业者的家庭条件和家长素质和经历各有差异,家长对子女的创业看法和支持力度也不尽相同。少数家庭父母或家庭主要成员已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愿意利用自身实力和人脉关系为孩子创业提供平台或资金,往往这类创业者成功机率较大。也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创业过程可以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学生的创业成功。而大多数中国学生家长观念保守,不支持孩子创业,一般这些学生创业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2、客观因素

(1)创业教育薄弱。大学生创业多元化知识结构的重要来源是高校。但目前部分高校创业课程数量少且内容较单一,多以讲座、大创项目和竞赛活动为主,未能系统性地进行创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把创业与专业教育割裂开,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知识积淀和创业能力提升。有的学校即便开展了创业课程,课程内容也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对大学生创业的操作性指导和创业实践模拟训练。甚至有的学校创业课程流于形式,授课教师未进行专业培训,指定思政学科教师或辅导员授课,老师和学生都未对创业教育充分重视。

(2)创业环境欠佳。国家和地方政府虽然已出台一些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创业培训联动工作机制等,但配套措施不完善且执行不力,没有形成“一站式”大学生创业服务体制,导致注册手续繁琐、社会融资困难、找不到场地等等困难消耗了他们创业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阻碍了他们创业能力的施展和提升。

二、工匠精神引领下应用型大学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1、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素养

第一,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改变固有观念。观念是“观”的同时形成“念”,即看到了才形成认知。所以需要引导大学生学习国家方针政策、接触国内外成功的创业案例、走进创业基地或创业园实践实训、走出学校与其他院校师生学习交流,从而在思想上与时俱进,掌握时代脉搏,点燃创业的热情和动力。第二,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其竞争力。职业素养不仅要求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角色转换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抗压能力都不可或缺。另外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专业、能力和潜力等,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情感和职业理想,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为创业就业打下基础。第三,工匠精神引领大学生创业前行。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向大国工匠学习不怕挫折、乐观进取、追求卓越品质的工匠精神,认清自我、合理定位,确立创业目标并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最终实现个人价值。

2、学习实践提升综合能力

第一,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大学生创业除了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还应该科学安排时间涉猎更广泛的知识,如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定位和企业规划、资金筹措渠道及使用、投资理财、场地选择与布置、设备材料选购、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培训、经济法规、公关与宣传、生产运营和人员管理等知识,还应熟悉信息化办公系统,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第二,强化实践、提高动手能力。积极参与实践实训活动,动手操作、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累经验;也可以主动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抓住机会参加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如创新创业大赛、创业交流会、创业设计大赛、创业社团活动等等,学以致用、积累经验;到创业园进行见习、实习,实地参观交流,激发创业热情,提升开拓创新能力。第三,丰富经历,增长社会经验。通过积极参加学生会、学生社团、暑期实践活动、公益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或市场调研活动等,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

3、家庭是子女創业的坚强后盾

家长的支持对子女创业有一定的促成作用,相反因为子女创业又能强化家长对创业的认同感。学生家长应该转变旧观念,打破“铁饭碗”、“带编制”的就业观,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鼓励有创业潜质的子女积极参与创业,并在孩子创业过程中给予最大的帮助和鼓励,为他们出谋划策、寻找典型、树立榜样,适当提供一些启动资金,做好孩子们创业的坚强后盾。

4、改革创业教育模式

应用型大学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可结合学校定位和学科优势,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课程。比如创业课程应涉及多角度创业知识,至少创业基础、经济管理和网络工具三大类不可或缺;建立不同学科的创业工作小组,由有经验的教师团队分组指导,对学生创业进行专业引导和心理疏导,为学生未来创业积累宝贵经验;将创业课程加入专业选修课或实践教学课程,并实施相应学分考核;教师将创业基础知识与技术、正反创业案例等内容嵌入专业课教学中,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最大化融合,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创业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应用型大学除了进行创业课程教育,还应当进行创业实验实训,使学生在仿真模拟环境中亲身接触创业、动手实践、学到真实有用的经验内容;聘请优秀创业领军人物来校兼职任教,支持大学教师企业挂职,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与企业或行业协会联合组织创业活动并遴选有潜质的创业项目进行资助;搭建学生与校企合作基地的交流平台(微信群、公众号等)并进行常态化联系;整合各院系分管的专业实验实训场所和资源,建设一个跨学科、重实操的创业实践平台,并实现全校资源共享;学科相近的应用型大学也可以考虑联合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使大学生创业更加专业化、组织化和规模化。

5、积极营造创业氛围

为营造最佳的创业环境,政府应严加监管大学生创业政策的落实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实施细则,使创业政策落到实处;政府可搭建集融资、工商、税务、质监、银行、公安、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于一体的“一条龙”创业服务平台,简化大学生创业繁琐审批程序,使大学生集中精力搞好创业,从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的队伍中来;政府可利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创业政策及实施细则的宣传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另外,为了缓解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不足的压力,可采用企业入股分红或创业成果/专利共享形式,既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并实现成果转化,又给企业带来效益,彼此达到双赢。

在大学,闪耀的灵感和大胆的探索找到了栖息之地,创新得以滋生和成长。创业能力是当代大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适应经济发展所应必备的生存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家庭和全社会形成合力,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力量为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培养国家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助力。

【参考文献】

[1] 商光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J].福州大学学报,2011.

[2] 邢玲.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研究[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6.04.

[3] 华荷峰,鲍艳利.基于工匠精神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29.

[4] 吴启运,丁思红,侯文华.大学生个人特质对创业倾向影响的调查研究[J].科技创业.2008.06.

[5] 马慧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6.

【作者简介】

时 媛,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创业能力工匠精神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