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探析

2019-08-11李荣梅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

【摘 要】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一个严密科学完整的逻辑体系。中国共产党“打铁还须自身硬”的政治担当和和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是其逻辑起点;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是其目标定位;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是其实践方略。

【关键词】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逻辑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上升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灵魂和关键,形成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一个严密科学完整的逻辑体系。

一、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打铁还须自身硬”的政治担当和和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

1、“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政治担当

2012年11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在此,习近平总书记借用“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来回应国内外和党内外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关切,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管党治党的政治担当。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需要打什么样的铁?答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块铁。依据党的十九大部署,有四项目标。第一,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必然是一场新挑战新风险新阻力新矛盾层出不穷的复杂的伟大斗争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表明,斗争越是复杂的时候,越是需要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但是,党的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且导致问题反弹的因素仍然较多。此外,在发展中,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可见,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硬”与“打铁”的要求尚有距离,为此,需要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正如我们党所强调指出的,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四个重大”,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2、大无畏的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

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谈到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时曾经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它是具有彻底革命性和先进性的政党,它有着强大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回顾党的历史,从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不同时期,我们党针对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过三次整风运动,三次整党运动,五次思想教育活动以及两个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的主题教育,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我们党从严管党治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也出现过失误,但即使是“文革”这样全局性的错误,党也能以大无畏的自我革命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正视自己的错误、公开揭露自己的错误并依靠自身力量来纠正自己的错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共产党拥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拥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拥有严明的纪律,拥有实事求是等优良作风,拥有坚强、成熟的领导核心,等等。

在党的自身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也深刻认识到这样一条基本规律,那就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

二、目标定位:毫不動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更加坚强有力,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基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对党的建设的目标定位。

1、价值目标:“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体现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做到思想解放而不僵化,理论先进而不滞后,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紧跟和引领世界进步和时代发展的潮流。

(2)体现人民性:人民衷心拥护。第一,要求中国共产党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心实意代表、依靠人民,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第二,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行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3)体现实践性:勇于自我革命、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第一,拥有并保持勇于直面问题进行自我革命的气魄和担当,前文已述。第二,保持廉洁,增加本领,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首先,要保持廉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再者,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等八大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第三,保持奋斗精神,朝气蓬勃。首先,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屈服。敢于担当,坚忍不拔,勇于创造,勇于奉献,把奋斗的精神和传统贯穿在一切行动中。再者,要求中国共产党建立完善的党内民主制度和机制,严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保持生气勃勃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

2、工具目标: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工具目标用通俗的话讲,就是用坚强有效的党的建设来推动中国改革和发展不断取得新局面,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斗争、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

三、实践方略: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推进,我们党对党的政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习近平总书记有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基于这些深刻认识,实践中,党的政治建设举措力度空前,在加强政治领导、强化政治责任、严明政治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从12个方面做出了规定。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能够通过身边事明显感觉到这样的变化,像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可以说得到了越来越规范的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可谓是气象更新。

而且,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本身的同时,我们党还把党的政治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党的其他建设中。正是做到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来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我们党才实现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要论断。

2、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

一方面,不断推进思想理论创新。新时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党的理论创新也不断深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最终集大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另一方面,加强党的思想教育,并使思想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針对有的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并使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第二年,党中央即部署开展了全党范围的自上而下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分两批次展开,为期一年半。接着,2015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对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做出安排。再接着,2016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需要指出的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不是一次活动,是经常性教育。而且,党中央着重强调要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经过教育,领导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提出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我们党关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经验传承。

3、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第一,以中央八项规定开局起步,抓铁有痕。党的十八大后,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选择了把党的作风建设作为从严治党的“突破口”。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率先改进工作作风。之后,各级党委(党组)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出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实施细则,级级落实责任。经过6年多的持续努力,党的作风建设成效明显。

第二,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前文已述,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或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范围内或在全党范围内先后部署开展党员干部学习教育。这些专题教育既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了作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三,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我们党从十八大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再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等,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越扎越密。在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下,我们党的作风建设逐步实现了常态化,长效化。

4、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一方面,从严从实要求领导干部。我们党把从严从实要求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整个过程。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等两方面采取多个有效措施。严管干部的发条越拧越紧,依法用权、干净办事逐步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

另一方面,关心关爱领导干部。针对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怕而不为”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了贯彻这一精神,2018年5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了明确要求。

5、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党内法规制度“过松”、“过宽”、“过虚”、“过软”、“过空”短板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规范、健全制度,扎紧制度的笼子。2013年5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的出台为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权威依据。自此,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入了快车道。有一组数据统计,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五年间,党中央共制定修订88部中央党内法规,占现行有效188部中央党内法规的47%左右。[2]同时,2012年至2014年,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也圆满地完成。这样,同国家法律相衔接和协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另一方面,针对党内制度执行力不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制度的执行,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在实践中,以落实“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为重要抓手,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执纪和问责机制,坚决纠正了各种不执行纪律的现象和行为,实现了维护制度的严肃性、维护制度的权威性的目标,真正使制度成为了“带电的高压线”,防止了“破窗效应”。

【注 释】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

[2] 赵兵.党的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姜信治[N].北京:人民日报,2017-9-23.

【作者简介】

李荣梅(1981—)女,汉族,法学硕士,中共德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
怎样清除政治生态中的“雾霾”
如何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