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心灵教育”

2019-08-11张小艳

考试周刊 2019年52期
关键词:品味审美心灵

摘 要:音乐教学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音乐作品能够让学生在充分享受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心中的爱国情感。音乐课程的心灵教育主要通过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实现人的心灵净化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情感;心灵;品味;审美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丰富课程选择,满足发展需要。”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它居于音乐课程标准理念的首位,美育教育有着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以美育人的功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在教育中,我们一向对身体用体育,对心灵使用音乐。”一个人经常接触优美纯净的音乐,可以使他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由此可见,音乐在学校美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粗浅地谈一谈如何在高中音乐课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实施心灵教育。

一、 正确引导,树立心灵导向

审美观念在音乐教育中所提供的独特的主体体验方式是其他观念无法替代的,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审美观念。高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心理的成熟度往往与生理发育并不同步,自身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这一时期,学生的个性化心理突出,开始更加关注“自我”。他们想通过自身语言和行为向他人传达对世界的认知,借由这一方式来展示和确认自我,而流行音乐这一音乐形式正好可以满足他们自身的归属感。好多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和对民族音乐的排斥是成正比的。在讲授《流行风》这节课时,我刚一展示课题,个别同学就已经嗨到不行了,在座位上大呼小叫的舞动起来,对我说,老师这才是我们想要唱的,想要听的。但也有极少数同学说,吵死了,一点都不好听,既没有古典音乐的高雅,也没有江南丝竹的温婉……这时,我就索性将课堂变成了辩论赛现场,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眼中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这下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民族音乐那么土气,要多土有多土,土的快要掉渣了。”“对啊,流行音乐才符合我们的年龄,洋气……”“那是你没听过高雅的交响乐,你眼里只有庸俗的流行歌。”“释放我们的青春,唯有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也是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通过精彩的辩论,最后,大家得出了一个结论:各个时期都有流行音乐的存在,且流行音乐大多来源于民间而且有很强的娱乐性,同时拥有广大的听众。只不过经历过历史考验的精品被保留下来,成为我们今天认为的经典作品,而那些糟粕或昙花一现的东西则被人们无情地淘汰。所以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并不矛盾,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以流行歌曲为桨,泛舟艺术课堂。不难看出,学生在认识问题上有偏激、幼稚的一面,但这也是他们经过思考后发表的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在面对学生的审美取向出现问题时,不应高高在上,袖手旁观,而是及时发现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将学生引回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上来,这样,心灵教育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 以乐激情,产生心灵感应

音乐是听觉、视觉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它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的艺术。在人一生的生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习音乐,首先要学会聆听。苏联音乐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了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主要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听众”。由此可见,注重聆听,感受音乐,在整个音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把耳朵叫醒,让音乐流入学生的心田。在讲授《独特的民族风》时,我首先播放了一首蒙古族乐曲,让学生想象这段音乐中所出现的画面,学生被马头琴悠扬的琴声叫醒了耳朵,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在音乐中“看”到的画面,蓝天,白云,清清的湖水,碧绿的草原,远处有斑斑点点的羊群……这样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开展本课的教学。以乐激情,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更好地起到教育的作用。

三、 体验探究,进入心灵境界

音乐以它独特的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演唱的情感美,表演的形态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在《新中国的歌——歌剧艺术》一课的教学中,在讲解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这一环节中,为了能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体验探究,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为演唱组和表演组。歌剧中对演员的要求是既能歌唱又能表演,但是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特点,将两项技能分开,分别体验,演唱组伴唱,表演组配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环节中,亲身体验,展示所学。音乐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

四、 激发创造,深化心灵教育

大思想家卢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现实的世界是有限度的,想象的世界是无涯际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在《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一课的教学中,我先从地理位置入手,对学生讲解印度尼西亚为何称为千岛之国,让学生充分了解为什么当地百分之八十的民歌都属于船歌,聆听讨论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一首船歌《星星索》之后,学生分组进行歌词创编。想象学校和家在两个不同的岛屿上,划着船儿去上学的情景。学生们创作热情都很高,写出的歌词不光积极向上且合辙押韵,每个小组都纷纷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也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在欣赏美,发现美的基础上创造美,深化心灵教育。

总之,好的音乐作品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对青少年更是具有巨大的情感滲透力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通过丰富、生动的音乐教学内容;多样、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切实可行的音乐教学目标;开放、高效的音乐教学课堂;使音乐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以美育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在充分享受音乐优美旋律的同时,净化学生的美好心灵,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激发心中的爱国情感,培养审美情趣,促使学生高尚情操和世界观的形成,实现人格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张小艳,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品味审美心灵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品味桂峰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唤醒心灵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品味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