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2019-08-11王波
摘 要: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目标已被教育部放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基本地位。我们还是要通过教与学的过程来使学生懂得。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不同的活动的开展和特色化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本文以这一问题为中心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生;道德与法治
一、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想适应新课改对人才的要求,教师要认真完成《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学生开展道德和法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整体法律知识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二、
加大关联教学,提高学生整合力,培养学生关注素养
就目前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新教材、新体例、新思路层出不穷,但部分教师教学还是仅仅局限在就课本教课本上,很少能够主动将学生的目光延伸到窗外,让学生主动地去关注时事,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应该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更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主要是因为一个生命个体,其与社会,与时代的融度乃至其参与社会的热情度,都取决于这一生命个体对于时事的关注度。基于此,我们可以说现实中的社会人应有这种基本素养—关注素养,作为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不用说也应该具备这种素养。那么,道德与法治学科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形成这种素养呢?我认为,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教学要注重学生这方面的考查。怎样才能让考查具有实效性呢?首先我们教师要重视这方面的关联性教学。我上课时都会结合教学内容,或多或少地引述一些时事人物、时事事件等时事新闻。就课堂环节上,每节课的课初几分钟,我都会让学生(力保证质量,事先指定好)说一说最近两三天自己都关注到哪些时事新闻,说给大家听听。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看法或者认识,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我们还要注重对于学生这方面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期中、期末考試上。平时要考,中考必考。当然,考试考查时讲究一个原则这就是命题要确定好联系点,这一联系点就是要处理好时事热点与教材之间的关联性。
三、
创设探究情境,注重过程的引领,培养学生探究素养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这一点我已经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阐述。事实上,学生学习也不是仅仅表现在学生阶段。终身学习是时代的要求。因此,让学生掌握一种让他们一辈子都会受益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而言,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就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之所以说其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就是因为这之间涵盖了自主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的精义所在。《增强生命的韧性》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教学这一课时,笔者创设了一个探究性学习情境。情境一:李××同学在期中测试中名次后退了5名,打这之后再也看不到他的笑容;情境二:赵××同学这次竞选学生会主席失利,自此自暴自弃,还经常性地违反校规校纪。问题是:假如换做你是李××或者是赵××同学,遇到这些闹心的事情,你会怎么做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结果呢?由于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这样的问题当然是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学生完成问题的探究之后,笔者针对性地对他们的回答做了点评。点评的重点还是落在解答问题的思路上,也就是说无论是李××还是赵××的问题,都要做到三点:(1)用合理的方式调控好情绪,或者用恰当的方式发泄情绪;(2)冷静思考,找到原因,积极寻求应对之法;(3)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迎难而上,增强自己的耐挫力。这样的设计,就是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比较好的指导方式。这种设计比较直接,它把探究性的一般呈现过程以简单的角色转换的问题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引导,学生自然会遵循着一般的思维逻辑过程,这样就可以做到条理清晰,环环入扣。
四、
拓展教学渠道,开展适应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
从某种程度上说,决定一个人的学习素养的核心参数应该还是思维方面的素养。思维素养有着不同的种类,而每一类也都表现在各自的具体思维能力点之上。纵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存在着诸多差别,但是,毕竟这些的思维品质还是能通过一定的渠道加以培养,就初中生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不妨将培养他们的思辨力作为突破点,教学《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课时,我就安排了学生辩论活动。当然,课室上开展辩论活动必须做好认下几个方面:(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选择加入一方,双方还要自由选举出各自小组的组长,(2)辩论准备要充分,这主是课前搜集相关材料以备课堂上交流讨论使用,梳理好发言思路,(3)出台可行的辩论规则,(4)针锋相对进行论,(5)辩论结束后,双方从各自的辩论之中得出各自观点,从而形就科学认识。
五、 总述
综上所述,对于如何界定学生的核心素养,目前还是有一定的争论,但具体到具体学科,我们还是有着诸多的趋同认识的。就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而言,我们如果能够把以上三个方面给做得足够好,这也可以说是我们一个成功的实践,相信实践,相信实践的价值,相信实践能够帮助我们、引领我们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弓英.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J].新课程:下,2017(9).
[2]姜必胜.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径分析[J].文理导航旬刊,2017(9):72-72.
作者简介:
王波,甘肃省陇南市,成县二郎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