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传统,放眼国际
2019-08-11邢永利
邢永利
摘要:近年来,出国留学生日趋低龄化,国际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很多中学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如何开发出真正满足国际型人才母语学习需求的高中国际班语文校本教材展开研究,以笔者所任教的X校编写国际班语文校本教材的实践活动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式采集资料,并从教材编写目标的制定、教材选文的择取及教材配套练习的设计三方面对教材开发过程中各项关键问题展开相关讨论。研究表明:高中国际班语文教材应立足于国际班学生“准留学生”的特殊身份,从跨文化交流维度进行编写,教材内容应充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粹的学习,并适当加大欧美文学选文比重及活动类练习比重,以实现对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国际型人才培养 高中国际班 语文 校本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187-02
伴随着教育国际化和中国留学生低龄化大潮的出现,高中国际班(以下简称“国际班”)自2010年以来一直保持了供需两旺、逐年激增的发展态势。然而,实际教学中,国际班母语教学却经常处于不被学生重视的尴尬地位。这大大违背了国家为打造国际型人才而创设高中国际班的初衷。究其根源,学生的功利性学习固然难辞其咎,国家统编语文教材本身与学生出国需求严重不匹配问题却更加值得教育者关注和反思。
众所周知,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和依据,据此,笔者认为,只有开发出真正能够满足国际班学生母语学习需求的语文校本教材,才是改善国际班语文教学现状的关键所在。
教材编写目标的确定、教材选文的择取、教材配套练习的设计这三个问题是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三大问题。因此,对于国际班的语文校本教材开发,必须结合国际班学生未来出国留学实际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辩证分析和处理。现以X校语文校本教材编写实践为研究样本对其做如下讨论。
一、国际班语文校本教材编写目标的确定
著名的课程与教学论之一泰勒原理指出,“教育目标的来源有三个:学习者自身、当代社会生活和学科专家。”①泰勒原理指出了课程开发的一般规律,而教材是课程内容的物质载体,因此,教材开发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据此,X校在进行国际班语文校本教材开发前,分别对该校国际班学生、国际部管理者做了相关调查,在此基础上综合国际班一线语文教师意见,最终确定了X校高中国际班语文教材编写目标。
具体过程如下:
(一)国际班学生对于国际班语文课程的定位
第一,为数不少的国际班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应该轻松化、轻量化。问卷结果表明,在针对语文学科在国际班总体课程中应被视为必修还是选修、主科还是副科一题中,选主科的学生仅占总被试的58.16%;在国际班语文课时安排一题中,近78%的被试者倾向于将语文周授课时数缩减到5节以下。
第二,短期功利化需求背后并不意味着国际班学生对母语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认知。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在国际班为什么还要继续学习语文时,受访90名学生中,高达64.44%的被试选择了希望通过语文课提升人文素质;25.52%的学生选择了渴望借助语文课满足文学方面的探索欲望,另有60.67%的学生认为在现阶段学好语文有利于凭借自身的民族文化身份与美国师生进行跨文化交流。
(二)国际班管理者对于国际班语文课程的定位
国际班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学校依托普通高中公共教育资源而建立的一种特殊班型,在行政隶属上是各普通高中的一部分。故此,X校国际部主管主任H老师对于国际班语文课程的定位十分明确:即国际班语文课程必须在教学要求上与高考部保持一致,且须确保教育部规定的周课时量,以确保完成国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关于课程目标确定的矛盾焦点问题分析
综上所述,在语文学习方面,国际班学生自身短期功利化需求(包括将语文降为副科、减少课时等)和长期可持续发展需求(通过语文学习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等)及与国际部管理者更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存在明显矛盾。作为校本教材编写者,必须处理好这两方面的矛盾。为此,X校国际班语文教师经研讨,提出了以下解决思路:
第一,着眼未来,坚守基础教育阶段母语教学的本位,确保语文课基本课时,但需精选中国传统文化篇目,以帮助学生获取必备的母语知识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立足当下,充分结合国际班学生未来出国学习的实际需求,适度增加欧美文学篇目比重,教學方式融入欧美课程中实践性、活动性设计。国际班语文课程培养目标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1)帮助学生奠定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以助其形成跨文化交流的自信;
(2)帮助学生增进对异域文化的了解,以助其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
(3)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听、说、读、写等综合素质,以助其形成跨文化学习与工作的能力。
二、国际班语文校本教材选文内容的确定
教材内容是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选文又是教材内容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对学生贯彻语文学科培养目标最为直接和最为有效的方式。古今中外的文学文化名著浩如烟海,该以怎样的标准作出取舍,该以怎样的比重选入国际班的语文教材以更好地满足高中国际班学生的母语学习需求,这是摆在教材编写者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以上问题的回答有赖于学生需求调查和学科专家决策这两把筛子做最后的筛选。
(一)国际班学生对于语文教材选文的编选意见
问卷调查中,国际班学生对于语文教材选文之编选意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际班学生对于文学赏析和文化理解的需求尤为突出。调查显示,国际班学生理想中的语文校本教材内容更加多元,不仅要求教材选文对于古今中外各类文学名篇均有广泛涉及,同时,分别各有近四分之一的被试表示出对了解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及佛教文化很感兴趣。
第二,国际班学生对于学习欧美文学需求明显,但针对中国文学和欧美文学在教材中所占比重问题存在较大分歧。例如,针对问卷中关于“中国文学和欧美文学在教材中所占比重”的建议,有接近79%的学生同意国际班的语文教材选文以中国文学为主,另有接近17%的受访者同意教材选文以欧美文学为重。
(二)关于教材选文的矛盾焦点问题分析
承上所述,准留学生身份的特殊性客观上造成国际班学生对于了解欧美文学文化的需求更加突出,由此就形成为以欧美文学篇目为主还是以中华传统文化篇目为主之间的巨大争议。对此,国际部的老师们经讨论认为,必须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对选文内容作出取舍。
在跨文化交流中,精通本民族特色文化更能凸显个人的价值,而中华传统文学和文化是国际班学生对外交流的自信之源和立足之本,所以必须下大力气予以夯实。体现在选文上,须将其作为教材编选的第一重点,在篇数上和典型性上予以突出和保证。
其次,跨文化交流又意味着要对异域文化有很好的包容和理解。因此,对于国际班学生而言,增进对欧美文化的理解非常必要,体现在教材选文上,应有意增大欧美文学在选文中的比重,以借助文学这座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美国文化和形成特别的文化比较视角。但是,欧美文学应在总篇目中占较小份额,不可喧宾夺主。
总之,在国际班语文教材内容的组成上,应该坚持以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为主,并大幅增加欧美文学作品比重,以充分满足国际班学生的特殊需求。
三、国际班语文校本教材配套练习的设计
教材配套练习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仅次于选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就目前通用的国家统编教材而言,重知识轻能力、重读写轻听说的价值取向非常明显,练习多以围绕课文理解展开问答为主,较少言语实践层面的活动设计。这也直接导致了以讲授式为主的中国传统教学方式的出现。对此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一)国际班学生对于教材配套练习的意见
调查显示,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以增进课文理解为目的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在国际班受到了极大挑战。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辩论、演讲、课堂讨论等更加生动活泼的国际化教学模式。例如,在关于“你最喜欢的语文课上课方式”一题的回答中,“全班针对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自由辩论”这种上课方式最受学生欢迎,有43.51%的学生对此投了赞成票。而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只有26.78%的学生赞成。
(二)关于教材配套练习的矛盾焦点问题分析
以上调研結果表明,只有认真处理好国际化语文教学模式与中国基础教育阶段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就要让学生先动起来。传统问答练习已远远不能满足国际班学生适应国际化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也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因此,教材编写者要在设计教材配套活动时有意使演讲、辩论、小组讨论、课本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成为国际班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结语
综上,本研究围绕如何开发出真正满足高中国际班学生母语学习需求的语文校本教材展开研究。在充分考虑高中国际班学生身为“高中生”和“准留学生”特殊身份前提下,针对文中所提的几个矛盾,对国际班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作如下总结:
首先,要更加突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粹的学习。要通过教材学习帮助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理解,对中华古典智慧的学习和应用,为学生未来出国留学进行跨文化交流做必要的知识与理念储备。
其次,要更加突出学生对国际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对西方思维方式的学习。要通过更加系统深入地精选欧美文学作品,为学生未来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做相应的铺垫。
第三,教材配套练习的设计上,要大力增加活动课设计。必须打破统编教材设计练习的常规,将辩论、演讲、微电影拍摄等语文课堂的相关课内外活动一并纳入到教材配套练习中来,使之成为国际班语文校本教材中不可或缺的固定内容,以此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之目的。
总之,要通过对国际部语文教材的编写,为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有效增进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能力助力,以此达到实现国际化素质培养之目的。
注释:
①(美)RalphW.Tyler.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