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唢呐及戏曲伴奏中的作用和技巧

2019-08-11牛艳广

神州·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唢呐演奏者音准

牛艳广

“唢呐”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它的发展历程可谓是历经沧桑、饱经风霜。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乐器种类最多的文明古国,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史上,追根溯源“唢呐”这一种乐器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出现我国,历经金、元、明、清多个朝代,“唢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陆续随着其他民族乐器被编入宫廷的大型乐队中。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都相继成立了音乐系,“唢呐”也被列入其中,进入了一个崭新腾飞的时代,从而走向了科学,系统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在全国各地涌现出具有不同风格的“唢呐”演奏艺术为河南的唢呐代表曲目《抬花轿》《百鸟朝凤》,山西的《青天歌》《走西口》,河北的《小放牛》《满堂红》等经典曲目,在全国各地多次举办了不同形式的文艺汇演、文化交流、器乐比赛、唢呐专业比赛的一系列赛事活动。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有代表性、有杰出贡献、有影响力的唢呐表演艺术家,如河南的郝玉岐、山西的高玉林、山东的赵青峰、任同祥等等,他们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中青年唢呐演奏家,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大部分流传下来的传统都是由民间小调、曲牌衍变而来的,形成了一种传统规律。在嗩呐传统曲目创作与演奏示面,以及教材编写方面,当属中央音乐学院的陈家齐教授,比较重要的著作有《唢呐基础教程》《中央音乐学院唢呐教材》等培养了大批学生,另有著名唢呐演奏家王高林、郝玉岐、刘丙臣等等。王高林的代表作《百鸟朝凤》《抬花轿》,刘丙臣的《六字开门》都代表了他们独特的地方演奏风格,呈献出百花齐放,别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但是,作为专业唢呐演奏者来说,演奏好唢呐并不是很轻松的事情,应当正确掌握含哨的位置,保持良好的含哨,口型与音色,音质,音准有着密切的联系,吹奏唢呐,首先要用手指把音孔按严,不能有空隙,音孔如果按不严实,就会发音不准或出现噪音成怪音,唢呐的演奏技巧极为丰富,大致可分为口内技与手指技巧,在演奏中相互结合使用,其中有连奏、单吐、双吐、三吐、大换气、花舌、滑音、颤音、叠音、垫音等。

另外,吹奏好唢呐要注意几个基本要素:

一、挑选一支标准的唢呐,也就是说如果本身就存在音不准的问题,演奏者就是有再高的技艺也是吹不好的,选材质量上以“檀木”“老红木”为最佳首选,手感光滑舒适,音孔排列准确,吹奏省力,音色优美,声音透亮。

二、选择合适的唢呐信子,唢呐信子对音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信子的长短决定着音准,可以根据唢呐自身来选择信子,不能随便安上就用,要调整信子的长短粗细,另外还要有备用的以防丢失或毁坏误事。

三、唢呐哨子的修理,哨子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演奏者的效果,吹奏者在演奏好唢呐的同时也必须学会修哨子,好多演奏者为了省事直接到乐器店购买成包的唢呐哨子,但是买回来以后都不尽人意,达不到理想的演奏效果,甚至不能用,不是大就是小,或者太硬或太软,不适合自己吹,所以说要吹好更得学会修理好。

四、坚持耳音训练,“唢呐”不同于其他乐器,它是一种超吹乐器,全凭耳音来确定音准为题,如果耳音没有良好的听力,单纯依靠手指、气息、口型来控制音,那是很吃力的,要通过耳音与手、气、感觉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

“唢呐”俗称“喇叭”,它的发音高亢、嘹亮多运用在民间艺术表演团体、秧歌会鼓乐班、地方小戏以及专业院团的戏曲伴奏中,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极大的提高了演奏者的技巧与表现力,已成为了一种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和伴奏乐器。

“唢呐”演奏与伴奏的表现手法大致都以领奏的形式出现在各种形式的演出中,经常与锣鼓相结合,适用于表现热烈、欢快、隆重、喜庆的场面。“唢呐”除少数民族外,在全国各地的演奏大致基本相同,大致可分为两大派:“南派”和“北派”。南派唢呐的特点表现为抒情、悠扬、悦听;北派唢呐则表现为高亢、粗犷。

“唢呐”不同于其它乐器,它是一种个性很强的一种乐器,南方吹奏的唢呐曲子运用的是循环换气法,一字一音极少用其他演奏技巧,北方的演奏则运用滑音、吐音、气顶音,还有模仿“鸡鸣”“鸟叫”“马叫”人声对唱(俗称:咔腔)等特殊技巧,如《百鸟朝凤》充分运用了鸟叫和气顶音,作为专业唢呐演奏者来说,独奏用的大多数都是D调高音唢呐,伴奏中使用的唢呐都根据曲子和唱腔的要求来定调的,唢呐声音洪亮,常用作室外演奏,民间婚丧嫁娶以及打击合奏的主要乐器,同样在地方戏曲和民族乐团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主导地位。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戏曲的繁荣,唢呐作为重要的民族乐器被广泛的运用起来,不仅各种各样的活动离不了它,就是各大专业院团也是缺它不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乐器之一。

但是,唢呐在戏曲伴奏中的表现手法和民间的演奏是不一样的,在戏曲伴奏中唢呐除了担任主奏乐器之外,更多的是和剧情、人物、动作、乐队整体相结合,达到整体效果,不能像其他演出场地,任意吹奏几段就完事大吉了。

戏曲伴奏是一个综合艺术,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充分运用唢呐的特性,做到恰到好处。比如,一场戏的开幕曲,那必须要有唢呐领奏或合奏才能体现整个剧情的表现的内容。是悲剧,则需要用大唢呐来领奏,譬如豫剧《窦娥冤》大唢呐音色浑厚,低沉达到了悲剧的效果,“刑场”一场幕间曲中加入大唢呐,能更好地表现出了窦娥的冤深似海场面,又如《七品芝麻官》这出戏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该剧开幕曲采用的是小唢呐(高音)来领奏,突出了喜剧效果,

“唐成坐轿”一场运用大唢呐加入《抬花轿》与唱腔音乐合奏,可以说是完美至极,更好地突出了河南豫剧的特色。

又如,有些转场面必须用唢呐来演奏《七品芝麻官》“按院”一场则运用双唢呐演奏。“欠场”快慢交替来拱托场面威武庄严,还有的剧情二人对话无法使用语言而表达时,则用“唢呐皮”来省略达到简洁明了。在一些特殊场景中,为了表达悲痛欲绝、喜庆欢快的感情时用唢呐作为主奏乐器,从而来感染观众,使戏曲艺术效果达到高潮,唢呐在曲牌、唱腔中作主伴奏乐器的同时,要牢记一个“伴”字,要与乐队融为一体不能太突出,这样才能使音乐旋律适合人物感情达到完美结合。

总之,唢呐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与分量越来越重要,除了自身特色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同时又与研究发展唢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戏曲需要发扬光大,更需要唢呐演奏者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创新。

猜你喜欢

唢呐演奏者音准
民族器乐唢呐的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唢呐
唢呐放光芒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交响曲中小提琴演奏者视奏能力的培养策略
唢呐(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