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党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思考

2019-08-11王增红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意义问题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党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意义,分析了党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精准识别党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目标人群;开展多元化的文化精准扶贫形式;强化党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管理和服务;转变思想,提升党校图书馆文化扶贫人员和扶贫对象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 党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意义;问题;对策

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不仅表明我国扶贫工作从传统的粗犷式扶贫转为了精准化扶贫,还给新时代下开展贫困治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扶贫方向。文化精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通过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品扶持、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因地制宜、因需而异的精准扶贫活动,从而有效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进一步改善和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从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使其尽快摆脱贫困。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和开展社会教育等重要作用。服务是一切图书馆的共同使命,这对党校图书馆也不例外。党校图书馆作为文化精准扶贫的重要部门,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有效发挥好党校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优势作用,是图书馆工作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党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意义

党校图书馆在助力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校图书馆通过参与和开展社会教育,不断强化智力扶持,重点扶志。传递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贫困人员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在思想上淡化贫困人员的贫困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思想认识,并结合国家的政策优势和自身的长处,增强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二是党校图书馆通过举行读书会、各类书籍的展览、相关讲座以及有效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的优势资源或邀请相关学者专家、指导人员为贫困人员进行答疑解惑,为他们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这不仅能够很好地提升贫困人员的文化知识素养,还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升其就業、创业能力。

二、党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党校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具体问题主要有:

1.对文化精准扶贫目标人群的识别精准度不高

精准识别是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评议、公告、抽查、信息录入等,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进行有效地识别核实并建档立卡。然而,在具体的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由于图书馆文化资源和项目的制定与投入存在差异,并缺乏对贫困地区居民文化水平、文化资源现状和扶持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的把握和识别,导致了党校图书馆大部分的文化资源输入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文化精准扶贫内容形式缺乏多元化

精准帮扶是将精准识别出来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后,落实相关责任人,并根据贫困情况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扶持。而当前党校图书馆在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送书刊入户的单一扶贫方式,缺乏多元化的扶贫方式。加之对这种情况没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导致了文化扶贫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无法做到真正精准,更甚者还出现了浪费现象,这对于党校图书馆扶贫人员而言,需要进行认真的反思。

3、文化精准扶贫管理不力

精确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证,而对文化扶贫目标人群的管理尤为重要。当前,党校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还存有管理弊端,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未健全扶贫目标人群的信息网络系统,对扶贫对象的真实需求了解还不够,导致无法实现扶贫项目效益的最大化;二是扶贫项目的操作管理模式还不够阳光和透明,暗箱操作,导致真正应当帮扶的却没有帮扶。

三、加强党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1、精准识别党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目标人群

为了进一步提高文化扶贫工作的精准度,需要区分贫困人群与非贫困人群,打破传统的“普惠式”扶贫现象,有效避免非贫困人群挤占有限的文化扶贫资源,使有限的文化扶贫资源真正惠及给贫困人群,提高他们的个体素养和发展能力,从而为攻坚脱贫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由于文化扶贫资源的有限性,要充分发挥党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效能,就要有具体的针对性,比如针对无意愿参加文化扶贫项目的贫困人员或因身体原因导致的不能参加扶贫项目的贫困人员,就要采取其他合适的扶贫方式;而对于有强烈意愿和能力参与扶贫项目的贫困人群,党校图书馆应当优先将他们列入目标人群,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文化扶贫资源,促使他们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此外,由于扶贫目标人群所处的地域、环境、文化习俗等不同,造成贫困人群的贫困原因以及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因此,党校图书馆在开展文化扶贫工作时还要精准识别贫困人群的文化需求,以便为他们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文化扶贫服务。

2、开展多元化的文化精准扶贫内容形式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以往图书馆通过送书刊的单一扶贫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贫困人群的文化需求。因此,党校图书馆要做好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就要结合贫困地区和人群的具体情况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扶贫内容和形式,如通过举办讲座、开展现场培训、利用网络教育和网络文化等多种方式,指导贫困人群使用党校图书馆优质文化资源,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

3、强化党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管理和服务

精确管理是图书馆文化精准治贫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对扶贫对象的管理和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发挥好党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积极作用,就要不断强化党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具体而言:一是要建立起贫困人群的信息网络系统,明确他们的真实需求,为他们建立档案资料和联系卡,做到分类实施,精准发力,及时改进扶贫方案,以实现真扶贫、扶真贫,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进行;二是要将扶贫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阳光透明化管理,避免个别人员在扶贫工作中吃拿卡要、以权谋私、贪污侵占和挥霍浪费产业扶贫专项资金问题。

4、转变思想,提升党校图书馆文化扶贫人员和扶贫对象的信息素养

随着现代通讯、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应用,使得党校图书馆不论是内部管理还是对外服务的形式和格局都发生了改变,同时,这也给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机遇,党校图书馆能够有效利用“互联网+精准扶贫”的优势来开展工作,取得良效;面对挑战,作为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人员,就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深刻认识“互联网+精准扶贫”在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性,并通过网络技能培训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素养和技能水平,开发利用图书馆网络文化资源,更好地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服务。

除过党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素养外,扶贫目标人群也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党校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项目中应当积极组织图书馆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扶贫目标人群进行网络基础文化知识培训、电子商务培训等,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网络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帮助他们建立特色网站,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四、结语

文化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图书馆作为助力文化精准扶贫的重要部门,对精准脱贫致富、提高贫困人群的科学文化素养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党校图书馆在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重视这些问题,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良效,才能充分利用党校图书馆的文化资源优势,切实做到扶贫先扶志、扶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真正实现文化精准扶贫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正美.浅析党校图书馆农村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报刊荟萃,2017.09.

[2] 黄远英.基层图书馆助力文化精准扶贫的策略[J].现代交际,2018.20.

[3] 郑佳佳.基层公共图书馆助力文化精准扶贫的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02.

[4] 董沛文.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浅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24.

【作者简介】

王增红(1963—)女,汉族,山东潍坊人,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情报研究.

猜你喜欢

党校图书馆意义问题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党校图书馆开放性服务实现路径探析
少数民族地区党校图书馆特色建设探讨
论如何拓展党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MOOC环境下党校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