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演唱处理

2019-08-11

黄河之声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速音乐性曲式

符 建

(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一、创作背景

1976年年底,我国著名的曲作家施光南无意中读到女诗人柯岩的长诗《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时候,被这首诗的独特结构和浪漫主义情怀所深深吸引,让他非常的感动,连夜对这首诗进行谱曲,把内心的那种感动和敬爱之情化为音乐的力量,通过音乐的旋律,表达了对周总理离开的那种思念,在歌曲写好之后,找到当时的歌曲演唱家李光羲,通过他独特的嗓音,把这首歌曲表达的情感完美的演绎出来。

二、《周总理,你在哪里?》音乐特征

(一)曲式结构

由于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包含的感情较为复杂和深厚,同时其歌词是一首比较自由体的长诗,在格律上本身就不规整,字句的字数也长短不一,因此想要对整首歌词进行谱曲,存在很大的难度,同时加上歌曲本身的感情色彩较为丰富,在歌曲的歌词上也是一首自由体的长诗,使得歌词没有规整的格式,字句长短的差距也较大,要将其谱成一首完整的歌曲,显然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因此,作曲家采用了非同寻常的曲式结构,让歌曲的引子和尾声部分与歌曲的首段和末段相互呼应,达到了整首歌曲的统一性的目的,其曲式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在中间的主体使用的是并列式的二段体结构处理方式,同时在第二段中把整首歌曲的情绪推向了一个高潮,使得歌曲的曲式结构形成了一种较为罕见的曲式结构形式,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作曲家按照艺术歌曲的特点来对作品进行的,具有很大的创新意识,通过大胆的想象,打破了传统的曲式结构形式,从而使得歌曲具有强烈的感情基调。

(二)旋律特征

歌曲的旋律特征首先表现在五声调式音高材料的使用上,在歌曲中通过使用这种以五声为其主要的音高变化(见谱例1),使得其旋律上出现了较为鲜明的民族性,这样的使用方式,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歌曲创作中主要的一种形式,具有强烈的名族音乐特色。

谱例1

在上面的谱例1中,这种五声的旋律进行中,同时也包含一地的和声旋律功能,比如在演唱“我们的好总理”这一句的时候,在旋律的使用上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前面的一小节使用和弦,后面的一个小节使用的是属功能的和声,这样的创作手法就是将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旋律手法与和声调式旋律手法相互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歌曲在旋律上显得更加流畅,在表现上更加的具有张力。

其次,歌曲的旋律特征还表现在偏音所导致的调性游离方面。在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中,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大三度音程的出现才能够确定其歌曲的调式的,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也是属于这样的一首歌曲。比如在下面的谱例2中,当偏音4(fa)和7(si)这两个中出现其中一个的时候,就会使得歌曲在旋律上出现两个大三度,并且使用的规律是4(fa)出现,3(mi)隐藏,7(si)出现,1(do)隐藏这样的形式,这中旋律的处理,使得向下属调和属调方向进行离调。

谱例2

上面的谱例2是歌曲中主体第一段的开始,因为在旋律上出现了bA,并且这个出现是在节拍的强位上的,伴随着G音的省去,使得这样的处理方式给人一种离调的感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游离到了bA宫上,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非常的短暂,在经过短暂的处理后,G音又再次出现,使得在调式上又回到原来的调性上。

再次,歌曲在旋律上的特征还表现在大跳之后的反常处理上。在歌曲中,由于大跳的使用,使得整个歌曲的旋律出现了其他歌曲中非常“出彩”的地方,一般作曲者处理方式是让旋律平稳的进行,或使用一些大跳进行,但是在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中,则是使用了大跳之后同向进行的方式,如下面的谱例3。

谱例3

在上面的谱例3中,作曲家为了更好的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旋律手法的使用上一改常理,比如上面的第2第3小节处,出现了大跳之前的同向稳定进行和大跳之后的同向稳定进行,即使是这样的处理方式非常的少见,但是相对于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而言,这里的这种处理方式是为了表达感情而进行的,因此使得这种处理方式具有其合理性。

(三)节奏节拍

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在节拍上,使用的是4/4和2/4之间的相互转换的特殊处理方式;在节奏上,通过切分音型与弱起音型的交替适应,让整首歌曲的节奏出现强烈的音乐性,把歌词中那种不规整的歌词特点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完美的表现出来,在整体上使得歌词更加表现了人们对总理的那种思恋之情,让这种感情的表达更加完美和真挚,也更能够打动听众。

比如在进行演唱“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这一句的时候,在节奏上要由上面的中速转成中速稍快,同时伴随着旋律中三连音的使用,使得歌曲既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也把歌曲中那种壮烈的氛围更好的表达出来,使得歌曲在感情上和氛围上融为一体,表现周总理那种崇高的形象。

三、《周总理,你在哪里?》演唱处理

(一)把握好歌词本身音乐性

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歌词是由诗词创作而来的,在歌词的使用上,具有一定的诗韵格律,而格律是中国传统诗词音乐性的体现,因此在进行演唱的时候,首先就需要注意歌词本身的音乐性。在这首歌曲在歌词上,作词家通过把新诗的节奏和旧诗的格律相互结合起来使用,与传统的诗词五、七言不同,造成了歌词本身句式上的错落有致,从而在调式上形成了一定的起伏,使得整个歌曲有较强的音乐性,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在熟悉歌词的同时也在注意到歌词本身具有的音乐性特征,让歌曲本身通过歌词的这种诗韵格律体现音乐的旋律美。

另外在歌词上还要注意歌词中表现的浓浪漫情怀。比如在歌词中一开始使用的“高山”、“大地”、“大海”等词语,作词家通过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周总理辛劳的身影,以及他无私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通过与这些事物的对话,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人们常说歌曲的“抒情性”就是歌曲“浪漫情怀”的真实写照,在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中,作词家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在情感的表达上得到一定的强化效果错落有致精神实质,诗作者不仅通过上述排比式段落的情感强化来获得抒情的效果,这样的使用,也使得歌曲在艺术上的效果更加明显。

(二)把握好歌曲的速度与力度的变化

速度变化对于一首具有复杂感情和较高艺术水准的歌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就是这样的一首歌曲,因此在演唱的时候,需要把握好速度的变化,通过速度的变化,使得歌曲充分显示了其艺术表达的复杂性。比如在进行歌曲的第一段演唱的时候,其速度的变换经历了“中速稍快—中速—渐慢—中速稍快—稍慢—再慢—中速—渐慢”等,这就要求演唱者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音乐专业水平,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才能够很好的把这首歌曲的速度变化表达出来。

而在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力度变化上,就需要演唱者对力度的把控做到极致,才能够使得歌曲的艺术感情得到真正的抒发。比如在进行下面的谱例4的演唱过程中,通过“回音”手法的使用,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通过力度来对相同的小节进行控制,从而形成与前面相同的小节的“回音”效果。

谱例4

在上面的谱例4中,在进行“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这一句演唱的时候,在力度上阶梯式的逐渐递减的形式,形成一定的“回音”效果,使得这两句歌词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好的表达了歌曲的艺术效果。

(三)注意演唱过程中的音色和气息

对整首歌曲来说,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需要在音色上做到纯净,在气息上做到沉稳。我们在听李光羲演唱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候,可以看出,演唱具有金属一般的嗓音,同时气息又比较稳定,使得在进行歌曲演唱的时候,通过他那种柔和中带有一定的独特嗓音,更好的把这首歌曲的情感表现出来,所以当我们在进行歌曲演唱的过程中,就要尽量的做到音色纯净,气息沉稳。

另外,在进行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演唱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的是把作曲家、作词家在歌曲中想要表达的那种感情真挚的流露出来,我们知道,无论是歌曲的词的创作还是曲的谱写,其主要的感情基础都是对周总理的怀念,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把这样的感情思想带入到歌曲中去,通过演唱,和听众在感情上产生一定的共鸣。

四、结语

对于一首艺术歌曲的评判,通常都是看其传唱度和受人们的欢迎程度。歌曲《周总理,你在哪里?》从被创作出来到现在几十年的时间,一直被人们所喜欢,就是由于其表达的感情思想较为丰富,其艺术水平较高。因此我们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需要从歌词、气息、力度、音色等多方面进行训练,从而更好的把这首歌曲演唱出来,给听众呈现一种音乐上的文化盛宴。

猜你喜欢

中速音乐性曲式
船用中速机油氧化衰变模拟试验研究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中速磨煤机振动大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速磨煤机磨损加剧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从音响性往音乐性的转变Esoteric(第一极品)Grandioso P1X/Grandioso D1X分体SACD/CD机
米尔科姆公司向南非国防军提供Y4型6发榴弹发射器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颇有音乐性与弹性的新作 HiVi(惠威)SUB12S超低音音箱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的赏析
“共性写作”时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