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系统运行效率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2019-08-10孙欣
摘要:目前,随着支付体系的发展,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为了对经济发展形势作出准确地判断与预测,提出对支付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的思路,对大量的数据建立经济模型,在宏观经济情况进行分析过程中利用支付结算模型进行分析,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提出了大胆的假说以判断支付方式的发展情况,利用所学的相关理论基础构建分析框架,为分析方式提供了专业化理论支撑。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yment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the payment system and the macro-economy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n order to make accurate judgments and predictions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analyzing and researching the payment methods, establishes an economic model for a large amount of data, analyzes the macroeconomic situation using the payment settlement model, and analyzes the data. In the process, a bold hypothesis was put forward to judge the development of payment methods, and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basis was used to construct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which provided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analysis.
關键词:支付系统;宏观经济;面板数据
Key words: payment system;macroeconomics;panel data
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17-0186-03
0 引言
支付方式的正常进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立了商业银行货币与中央银行货币的支付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方式,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多种支付方式,促进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实现金融稳定。目前我国已经逐渐建立了现代支付体系,从多种角度有效提升了货币资金的周转速度,提升支付过程中的高效性与安全性。有利于中国人民银行充分传导货币政策,实现社会经济的有效发展。在我国,人民银行肩负着为社会提供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的职责,随着支付体系的发展,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研究支付系统运行效率高低与宏观经济上下波动之间的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支付系统与宏观经济的相关理论
1.1 支付系统
经济体系中的支付指的是资金从一个组织或者个人流向另外一个组织或者个人,即资金的流向过程。银行转账支付采用的是支付清算系统的操作方式,个别情况下采用先进支付方式。从微观上讲,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各个行为中均涉及到支付行为,对个人的经济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宏观上讲,银行等各个金融机构之间也存在着需要进行业务办理的重要作用,要求能够对债务人与债权人能够进行相应的资金清偿业务。支付体系的正常运行是社会经济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支付系统中包含了输送服务与货币交换传输,以及清算技术与支付命令的传输等方式,能够有效促进金融行业的正常运转与资金转移。
1.2 人民银行支付系统运行效率
中国人民银行在支付体系的建立上充分结合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多种层面的发展需求,包括大额实时支付、支票影像交换支付、网上支付跨行清算支付、小额批量支付、境内外币支付、人民币跨境支付、电子商业汇票的运用等,充分考虑了个人以及团体的多种支付需求。在我国的支付体系中,中国人民银行0居于重要的核心与枢纽地位,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之下,支付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支付金额逐渐增加,资金清算规模不断扩大,系统运行效率不断提升,截至 2017 年末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在全国直接参与者近400家,处理各类支付业务 773.34亿笔,资金清算规模 5414.2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 GDP总值 82.08万亿的66倍。
1.3 两部门交易的经济增长模型
为了便于研究,假设经济社会中只有生产厂商部门与居民部门,假设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状况,具有价格与资金的生产要素,在市场的竞争状态下自动形成价格。居民从生产要素中获得相应收入,同时又用这些收入进行消费。
假设在生产部门中具有n个产业部门,各个部门生产的均是最终消费品,将上一个环节中的产出表示为投入,将各个按行业的产出表示为以y表示。在分析过程中首先假设市场处于完成竞争状态,劳动力表示为L,资本表示为K,劳动力与资本能够进行自由流动,i表示为产业从市场中能够获得的平均利润水平。将各产业的产出分别表示如下:
经济行为的发生是借助于货币交易进行的,居民与社会之间以及社会各个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都需要借助于货币进行交易,因此本文在研究中以p表示各产业部门的产品价格水平指数,以M表示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资金交易规模,n取值1,2,3。能够得出:
提出假说:在社会资金交易规模逐渐增大的情况下,会刺激经济行为的活跃性,会具有更多的产出部门,因此能够看到社会经济体系的总产出和资金交易规模之间属于正向相關的关系,这一假说的前提条件是其他条件不变。
2 假说的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2.1 变量选择
本文研究中的变量选择上设置了“社会融资规模/生产总值”这一项目,目的在于克服由于地区生产总值与交易规模受到金融交易程度的影响,在指标的选取上设置GDP作为指标,在资金交易规模的选取上以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具体数据作为指标。对资金发展状况与具体支付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效对比。本文在研究中选取了2010年与2017年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中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以及中经网数据库。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paymengt表示支付系统交易规模,Fr值上社会融资规模/国内生产总值大于资金支持力度。
2.2 描述性统计
本文主要采用支付系统交易规模、生产总值、资金支持力度等3个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
2.3 平稳性检验
本文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平稳性检验,对年度的面板数据进行多种角度的分析,避免在研究中出现伪回归现象。本文通过ADF 检验,得到了如表3的数据结果。假说中存在单位根,在表中得到0.000的Pvalue数值,推翻了原假说。由此证明了各个不同变量之间不具有序列自相关,不具有单位根,满足面板模型回归运用的条件。
2.4 验证假说
①在假说基本回归方程的建立中以Payment支付系统交易规模作为自变量,以GDP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因变量,以Fr表示增加控制变量资金支持力度,这是为了克服各个地区在资金支持力度上的差异性。本文在假说研究中对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以及混合OLS模型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对面板数据进行多种层面上的分析,对时间效应与个体效应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混合 OLS 模型检验中的具体方程如下:
方程1: GDPi,t=α1*Paymenti,t+α2*Fri,t+ei,t
②判断个体效应与时间效应的具体情况。并据这一结果判断个体效应,对此构建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可以看出,在固定效应模型中,可以将个体效应“ui”看做是一组解释变量,而不是随机变量,也就是 I-1 个虚拟变量;同时在随机效应模型中,应当把个体效应“ui”当做是干扰项的重要构成之一,也是随机变量。通过以上计算,在分析出混合 OLS模型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及个体随机模型的相应回归结果之后,能够得出 Wald 检验与B-P检验,可以据此充分判断出在这一假说中是否具有个体效应。为此建立了如下的方程2:
方程2:GDPi,t=ui+α1*Paymenti,t+α2*Fri,t+ei,t
③根据这一研究结果,以ut表示时间效应,以ui表示个体效应,判断在假说中是否具有时间效应,并对此建立回归方程。将ut表示为解释变量,并且不是随机变量。在随机效应模型中,ut同样为时间效应,在这一模型中属于随机变量。利用数据对模型进行分析,进行有效的时间固定效应模型、混合OLS模型与时间随机模型的回归,并对模型建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此建立B-P 检验与Wald 检验,观察在模型中是否具有时间效应。
方程3:GDPi,t=ui+α1*Paymenti,t+α2*Fri,t+ei,t
④本文研究中进行了B-P检验与Wald检验,通过大量的数据证明了时间效应与个体效应,得出0.000的P value数值,支付系统交易规模(Payment)在回归模型的各项系统中证明为正值,因此论证了假说。在对资金进行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能够达到角度的产出与GDP。
2.5 结论
本文分析了在经济社会中只有两个部门这一情况,运用多种数量关系分析了价格、资金交易规模以及社会总产出等不同量之间的关系,为了促进研究提出了一项假说,假设在社会中随着资金交易规模的扩大,社会总产出也在随之提升,同时,运用 2010年到2017年的全国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的面板模型和截面模型,均证实了理论分析所提出的假说。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GDP增长与资金交易规模增长正相关。
在经济体系的具体发展过程中,支付清算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货币清算方式与清算效率对商业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目前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支付方式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对传统的货币支付进行了有效补充。各个银行以及金融机构也在逐渐探索并建立安全而便捷的支付清算平台。
3 政策建议
3.1 构建科学统一的支付清算系统监督管理机制
支付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支付清算系统监督管理机制的制约,目前我国经济行为中不同组织与个人之间的经济交易金额与频次也在逐渐增加,给我国支付交易管理提出了较高的难度,支付系统业务管理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相关利益运营主体的监管以及支付清算系统监督管理机制等因素。为此在交易管理中应当充分明确支付清算系统准入退出标准,为大额支付建立多种管理方式,充分从法律政策上规定支付清算体系的正常运行,为其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提升对无证机构经营结算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从法律上对其进行制约,对支付清算市场秩序进行有效维护。
3.2 不断丰富支付清算系统功能
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对支付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支付清算系统功能也应当随之不断完善与优化。应当坚持灵活性与原则性促进支付清算系统的不断建设,促进支付清算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积极探索多种种类建设,在支付体系建设过程中增加一定的弹性与灵活性。及时关注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对系统的相关服务功能进行充分优化升级。同时结合社会整体的发展情况,建立混合支付系统,将大额实时支付与小额批量支付进行结合运用,实现有效地延時净额结算与全额实时结算,并为其运行提供充分的成本统计与清算服务。
3.3 结合经济金融发展情况建立支付系统
对目前经济金融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充分分析,建立较为便捷的支付方式,对小额支付体系进行有效优化建设,为居民个体消费提供多种便捷方式,以此带动消费需求。同时加强境外支付方式的优化建设,以《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作为重要建设原则,对跨境消费与跨境贸易建立有效的结算服务,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清算发展。
3.4 有效拓展支付清算系统数据在制定货币政策方面的应用范围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领头羊,在其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建立有效的清算体系,给社会大众提供便捷的支付方式,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提供支付方式上多种有力条件,并在其中制定有效的货币发展政策,在银行内部建立有效的清算方式,并将其与宏观经济指标之间建立联系,以此建立有效的货币发展政策。
4 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对资金交易建立有效而充分的发展途径,本文的研究对此进行了有效落实,但是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存在着验证条件与环境过于单一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具体涉及到的银行、政府与中央银行等不同的利益主体。此外,由于部分指标诞生较晚(如支付系统交易规模2010年才开始统计),本文采用的面板数据时间长度不足,只有8个年度,因此解释力不够充分。以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优化变量选择,完善数据来源,厘清支付结算与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1]周鹏博.银行资金流动性管理和支付系统效率实证分析—来自意大利银行大额支付系统的经验[J].工业技术经济,2006(10).
[2]周金黄.现代支付体系发展与货币政策机制调整[J].金融研究,2007(1).
[3]庞贞,燕王桓.支付体系与货币和货币政策基本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9(3).
[4]王军.支付系统资金交易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西部金融,2017(6).
[5]顾海峰,朱莉莉.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文献述评及研究展望[J].金融理论探索,2018(1).
[6]孙丹.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服务效率实证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7(11).
作者简介:孙欣(1987-),女,安徽砀山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在读,安徽财经大学,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