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2019-08-10谭德兴

中国大学教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创新

摘 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传统基础学科,拓展传统基础学科的实践及创新内容也成为当前大学教学与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属国家级特色专业、贵州省一流专业、贵州大学品牌特色专业。在近五年的专业建设中,我们从学生原创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等方面入手,着重提升与培养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新形势下大学传统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写;能研;实践;创新

当前,社会对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的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与应用能力,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亦成为社会各单位选人用人的衡量标准。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传统基础学科,其学科特点一直偏重于知识的理论传授与记忆,不大重视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培养不足。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逐渐重视,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诸如开设创意写作、作家驻校等,这些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有益探索。不同高校有不同基础、条件和资源,因此在探索学生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也会有各自不同的办法。作为西部高校,贵州大学处在欠发达地区,条件不允许我们像北上广的高校一样采取著名作家驻校等方式来推动人才培养。根据自身能力与条件,我们在近年的专业建设中,积极思考与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主要在培养本科生的文学原创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等环节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试图通过突破课堂教学局限,将教学空间拓展到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实现课内与课外的密切互动,力图形成具有一定个性的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新模式。

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贵州省一流专业(2017年)和贵州大学品牌特色专业(2014年)。经过4年多的努力建设,我们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出版、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在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方面,效果十分明显。

一、文学原创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是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能写、会写是衡量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但很多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尤其对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不够,认为这似乎应该是作家协会的事情。而当前的社会文化发展,对具有原创能力的中文学科学生需求是十分迫切的,尤其是文化产业领域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相当欢迎。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与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因此,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为了提升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原创能力,我们开设了诗词创作入门、汉语诗律学等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理论课程。同时,在学生中还成立“长风文学社”“中华诗词学会”等群众性文学组织,由本专业主讲教师担任顾问,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创作和朗诵等,并且建有面向全国高校的诗词专刊,清华大学等名校学生亦纷纷投稿,在校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为了更进一步推动汉语言文学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定期开展了中文系学生原创作品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4期学生原创作品大赛,从2015年到2018年四年内正式出版了4辑学生原创作品集:《溪畔清音——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学生原创大赛获奖作品集(一)(二)(三)(四)》(贵州大学出版社)。四期原创作品大赛共选录194人次作品,涵盖诗词、散文、小说、剧本等多种文体,在校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与国内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经验交流中,我们的原创大赛活动获得较高评价。本文作者作为专业负责人在2018年12月长春教育部中文教指委会议上介绍了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能记、能写、能研”的“三能”模式,获得与会专家好评。贵州大学校报等媒体定期推送学生原创大赛获奖作品。全国著名的文学杂志《山花》也高度关注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原创活动,正积极磋商,拟选优发表获奖学生作品,并联合举办创作大赛。目前,我们正积极准备举办第五期中文系学生原创作品大赛,且将参赛学生的规模扩大到大一学生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学生的原创能力。

二、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不再满足社会的要求,全面提高大学综合素质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是体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新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一项迫切要求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则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立足点和突破口。目前我国高校在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人才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在专业建设中,有意识尝试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主要措

施有:

第一,以大学生创新项目、SRT项目为突破口,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提升和培养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既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为部分同学在硕士乃至今后博士学习中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目前,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热情高涨。

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在2018年12月SRT项目申报中的立项共计17项,涉及大二、大三两个年级。这些项目选题较广,即有立足于贵州地域文学与文化的研究,也有留守儿童生存状况、校农结合等当前新农村社会文化研究,更有小说、影视、戏剧等典型文学样式的语言、人物形象研究。显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学术研究的开放性。选题的学科领域丰富,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充分显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交融与知识广度等特点。研究方法既有传统的文本阐释与分析,也有田野调查等社会实践,体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多样途径。

第二,以本科毕业论文为抓手,落实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科研训练。注重论文选题的学术价值与创新性,加强对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指导与训练,有專门指导教师组对学生选题进行审核,在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方面严格要求,力求论文的学术质量,取得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部分优秀论文无论是选题,还是材料的收集,都体现了极大的创新性。取得的研究结论,对某些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有积极作用,充分显示了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较高科研水平。

第三,强化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开展田野调查研究活动。由前文可知,我们在学生SRT项目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研究中十分注重对学生调查实践能力的引导与培养。又如,2016年8月,组织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方言调查活动。在调查前,由专业教师黎平副教授等对参加活动学生进行培训,培训结束进行选拔,挑选特别优秀的学生组成方言调查小组,由本文作者亲自带队,由专业指导教师黎平、范朝康等具体指导,在贵州省黔西县开展方言调查。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践调研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大成效,有学生直接选择黔西方言研究作为2018届本科毕业论文,并推荐到学校参加校级本科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同时,2016年8月,由张军教授带队,组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调研小组赴辽宁凌源进行皮影戏调查,学生收获颇丰,其中有学生直接选择皮影戏作为本科毕业论文。再如,2017年8月,由学院教学科、学生科联合组织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文化考察队赴贵州榕江县进行文化考察,主要对当地的民族文化与文学资源进行调查,收集了丰富资料,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对地域文化与文学资源有了切身的感受,在收集材料、整理材料等方面得到了具体的

锻炼。

三、专业认知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有自己的特点和培养要求。特别是在当前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又呈现出新的趋势。如何认知本专业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要求,就要不断强化对学生专业认知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第一,对地域文学文化认知能力的提升与培养。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除了学习教材的有关文学内容外,还应该熟悉所处地区的文学与文化资源。这既是专业服务地方的需要,也是专业创新的源泉。贵州有丰富的地域文学与文化资源,特别是遵义地区,有红色文化与文学、沙滩文化与文学,这也是中国近现代比较有影响的文化与文学内容。为了充分利用本地文化与文学资源进行专业教育,我们与遵义会址签订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固定实习基地,将沙滩文化与文学作为学生认知贵州文学与近代中国文化及文学的重要基地。我们每年7月定期组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前往遵义会址、沙滩等地进行专业认知实习实践活动。由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带队,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实践要求严格。每次课程实习前均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由实习教师讲述实习目的、实习主要内容、实习路线、实习要求等,实习过程分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实习结束后,认真总结,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要求学生每人必须上交一份。鼓励学生以实习报告为依据,确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或总结成相关学术论文,在报纸期刊上刊登发表。对于学生整体实践技能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第二,邀请省内外著名学者和作家来校讲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开拓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术视野。为此,我们一直在邀请省内外著名学者、作家来我校讲学,以提升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对文学的感悟力。例如,2016年11月,我们邀请台湾中央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台湾红楼梦研究学会会长、宜兰大学人文暨科学教育中心副教授朱嘉雯为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讲解《红楼梦》。2017年4月邀请中山大学张海鸥教授给中文系学生讲解“诗与人生”、南京师范大学钟振振教授给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谈“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2018年4月邀请四川大学周裕锴教授给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讲解“苏轼眼中的杜甫”。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培养了很多著名學者和作家。邀请本专业培养的学者和作家回校给本专业学生讲座,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和说服力。2016年11月邀请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首席专家彭兆荣教授回母校讲学。2016年12月邀请贵州省作协主席、全国著名作家欧阳黔森回母校给中文系学生谈文学创作。2017年12月,邀请贵州省原作协主席、当代著名作家、文化学者何士光回母校进行题为“时代、生活和文学”讲座。这些讲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

热情。

总之,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近几年的建设中,通过系统、科学的规划和建设,逐步形成了人才培养的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途径和基本理念上有较大创新,特别是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使学生逐步具有能记、能写、能研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原创能力和专业学术研究能力。我们的专业建设思考与实践,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2016年6月,本文作者的教研成果《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第12期)获得贵州省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7年7月,本文作者领衔的教研成果《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获得贵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18年9月本文作者和郭付利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研究》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组织的“贵州省首届普通本科高校教学督导与课堂改革现场学术研讨会”征文优秀论文三等奖。2018年12月,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贵州省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估中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汉语言文学专业建成立足贵州、放眼全国的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较高的特色专业,为贵州乃至全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在西部同类高校、同类专业中发挥推广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谭德兴.溪畔清音——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学生原创大赛获奖作品集(一)[C].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5:1-3.

[2]谭德兴.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39-41.

[基金项目:贵州省“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贵州大学品牌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项目编号:PTJS201305)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陈立民]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文化多元视野下吉林省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