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个着力”

2019-08-10唐斌黄蓉生

中国大学教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理论性思想性亲和力

唐斌?黄蓉生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就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着力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着力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须在立足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上下功夫;要着力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须在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上下功夫;要着力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须在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上下功夫;要着力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须在结合各门课程教学实际上下功夫。

关键词: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这为高校在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思政课教学的内在本质要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使命。为此,应着力于在“增强”上做足文章,在“功夫”上续写新篇。

一、着力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须在立足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上下功夫

思政课要增强“思想性”,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厚的思想价值,思政课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讲授,更应在知识性基础上凸显思想性,凸显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价值追求,使这样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1)增强思政课“思想性”,要讲清楚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价值追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无论是对各种规律的认识还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无论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还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终都指向人的解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课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的揭示,最终落脚于“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2]。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解放和幸福。

(2)增强思政课“思想性”,就要讲清楚实现人的解放和幸福在当代中国的表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3],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例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幸福,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文艺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人民地位放在最高处,把人民至上烙在最深处,把人民幸福落在最实处,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是根本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当代表达。

(3)增强思政课“思想性”,尤其是要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本色。具体而言,讲授“原理”课时要强化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特征。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时要强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依靠人民才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与之是一脉相承的。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綱要”)课时要强调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增进人民福祉的行动指南。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时要强调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便是为人民服务的生动

表现。

二、着力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须在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上下功夫

思政课要增强“理论性”,就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政课由一系列理论性强、内在逻辑紧密的课程构成,讲好思政课就要讲清楚理论的内在体系、继承发展和重大意义。

(1)增强思政课“理论性”,首先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内在关系,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针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形成和不断丰富的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面向实践开放和不断从实践中汲取新滋养的理论特征。

(2)增强思政课“理论性”,关键是要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5]。思政课要讲清楚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新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新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在教学中,既要指出新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更要强调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讲好理论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讲好新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指导作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作用。

(3)增强思政课“理论性”,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要在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上下功夫,应重点依托于“概论”课的教学。“概论”课要从历史地位、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国防、外交、党的领导等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容进行专题讲授。“概论”课要讲清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从“一个中心”到“两手抓”到“三个文明”直至“四个文明”的进一步拓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对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认识基础上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对时代主题深刻认识基础上提出的解决全球问题的中国方案。

三、着力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须在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上下功夫

思政课要增强“亲和力”,培养时代新人,既要亲近“时代”也要亲近“新人”。亲近“时代”就是要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亲近“新人”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

对象。

(1)增强思政课“亲和力”,首先就要亲近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伟大事业的新征程。思政课要讲清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事业,是实现伟大梦想的事业,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原理”课亲近时代,要将原理与新时代的实践相结合,强调基本原理的指导作用;“概论”课亲近时代,要结合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进行讲授;“纲要”课亲近时代,要结合具体史实讲清楚新时代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接续,是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继续和发展;“基础”课亲近时代,要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远大目标进行整体讲授。

(2)增强思政课“亲和力”,还要亲近学生、亲近生活。亲近学生,要求思政课在教学中多讲授些与学生相关的内容,例如,讲授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的殷殷嘱托,凸显思政课对大学生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6]。当代青年要学好思政课,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人生成才方向,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亲近生活,就是从大学生的生活出发,寻找思政课点滴灌溉的不竭源泉。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思政课教学就应该契合大学生的学习实践和生活体悟,加强价值引领,帮助大学生适应生活,调节人际关系,规划职业生涯,实现人生目标,看待社会发展,树立远大理想等。思政课教学有一整套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最终都要转化为教学话语体系和学生认知认同体系,要将教学与大学生的具体生活结合起来。思政课教学要多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多用学生生活中的语言,多用学生生活中的体悟。

增强思政课“亲和力”,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要在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上下功夫。親近时代、亲近学生、亲近生活是“三贴近”原则在新时代的表现,亲近时代使思政课教学更有“时代价值”,亲近学生让“有价值”的事情做得更“有意义”,亲近生活让“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更“接地气”。

四、着力增强思政课“针对性”,须在结合各门课程教学实际上下功夫

思政课要增强“针对性”,既针对课程教学的内容目标,又针对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最终形成教学的合力。立足新时代,要特别注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思政课各门课程教学中,做到新思想与思政课结合的“无缝对接”和融入的“有机一体”。

“原理”课教学侧重经典理论的知识讲授,这为讲好新思想提供理论基础,凸显理论发展的一脉相承。在具体教学中应通过唯物论讲授新思想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通过辩证法讲授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通过认识论讲授新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通过历史观讲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通过资本主义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讲授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

“概论”课教学侧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知识讲授,这为讲好新思想提供直接载体,凸显理论发展的与时俱进。“概论”课教学涵盖了新思想的产生背景、历史地位、主要内容和重大价值等,在讲授中特别要强调新思想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强调新时代、新矛盾、新部署、新战略等。

“纲要”课教学侧重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浴血奋斗创造历史过程的知识讲授,这为讲好新思想提供历史维度,凸显理论发展的时代召唤。“纲要”课教学中要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并与人民中心思想相结合,讲授整个近代史的过程时要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世纪梦想等。

“基础”课教学侧重价值观念的引导和法治思维的培育,这为讲好新思想提供精神支柱,凸显理论发展的立德树人。“基础”课在讲授中要始终立足于新时代,致力于培养时代新人,结合坚定理想信念讲清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以及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青春力量,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讲清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结合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讲清楚全面依法治国等。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侧重国际国内时事变化和应对策略的分析讲授,以此为讲好新思想提供最新的时代背景,凸显理论发展的生动实践。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讲授中,要结合最新的热点事件、时事政策、国内国际形势,将新思想与最生动的实践结合起来。例如,分析“中美贸易摩擦”时要采用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对此进行综合研判,讲授“美丽中国”时要强化这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生动体现,讲授“全面从严治党”时要讲清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等。

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在“四个着力”上下功夫,关键在教师。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断总结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接受特点,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自觉接受思政课传播的“道”和“理”,真正为莘莘学子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他们用青春书写时代,用奋斗开创未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

[4]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293.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89-190.

[6]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6.

[基金项目: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SKB053),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SWU1709120)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周晓燕]

猜你喜欢

理论性思想性亲和力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探索在农林高校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
科幻电影评价思想性标准的多维考察
关于加强高中化学教育生活性的分析与探究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新时期长篇小说语言、内容结构和思想性的新突破
高中音乐课堂引入流行音乐的研究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提升新闻理论性的思考与建议
谈新时期企业宣传党建思想工作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