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纲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探析
2019-08-09郎小通
摘 要 本文就新考纲背景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展开分析,认为在新考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是过于强调分数,忽略对学生语文底蕴的培养,第二是过于强调套路,忽视对学生感知能力的激发,第三是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价值。本文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提出了以下三个解决路径:首先是引入课外阅读环节,增长学生底蕴;其次是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发散性思维的传授;第三是调整教学方针,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本文旨在通过有益的探索和讨论,为推动新考纲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117-01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与老师针对某一作文题目的讲授,展开激烈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各抒己见。
一、新考纲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分数,忽略对学生语文底蕴的培养
在新考纲背景之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老师过于强调分数,忽略对于學生语文底蕴的培养。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之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个中心和重点就是高考的分数。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之下,在日常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将语文作文的分数当作考量学生语文能力的唯一准则,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不重视学生底蕴的培养,不去引导和帮助学生从根本上通过提升语文的底蕴来最终提升成绩,而是仅就成绩论成绩,仅仅带领学生不断的重复去做应试化模式化的试卷,并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过于强调套路,忽略对学生感知能力的激发
由于当前高考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往往要面对社会生活的,而很多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却往往会依据已有的原来的高考题的语文作文题目来对学生展开,作文的套路式的训练,应该认识到,一些后进的学生,假如掌握了某些语文作文写作的套路,将很有可能获得一个相对中庸的分数,但是,这种套路化的语文作文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和文字的感知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发展、乃至于整个文字能力的提升而言十分有害的。
(三)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价值
通过走访和实践我们发现,当前在新考纲背景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课堂上,很多学校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传统的课堂模式常常遵循着老师在台上讲同学在底下记这样的陈旧方法,在这种陈旧方法和理念的指引之下,很多高中语文作文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率的,学生无法在这种单向的传播模式当中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也就很难在高中语文作文课堂上获得应有的成长。
二、针对当前问题的几个解决策略
(一)引入课外阅读环节,增长学生底蕴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应该考虑引入课外阅读环节,增长学生的底蕴。作为高中阶段的语文老师,首先承担的责任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一个好的高考语文成绩,但是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每一个学生高考成绩的提升,最终是由学生本身语文底蕴的提升所支撑的,如果一味强调对学生传授考试方法,而不对学生语文底蕴展开弥补,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继续提升。为了达成以上目标,老师应该采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引入课外阅读环节,在每一节高中语文作文课堂上,都为学生布置下今后一周或者相对一段时间之内的语文阅读内容,并为布置阅读笔记,用这种方式鞭策和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老师所布置的课外阅读当中,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督促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的课外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帮助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底蕴,最终帮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获得语文成绩的提升。
(二)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发散性思维的传授
接下来老师应该考虑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发散性思维的传授,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不要将学生的思路固化在某一传统的语文作文写作套路当中,一定要让学生,尤其是那些在作文方面相对有长处的学生,能够去认真的独立思考某一作文题目所蕴含的实际价值,并且引导和帮助学生针对特定的作文题目来进行定点分析。
三、结语
在语文课程深入改革,新考纲的大背景之下,针对高中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语文作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提高高考成绩,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当前的高中语文老师应该围绕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一中心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提高语文作文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明.对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课堂教学的反思[J].中国教育,2011(35):45-46.
[2]马梅.探究式学习的相关研究[J].教育从业者,2009(2):175-177.
作者简介:郎小通(1985-),男,汉族,籍贯:甘肃岷县,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