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炙甘草中麻仁的作用
2019-08-09焦宾
焦宾
【中图分类号】R76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6-145-01
由于经方效如浮鼓,故受到临床医师的喜爱,炙甘草汤是出自《伤寒杂病论》的一首名方,可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药方对多种心脏病有较好的疗效。
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
对于方中生地,麦冬等药的功效认识较为统一,唯其中麻仁一味争议颇多,总结起来有几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麻仁只是方中的配药,无关大局,故可弃而不同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传抄之误,应为枣仁或胡麻,而非麻仁 。清代柯琴《伤寒来苏集》中认为应用酸枣仁,并注明旧书用麻仁者误,而同是清代另一位医家唐容川在《血证论》中则认为应用芝麻。
第三种观点:认识到麻仁可修复心肌细胞,是美国人研究出来的,故为方中必用之药。
以上三种观点,实际上都是由于没有完全理解方中麻仁的作用。
麻仁,滋心液,滋小肠,润大肠,《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中说:“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心与小肠是表里关系,这里的“入缺盆,络心”,就是小肠经与心经相连的证明。
从脏腑功能上讲,心与小肠相表里,肠腑畅通可有效减轻心脏的压力,临床可以见到很多心脏病人是倒在厕所里的,因为肠腑不通,心脏压力骤增,大便用力,从而使心脏病发作,实际上是心与小肠表里不通,所以肠腑一通可有效减轻心脏压力。
第一种观点没认识到麻仁的作用,故弃之不用
第二种观点在没认识的基础之上去寻求他法
第三种观点虽然知道麻仁对心脏的作用,遗憾的是通过药理分析得出的结论,1张仲景当时肯定不知道麻仁可以修复心肌细胞,因为当时还没有西医。2什么叫中药呢?中药是指在阴阳五行思想指导下应用的药物才能叫中藥。
所以应用黄连时想着它可以杀菌,应用代赭石时想着它可以给人补铁,治缺铁性贫血,实际上已经不是中医思维指导用药了,严格的说不能叫中药,所以第三种观点是没有应用阴阳五行思想去理解,只从药理上认识到麻仁可修复心肌细胞是很片面的,因为第1从脏腑功能 配合的角度是中医思维,是张仲景创方的出发点。第2可以更好的应用炙甘草而解决心脏问题。第3可以知常达变,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就像两兄弟,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小肠经气不畅,会影响心脏气血的运行,同样心火衰微时,小肠也会受寒邪侵犯,小肠受盛化物的功能也会减退。故方中应该用麻仁。
《伤寒论》所记载的药物均有深意,看似寻常之品,常常别有深意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