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探究
2019-08-09常云成
常云成
【关键词】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方法;特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2—0083—01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条件等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与传统的学习相比,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且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运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善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中,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就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去研究。
一、简析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特点
1. 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探究问题。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也没有人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学生想要解决问题还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当学生获得知识之后,也掌握了各种学习知识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2. 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它并不拘泥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更多的是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与实践的联系。研究性学习不仅不会让学生闭门造车,更不会让学生单纯地研究理论知识,在教师与学生一同确定研究性的课题时,还应该观察课题是否能实践,避免单纯的理论性研究。
3. 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基本上是源自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的难点问题,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有可能是一个学科的,也可能是多个学科的知识点的融合;也可能是单纯地研究理论知识,也可能是单纯地研究实践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研究性学习的优点所在。在研究同一个课题时,教师与学生均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等研究自己想要研究的某个方面,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能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教学策略
1. 创设研究性学习情境。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时,还可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创设研究性的学习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促进学生主动研究课题。与此同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应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比如说在教学《铁的性质》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各种原材料为铁的物体照片,如铁锤、铁桶、铁锅等等,然后通过问题引导新课程的学习,并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教学情境当中。之后教师再顺势提问学生除了展示的这些之外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还有哪些以铁为材料的物体。教师提问之后,学生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再继续给学生展示一些铁钉生锈的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铁制品生锈的形态,并引导学生思考铁制品为什么会生锈。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学习铁的性质的欲望,且学生在学习之后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重视教学实践。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以教学实践作为基础。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研究学习,整个过程学生都处于手脑并用的状态。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了新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本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循循善诱,一步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除此之外,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应注重过程,不能只注重结果,给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固定的知识。
3. 引入合作竞争方式。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处于高度发展的时期,也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这个阶段的学生比较好奇,且竞争意识较为强烈,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性格特点适当地引入合作竞争的方式,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比如说在学习《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研究两组材料的性质区别。学生在分小组研究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两组材料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那么为什么石墨可以导电,但是金刚石却不能?”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了教师的引导,就能逐渐形成规范化的研究思路。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研究C60是否能导电。最后教师还应给予研究正确的小组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奖励,激发全体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
综上,教师在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时首先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特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