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通高校校训词频研究
2019-08-09李莹莹
李莹莹
摘 要:校训是我国高校办学理念、治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以词频统计的方式对我国高校的校训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校训的来源、内容、形式方面的特点,发现我国校训在扎根传统经典的土壤、全面示范的同时,存在缺乏特色、趋同现象严重等问题。因此,我国高校校训要结合自身办学历史传统,更加突出个性化特色,使校训更好地发挥评价、引导、激励作用。
关键词:普通高校;校训;词频;趋同
《说文解字》对“训”的解释是“训,说教也”,可见,“训”有表示用规范来进行说教、教导之义。因此,校训成为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校风精神的集中表现,既为广大学生在品德、学习、做人等方面树立了标尺,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追求。校训通过富有教育意义的词句,将一个学校的人文精神高度凝练地表现出来并传承下去,不仅如此,一些老牌学校的校训,还为我们打开其历史文化之门提供了一把金钥匙。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校确立了自己的校训,在对学生的劝勉和激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训依赖何种土壤存在,又构建了哪些校园精神,对此目前学者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缺乏从总体上的定量分析。因此,本文以词频统计的方法为基础,对校训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客观再现我国校训的文化内蕴,并对其形式特点进行分析。
一、研究数据来源
依据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的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对其中的2631所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265所)的校训进行收集。借助网络工具,查询各高校的官方网站收集语料,共获取校训2480条。据笔者统计,目前有2480个高校有自己的校训,有151个高校(主要是一些三本或专科院校)没有设立自己的校训,有校训的高校约占所有高校数量的94%。由此看来,校训已融入校园文化并成为校园建设的重要部分。
二、词频统计与校训分析
分词是词频统计的基础,本文对所收集的2480条校训进行分词。首先使用分词软件进行分词,然后对分词结果进行人工干预。依据研究的需要,去掉某些单音节虚词、动词等,如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的校训“以老庄为友,以孔孟为友,更以智慧为友”,保留“老庄、孔孟、智慧”三个词,去掉“以、为友”这些无研究意义的词。经过对语料的挖掘和处理,形成关键词词库,共计词条1718条,累计词频8749次,其中以双音节词为主,还有部分四字词语及成语。
根据统计,“厚德”一词出现的次数最高,为419次,约占词频总量的4.8%,占校训总条数的16.9%。次数大于100的词条共有11条,累计次数2471次,约占词频总量的28.2%。次数大于等于30的共有47条,累计次数4460,约占词频总量的51%。根据统计,将词频数大于等于30的词语算作高频词,制成校训高频词统计表,具体如表1所示:
(一)从高频词来看校训的来源
从表1可以看出,校训主要是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充分吸收养料,大多数高频词都可以在传统经典中找到它们的出处。如“厚德”“自强不息”均出自《易经》,《易经·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如此。“博学、笃行”两词来源于《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外,如“明德、至善、格物、致知、修身”皆源自《大学》,《大学》是中国古代的教育理论专著,它提出的“三纲领八条目”在古代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是孕育校训的主要土壤,儒家文化注重修身立命、道德养成、善学好思等,这些理论观念日久弥新,对当今高校师生的做人、处事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与现实意义。
有些校训如“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等,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作风和思想路线而延伸到校训中,它们不仅体现了高校师生在学习、科研中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也体现了一定的人文价值与人文情怀。与此类似的,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校训“能文能武,又红又专”,均突出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与方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院校的专业特点。“团结、勤奋、诚信、敬业、奉献”等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體现。我们知道,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一动力,而且也是高校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一动力,“创新”一词在校训中出现374次,仅次于“厚德”,可以说,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时代精神的直接反映。
除此之外,有些校训的确立还与学校的历史或领导人的讲话题辞有关。如浙江大学的校训“求是创新”,它的渊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外交学院的校训为“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这是周恩来总理对中国外交人员基本素质所提出的要求,也成为外交学院培养人才的标准。总体上看,校训融传统色彩与时代气息于一体,充满了文化底蕴。
(二)从高频词来看校训的特点
1.全面示范
根据对高频词的研究,可以从整体上对校训的内容作出归纳分析。
提倡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求知精神。学校是学生求学、教师教学、治学所在,对学习态度、治学精神作出要求是校训的主要任务。“创新、勤奋、勤学、笃学、求真、求是”是对学习、治学态度的提倡,“博学、致知”是对学习、治学程度的要求,“力行、格物”是对学习、治学方法的倡导,“学以致用、致用”是学习、治学目的的追求。
培养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诚信、团结、弘毅、修身”与“厚德、明德、修德、尚德”等是对师生美好品格的示范。其中对道德品质的要求在校训中占据了较大比重,具体见下文阐述。
走向工作是学生学习的必然归宿,校训中对师生的工作素养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强技、精技、敬业、奉献”等均对师生的专业技能和事业精神作出了诠释。
2.品德为先
道德是一种内省自觉的价值力量,注重道德理论、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是古代教育的优秀传统。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和根本任务也在于树德立人。从对高频词的统计可以看出,围绕“德”组成的词条最多,共六条,分别为“厚德、尚德、明德、修德、立德、崇德”,其中“厚德”有419次是词频最高的词。纵观整个语料库,共有1204条校训使用“德”字,约占所有校训的48.5%,可以看出学校对道德培养的重视。在词库中共有81条由“德”组成的校训词语,现将词频大于5的列举如下,如表2所示:
三、高校类型与校训分析
按照专业类型来划分,中国高校可分为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财经类、政法类、语言类、医药类、农林类、民族类、艺术类、体育类等11类。不同类型的学校,都分别有自己的专业优势、培养方向与学术要求,我们从校训中也能窥探一二。参照赵德国等(2018)《2018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对中国各类型大学的划分,下面分别从不同类型的高校中选取部分典型样本,对其校训特征进行分析。
综合类大学囊括多门学科,综合实力突出。由于北京大学没有明确的校训,我们选取了除北京大学外的20个综合类大学的校训进行分析,如浙江大学的校训“求是创新”,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国人民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武汉大学的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透过这些校训可以看出,综合类大学从总体上注重对道德品质和学习态度的培养,没有专业类型的倾向性。
理工科是一个范围较广的领域,本文从理工类院校中选取前20位学校并对其校训进行统计。最短的有两个字,为北京交通大学的校训“知行”;最长的有16个字,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的“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与河海大学的“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在对20条校训的分词统计中,词频超过两次的分别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知行合一、求实、鼎新、求是、创新、博学、笃行、求真”。这些同综合类大学一样都体现了求学的态度,没有从专业类型角度作出具体的要求,普遍缺乏理工类大学的特色。
师范类院校是以师范教育为主的高等院校,本文选取前20位师范类高校的校训进行统计分析。在师范类大学的校训中,有很多是围绕教师的教学和行为示范的特点展开的,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广西师范大学的校训“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等。在统计的20条师范类大学的校训中,有10条校训体现了师范类大学教书树人的特色,占50%。在由224所师范类学校组成的语料库中,“为人师表”的词频数为14,“树人”的词频数为11,“学高身正”的词频数为8,这些词语比较受师范类院校的青睐。
财经类院校是指以经济类和经济管理类为主要专业的院校。通过对前20位财经类高校的校训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有7条校训体现了财经院校的特色,约占35%,主要集中于“勤俭、济世、勤朴”等词,如上海财经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经济匡时”,西南财经大学的校训“严谨、勤俭、求实、开拓”。
政法类院校,是以法学、政治学为主要学科专业的高等院校。通过对前20位政法类高校的校训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20条校训中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法类院校的特色,在样本中达到了100%。如中国政法大学的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提到了依法立命、执法公正。再如湖北警官学院的校训“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也突出了警察职业文武兼备的特殊性。还有公安海警学院的校训“海洋、忠诚、责任、荣誉”,既体现了海警的特色又表达了军人重视忠诚、责任和荣誉的特点。在这20条校训中,“忠诚”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词频数为7,就政法类高校所培养的专门人才而言,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最核心的要求和最重要的品质。
语言类院校,是以语言类专业为主要学科的高等院校。在《报告》中共提到16所语言类院校,对这些学校的校训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共有8所学校校训体现了本校的办学特色,占50%。其中,有6所外语院校的校训中都体现了兼容并取、学贯中西的办校理念。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校训“兼容并蓄,博学笃行”、大连外国语大学的校训“崇德尚文,兼收并蓄”、北京语言大学的校训“德行言语,敦睦天下”等。
医药类专业培养专门的医学人才,在统计的20条医药类院校的校训中,有10条明确体现了钻研医术、救世救群的特征,占样本的50%。其中,“扶伤”“济世”“奉献”等出现频率较高,突出了院校的特色。
农林类院校,是指以农林类专业为主要学科的院校。在统计的20条农林类院校的校训中,有6条体现了以农立校、农林建设的鲜明特色,占样本的30%。在这6條校训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达忧患苍生、以国富民殷为己任的,如中国农业大学的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云南农业大学的校训“厚德博学、明理尚农”。另一类则将传统优势学科的职责和与培育人才的使命结合起来,如北京林业大学的校训“知山知水,树木树人”和东北林业大学的校训“学参天地,德合自然”。
在《报告》中,提到的民族类院校有14所,在对14条校训的统计中,有2条具有民族类院校特色,约占14%。一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校训“美美与共,知行合一”,寓意不同民族间要相互尊重、欣赏对方的文化;二是西藏民族大学校训“爱国,兴藏,笃学,敬业”,反映出西藏地域的本土特色。
艺术类院校专门培养戏剧、音乐、美术、戏曲等方面的人才。在对20所艺术类院校校训的统计中,有16条校训鲜明地体现了艺术类院校的特色,占样本的80%。如中央戏剧学院的校训“求真、创造、至美”,上海戏剧学院的校训“至善至美”等,均体现出对艺术至美的追求。还有将艺与德结合起来的,如北京舞蹈学院的校训“文舞相融,德艺双馨”,广州美术学院的校训“先学做人,再事丹青”等。
体育类院校,指以体育事业、体育教育为核心与发展方向的高等院校,《报告》中共提到14所体育类院校。在这些校训中,有13条具有体育类院校特点,约占93%。如首都体育学院的校训“以挑战者精神拼搏创新”,成都体育学院的校训“行健不息,积健为雄”,均体现出更高更快更强、勇于拼搏的特点。
根据前文的考察,笔者将样本中的不同类型高校(不含综合类)与具有特色的校训比例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十类不同专业类型院校的校训中,有三类院校的特色校训比例大于50%,有四类小于50%。政法、艺术、体育类院校的校训普遍具有专业特色,而理工、财经、农林、民族类院校的校训则大多缺乏专业特色,师范、语言和医药类的专业特色在校训中体现的也不够鲜明。这一部分共抽样调查校训204条,其中具有专业特色的有90条,约占44%。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有些高校校训突出了办学理念、学校特点,而有些高校的学科优势、办学特色,在校训中并没有充分地凸显出来。
四、高校校训趋同现象分析
從整个语料库来看,在统计的2480条校训中,雷同现象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形式相同、内容相似两方面。下面就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校训中的趋同现象。
(一)从形式来看
对获取的原始语料进行统计,发现高校校训的形式不够丰富,最短的为两个字,如北京交通大学的校训“知行”,最长的是郑州大学的校训“明时风,达治体,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厉奋进,竭忠尽智,扶危邦,振贫民”,共28个字。不过,高校校训绝大多数集中于四词八字与两词八字两种形式。此外,四字、三词六字形式也占有一定比重。具体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绝大多数校训字数为偶数,由于多数来自中国传统典籍,且传统文化讲求对仗,所以格式对称工整,表达简洁凝练。另一方面,校训形式有一定的雷同,两词八字式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四词八字式和两词八字式之和在所有校训中的比例超过了80%。因此,就形式而言,校训显得有些单一。
(二)从内容来看
通过ACESS软件查找重复值功能,对语料库中的2480条校训进行查找,发现有383条校训都能在语料库中分别找到与它完全相同的项,有完全重复项的校训在所有校训中约占15.4%。具体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在所有校训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共16次。以它为模板进行复制或个别改动的校训也不在少数,如“勤奋、求实、团结、创新”和“勤奋、团结、求实、创新”分别出现两次,两者除顺序不同外,内容完全相同。再如:“团结、勤奋、求是、创新” 和“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分别出现两次,只是更改了其中的某一词语。北京印刷学院的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勤奋”,中央财经大学的校训“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等,相似性程度都很高。
从词频统计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从高频词来看,“厚德”的词频为419,约有16.9%的高校校训使用了该词;“创新”的词频为374,约有15%的高校校训使用;“博学”的频率为356,约有14.4%高校校训使用。在关键词词库中,通过1718条词条、8749次累计词频数,可计算出平均词频数约为5.1。由此看出,我国校训的用词重复率较高。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高校校训词频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趋同现象。究其原因,从形式方面来讲,高校校训与标语口号类似,多采用具有鼓舞、激励人心的简短句子,四词八字与两词八字形式言简意赅、凝练有力,因此很受欢迎。从内容方面来讲,高校校训具有激励性、正面性、引领性、示范性的作用,而且多来自大家耳熟能详的传统经典,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其相似度较高。
高校校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既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反映着时代的精神,成为高校教育理念、办学方向的显著标识。不过,毋庸讳言,我国高校校训目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缺乏学校特色,仿效之风盛行,相似度较高,个别校训词语华丽而内容空泛。本文认为,在以后的校训建设中,在以传统经典为依托的同时,应与学校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如办学历史、优势学科、地理位置等,突出学校特色,彰显教育理念,还可以借鉴西方校训的精华,为我所用。总之,要突破思维局限,增强创新意识,不是只把“创新”作为校训的标签,而是把它落实在校训确立的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潘远斌.中国大学校训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 2014,(4).
[2]金以林.近代中国大学研究:1895~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3]郑秀花.中国传统经典家训词频统计与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5,(3).
[4]赵德国,蔡言厚,党亚茹.2018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