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带一路”需求的复合型俄语人才跨界培养的思考

2019-08-09杨春蕾

山西青年 2019年10期
关键词:俄语外语跨界

杨春蕾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一、引言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连接着64个国家,其中俄语国家包括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5国,以及白俄罗斯等其他6个前独联体,总共12个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推进,凸显了我国对俄语人才,尤其是复合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需求情况,探讨复合型俄语人才跨界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对俄语人才进行“跨界”培养的思考。“跨界”的英文名称为trans-boundary或interdisciplinary,跨界教育就字面而言,“跨”字表示跨越于传统学科之间或跨出传统学科之外的教育教学,其基本含义是打破学科壁垒,把不同学科理论或方法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研究或教育活动,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或教育领域参与及合作为特征。(刘仲林 1993:38)

二、复合型外语人才跨界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人才的需求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战略的“五通”是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人民日报 2015-03-29:004)“一带一路”战略“五通”所涵盖的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资本、货币、贸易、文化、政策、民族、宗教等,无一不需要高等教育提供人才支撑。(周谷平 2015:5)“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设施联通领域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主要包括项目基建工程、建筑材料、电力能源、交通通讯等技术领域的技术专业型人才;二是保障贸易畅通、资金融通领域的财务金融、会计、管理、贸易、物联等经济领域的金融专业人才;三是保障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和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国情、法律、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人文社科型人才;四是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复合型外语人才跨界培养的必要性

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启教育改革”和“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等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前沿课题。(张乐天 2013:9)当下在国内外语院校中,无论是独立的外国语大学,还是综合类和理工类的外语院系,一直都在努力改变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面对俄语人才“过剩”和在人才招聘市场上遭遇的“冷落”,一些俄语院系开始实行应用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比如笔者所在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就是应用型外国语高校。我们学校对外语人才的培养突出“三个核心能力”,即“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赵海峰 2009:54)其重心是以外语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为主。

(三)复合型俄语人才跨界培养的可行性

复合型俄语人才跨界培养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俄语专业的学生是否已经具备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学生自身的意愿、能动性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资源和信息技术保障。目前,高校俄语专业的学习在大多数省市都始于大学一年级,也就是俄语零基础入学。东北地区有部分中学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普及俄语教育,对这些学生而言,他们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中级俄语水平。因此,经过大学阶段一年的集中学习和提升,从大二开始,学生的俄语水平完全可以满足“外语+专业”的跨界培养目标。但是大部分高校俄语专业的学生是零起点学习俄语,因此,要在大一、大二阶段集中强化培训他们的俄语基础知识,使其能在两年之内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和知识。“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级考试”是衡量学生俄语水平的主要标准,也是用来考察能否具备跨界培养基础和条件的硬性指标,近几年大多数院校的四级通过率平均为85%以上,有近30%左右的高校通过率为100%。俄语专业四级考试的高通过率表明:学生通过两年的集中学习,完全可以具备跨界培养的基础和条件。

为了调查俄语专业学生关于“俄语+专业培养”的意愿和能动性,笔者分别对理工类高校(华东石油大学)和综合性高校(山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的俄语专业以及外语类高校(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俄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是否愿意接受跨专业教育?”和“除了你在学的俄语专业之外,你还想选择哪些专业?”,其中的专业选择分别为:理工科或技术类实用专业;经济管理、贸易、会计等专业;双语言专业;以及其他专业。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6份。在收回的256份问卷中,有248份问卷对“是否愿意接受跨专业教育”持肯定的态度,占总数的96.875%,而不愿意接受另一种专业教育的共7份,占总数的3.225%。在248份愿意接受另一门专业教育的问卷的选择结果如下:

128名学生选择理工科或技术类的实用专业,占51.61%;66名学生希望学经济管理、贸易、会计等专业,占26.61%;37名学生渴望再学好英语专业,占14.91%;17名学生有意愿学其他专业,占6.85%。除此之外,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教育”、“幕课”、“微课”等先进教学手段及网络远程教育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和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广泛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学习和掌握另一门专业。由此可见,外语院校为俄语专业的学生提供另外一门专业的方式是受学生欢迎的,也是可行的。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外语院校“俄语+专业”复合型俄语人才跨界培养已迫在眉睫。本文认为,俄语院校在汲取“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除了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上平衡“俄语”和“专业”的关系外,更重要的是突破各种“界限”,构建“跨界”俄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一带一路”战略在俄语国家的顺利实施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三、复合型俄语人才跨界培养思路

(一)跨学科界“校内共享”人才培养

跨学科界就是走校内学科共享的融合培养之路,首先要打破专业、学科之间的界限。综合类高校和理工科高校的俄语院系可以充分利用本校专业设置多样性的特点,“因校制宜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汪家树 2002:10)破学校内部专业与学科界的隔阂,走文、理专业学科互补共享培养之路,培养“俄语+人文社会科学类”或“俄语+自然科学类”复合型人才,结合“一带一路”对人才的需求,有计划地开设“俄语+经贸”、“俄语+新闻”、“俄语+法律”、“俄语+财会”、“俄语+农学”、“俄语+医学”、“俄语+建筑工程学”“俄语+机械电工学”等等,但要避免以上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还可以借鉴国外大学跨界教育的培养模式,俄语专业与其他专业交叉联合培养,对进入大学前有俄语基础的学生实行1+2+1(1年俄语+2年所选专业+1年实践)或者对零基础俄语专业学生实行2+2+1(2年俄语+2年专业+1年实习)的融合教学模式。在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实行俄语专业和所选专业齐头并进的培养方式,采用俄语和所加专业同等学分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颁发辅修证书或者授予双学位。为了“俄语+专业”的顺利实施,学校要保证俄语和所加专业的师资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选用目标明确、实用性强的俄语和专业教材。

(二)跨学校界“校校联合”人才培养

跨学校界就是走“主体高校、客体高校”合作培养之路,促进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对“一带一路”战略和新的社会形势。对于单纯的外国语高校(主体高校),因为其本身专业设置的局限性与单一性,专业和学科设置主要以各种外语专业和人文社科类专业为主,缺乏“一带一路”所需求的自然科学类的理工科专业,所以它们更要跨出学校界,联合市内、省内具备“一带一路”所需专业的综合性和理工科高校(客体高校),走“客体”和“主体”高校资源共享、合作教学、联合培养之路。

根据“主体、客体”高校实际距离的远近,“校校联合”培养一般有以下三种模式可以选择:一是经过一年或二年的俄语集中学习之后,由学校出面协商,让学生在第二年或第三年到客体高校主修自己所选专业,实行主体、客体院校之间互认学分制,而且合作院校要实施俄语和选修专业同等评价制度;二是邀请“客体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到“主体高校”讲授课程,评价制度和学分由主体高校和任课教师共同进行确认;三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远程教育等先进教学手段进行跨校选课,这种方法如果得以实施和推广,更适合于中外院校的之间的跨界合作,可以直接邀请所加专业的外籍教师进行网络授课。跨校选课的学生在取得相应学分或成绩后,由所选专业的高校颁发辅修证书,达到学位标准的可授予相应的学位。(李清俊等 2007:107)当然要真正实现学校之间的跨界联合培养,不仅需要“主体高校”和“客体高校”的密切配合、紧密合作,还需要当地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协调,需要各高校有共同服务于“一带一路”的意识和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达成共识。

(三)跨社会界“校企携手”人才培养

跨社会界就是走校企合作、工学合作培养之路,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够马上融入工作岗位,能够基本胜任所承担的工作和任务,实现毕业和就业无缝对接。这种跨社会人才培养可以采取“走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

“走进来”是指主体和客体高校定期邀请相关专业的企事业管理人员、政府官员、技术人员或工程师走进校园、走上讲台,给学生讲授相关专业的实践知识、经典案列和实际操作、就业谋划等;同时不定期地邀请一些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家讲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信仰、文化、风俗等国情知识。学生通过专家和学者在社会不同岗位的感受和经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走出去”就是学校为学生提供在相关企事业、政府部门参观、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要做好这一点,主体和客体院校与相关部门建立大学生实训和实习基地尤为重要。一般来说,目前国内的大部分高校都在实行“走出去”的方法。在学生大学的最后一年或最后一学期,安排他们走上社会,走进和自己所选专业相关联的各个单位,用所学知识在不同岗位上进行实际操作和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实习,但学生走出去的时间长短、实习质量、监督过程、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等问题还有待合理地细化和完善,避免流于形式。当然,这种校企合作、工学合作联合培养离不开行业商会、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它们与高校间的密切合作。

(四)跨传统界“创新发展”人才培养

跨传统界就是走创新创业培养之路,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复合型俄语人才。早在2003年,刘仲林就指出“跨学科与创新是一对孪生兄弟,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没有教育创造、创新和跨学科运动的深入发展”,(刘仲林等 2003:8)在2017年5月14日举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中国政府倡议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行动计划》,“实施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四项行动”。(习近平演讲 2017-05-14)

在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新形势下,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凸显出其重要性和时代性。外语高校肩负着既要培养俄语能力强、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创造、创新、创业能力的俄语人才。因此,在对人才的培养方面,提倡“喜新、追新、推新、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上。教师要勇于创新,把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新的观点、新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之中;在授课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敢于产生疑问、大胆假设,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学校首先要建设新的师资力量,引进既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复合型、创新型师资力量;其次是设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激励制度,对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卓有成效的教师和在创新、创业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评价和奖励制度。

(五)跨国境界“国际合作”人才培养

跨国境界就是走国与国之间联合培养之路,为学生提供深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文化风俗、社会和法律制度等的跨国培养之路,在实现教育资源国际共享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在现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俄语和所加专业的机会。2016年8月11日,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指出:“支持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范围内的学历互认机制,实现区域内双边、多边学历学位关联认证”。(教育部文件 2016-07-15)目前“中国教育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波黑爱沙尼亚、老挝等教育部门签署教育领域合作文件”。(教育部文件 2016-07-15)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再一次提到“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习近平演讲 2017-05-14)

一带一路沿线俄语国家经济发展、教育文化水平参差不一。为保障与“一带一路”沿线俄语国家的人才需求对接,首先是国内高校可以尝试与“一带一路”沿线俄语国家跨境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人才,以输入留学和输出留学的方式推动“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在培养模式上采用2+2国际联合办学的模式。其次是建立“一带一路”教育和学术交流平台,吸引各个俄语国家的专家学者进行教育和学术交流,定期互派专任教师到合作办学院校授课,建立推进师资联合培养培训平台。最后是“推动学历学位认证标准连通,推动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承认高等教育资历公约》,支持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范围学历互认机制,实现区域内双边多边学历学位关联互认。

总之,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俄语人才培养喜迎最好的发展空间与新机遇。外语院校如何从“一带一路”的大局出发,消除固步自封的偏见,创新复合型俄语人才的“跨界”培养模式,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践行的新方向。复合型俄语人才跨界培养思路也是俄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期待我国俄语教学能创建“跨界”平台,真正做到院系之间、校校之间、校企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互联互通、联合培养,走破界、跨界、融合、共享、创新的俄语人才培养之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跨学科知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复合型、实用性、技术性的跨界俄语人才。

[ 注 释 ]

①曹坤.用“跨界思维”打造传媒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3):130-133.

②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N].人民日报,2015-03-29(004).

③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教外〔2016〕4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07-15.

④李清俊,王雪敏,田永营.河北省高校实行跨校选课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106-107.

⑤刘仲林.当代跨学科学及其进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01):37-42.

⑥刘仲林,张淑林.中外“跨学科学”研究进展评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09):5-8.

⑦汪家树.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7-11+17.

⑧张乐天.对重启教育改革议程的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3(03):5-9.

⑨赵海峰.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研究——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9):54-55+81

⑩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4-9+22.

猜你喜欢

俄语外语跨界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浅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俄语教学质量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跨界通平台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跨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