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賓組龜腹甲首刻卜辭契刻位置研究

2019-08-09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19年0期
关键词:次序甲骨

何 會

(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

釋讀和研究卜辭時,卜辭在甲骨上排列分布的先後次序,往往是我們首先要解决的問題。然而殷墟賓組甲骨卜辭不僅數量大,内容豐富,且龜骨並用,卜辭文例也十分複雜多變,尤其是一版多卜的龜腹甲上更是如此。在賓組龜腹甲上,同卜一事的卜辭,除常見的左右對稱外,還有上下對稱、斜向對稱、三角對稱等多種契刻方式,另外,同一版龜腹甲在使用時又存在反復、多次利用的情况,正如李達良在《龜版文例研究》中指出的卜龜“每次承用前次之餘位,往往後刻之辭跨於先刻者之上”,①李達良:《龜版文例研究》,《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文史叢刊乙種之二》,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1972年,頁87—88,又收入宋鎮豪、段志洪主編:《甲骨文獻集成》第17册,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這些因素往往使賓組龜腹甲卜辭看上去較爲“混亂”。因此,對於一版多卜的賓組腹甲上的卜辭來説,目前很難找到統一的釋讀規律,要進一步探討殷人的契刻習慣、用龜原則以及占卜制度等方面的問題,找到一版龜腹甲上卜問時間最早的那條卜辭,即我們這裏所謂“首刻卜辭”的契刻位置,弄清龜腹甲最先啓用的部位和啓用時間,就顯得尤爲重要。

首刻卜辭,是林宏明在其博士論文《小屯南地甲骨研究》中首先提出的概念,他説:

甲骨卜辭經常需要,針對一件事情正反對貞、選貞、多次卜問,很多卜辭因爲内容和之前卜問的内容相關,爲了避免重復而以較省簡的形式出現。在這種情况下,可以發現有些卜辭顯然就是某一群卜辭中較早卜問的句子,它的刻辭比較完整,對於理解一組卜辭來説,它起着帶領的作用,筆者把它稱爲“領句”。由“領句”所帶領的卜辭稱爲“附屬卜辭”,“附屬卜辭”的形式經常比較省略。①林宏明:《小屯南地甲骨研究》,臺灣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3年,頁103。

同時,林文還指出:

具有領句性質的卜辭中,有一種比較特别,它應該是這版胛骨中最早契刻的卜辭,它在被契刻時通常全版還尚未契刻其他的卜辭,所以它的契刻位置比較固定。②林宏明:《小屯南地甲骨研究》,頁115。

我們這裏所説的首刻卜辭,不一定具有領屬的性質,只要是這版龜腹甲上最早契刻的卜辭即可,也就是説,它在被契刻時通常全版還尚未契刻其他的卜辭。然而首刻卜辭在賓組腹甲上的具體契刻位置却不固定,考慮到賓組腹甲的實際使用情况,我們以甲橋上下兩端爲界將腹甲的刻辭區域大致劃分爲上、中、下三部分(見下圖),並按類組③文中賓組卜辭類組的劃分主要依據黄天樹先生的分類標準。參見黄天樹:《殷墟王卜辭的分類與斷代》,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的不同分别加以討論。

一、賓組一類

賓組一類腹甲上的首刻卜辭,一般位於腹甲近邊緣處,但具體位置不固定。下面以幾版較完整且先後次序較明晰的龜腹甲爲例,來探討首刻卜辭的具體位置,從而爲那些一版雜卜或殘缺不全的腹甲上卜辭次序的排列提供一定的參考。如:

(1d)翌乙丑勿酒。一

(1i)翌乙丑其雨。

(1j)翌乙丑不雨。 (《合集》①爲行文簡便,文中出現的著録書及工具書一律用簡稱。《甲骨文合集》簡稱《合集》,《甲骨文合集補編》簡稱《合補》,《殷虚文字乙編》簡稱《乙》,《殷虚文字乙編補遺》簡稱《乙補》,《山東博物館珍藏甲骨墨拓集》簡稱《山東》,《甲骨文合集釋文》簡稱《合集釋文》,《醉古集——甲骨的綴合與研究》簡稱《醉古集》等。952正)

由卜辭間的邏輯關係看,此版是“自上而下”依次卜問的。首刻卜辭位於右前甲,即本版最早啓用的部位。從内容上看,應該都是“壬戌”日的卜問。卜辭首先卜問是否要對唐舉行祭和伐祭,接着再卜問是否還要對其施行祭、酒祭,然後卜問是否對咸戊和學戊舉行祭,最後因要舉行祭祀活動,所以關心當時的天氣狀况,故連帶卜問是否會下雨。

(2g)甲戌卜,内(反面)貞:祖乙孽王。一 二

(2h)祖乙弗其孽王。一 二告 二

(2i)貞:祖乙孽王。一 二 三

(2k)貞:專。(《合集》880正)

由卜日干支“乙卯→辛酉→甲戌”可知,此龜版最先啓用的部位爲中部的右甲橋下端,然後再轉而“自上而下,先外後内”依次遞用。

從卜辭的干支次序來看,此版的首刻卜辭位於腹甲下部,但整版卜辭的問卜次序並非“自下而上”依次進行,而是“先用下,次用上,再用中”。

再舉以下諸例:

《合集》203正、《合集》5439正,由序數“一 二”的位置可知,首刻卜辭位於右前甲上端,腹甲是“自上而下”依次遞用的。

《合集》904按卜日干支排列,次序爲“辛巳→癸未→甲申→丙戌(反面)→戊子(反面)”,“辛巳卜,貞:酒我報大甲祖乙十伐十牢”一辭,即首刻卜辭位於腹甲上部,右前甲上端,整版的使用次序爲“先用上部,次用下部,再用中部”。

《合集》945干支先後爲“癸未→癸巳→丁酉→辛亥”,首刻卜辭“癸未卜,(反面)貞:翌甲申伐自上甲”,位於腹甲下部,右後甲下端近邊緣處。整版“先用外,後用内”。

《合集》6571正干支先後次序爲“辛丑→壬寅→甲辰”,首刻卜辭“辛丑卜,貞:今日子商其敢基方缶,。五月”,位於腹甲上部,右首甲至前甲處。

《合集》6647正干支次序爲“壬申(反面)→甲戌→乙亥→戊戌”,可知首刻卜辭位爲“壬申卜,争(反面)貞:王夕出”,位於右後甲上端近千里路處。

《合集》6834正干支次序爲“壬子→癸丑→庚申→辛酉→癸亥→乙丑→丙寅”,首刻卜辭“壬子卜,争貞:自今日我”,位於右首甲。

《合集》11893干支爲“乙未→丙申→辛亥→壬子”,此版上的卜辭均位於腹甲下部,其首刻卜辭“乙未卜,永:其雨”,位於右尾甲上。

《合集》12973爲整版卜雨之辭,除《合集》所綴外,之後鍾柏生在《臺灣地區所藏甲骨概况及合集12973之新綴合》中又加綴了臺灣某收藏家所藏的甲骨,在丙篇補遺中張秉權又加綴了乙621、乙補5318、乙補229,①魏慈德:《殷墟YH一二七坑甲骨卜辭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1年,頁44。至此腹甲基本完整。卜辭的干支次序爲“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壬申→癸酉→乙亥→丙子→丁丑”,首刻卜辭“辛酉卜,貞:翌壬戌不雨,之日夕,雨,不延”,位於右首甲上。因卜問内容一致,卜甲的使用次序也十分清晰,“先外後内,先疏後密,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依次而進。

《合集》14153正雖有殘缺,但仍可知也是整版卜雨。干支次序爲“丙寅→丁卯→戊辰→己巳→辛未→壬申→甲戌→乙亥→丙子”,首刻卜辭“丙寅卜,[:翌丁]卯帝其令雨”,位於右首甲。整版也因内容一致,次序清晰,“先外後内,先疏後密,外部自上而下,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而進。

《合集》13505正上有三組成套卜辭,它們的干支次序爲“丁酉→戊戌→己亥”。這三組卜辭分别按照“自上而下”的次序卜問。由干支和序數的位置可知首刻卜辭“丁酉卜,争貞:乎(呼)甫秜于,受有年。一”,位於右前甲等。

由此可見,賓組一類龜腹甲上的首刻卜辭,多位於腹甲上部近邊緣處,即貞人拿到一版腹甲後,一般先從這一部位開始使用。但同時腹甲的使用又是比較靈活的,既可以先用上部,也可以先用中部,還可以先用下部。就整版而言,腹甲的使用又具有跳躍性,存在“先上,次下,再中”或“先下,次上,再中”等用例。因此,有些釋文不顧客觀實際,徑直“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來釋讀此類卜辭的做法是極不可取的。

二、典 賓 類

典賓類龜腹甲上的首刻卜辭,位置與賓組一類相似,多位於腹甲上部近邊緣處,如《合集》466、《合集》1657正、《合集》4855、《合集》5637正、《合集》18800等腹甲上僅有一組成套卜辭,由它們序數的先後次序可知,首刻卜辭位於右前甲上,整版“自上而下”依次遞用。但多數卜甲上的卜辭内容駁雜,首刻卜辭雖位於腹甲上部,但並不等於整版便“自上而下”刻寫,如:

(4c)貞:王比望乘。四

(4d)貞:王勿比望乘。四

(4g)王惠出徝。四

(4h)王勿隹(唯)出徝。四

此版從卜日干支“乙卯→丁巳→庚申”次序來看,刻辭時應先用上部,次用下部,最後用中部。首刻卜辭雖位於龜版上部的右首甲處,但整版並未按照“自上而下”的次序依次卜問。

(5a)庚辰卜,賓貞:朕芻于鬥。一

(5c)貞:朕芻于鬥。二

(5i)壬辰卜,争(反面)貞:翌乙未其燎。一 二

(5j)翌乙未勿卒燎。一 二 (《合集》152正)

由干支“庚辰→辛巳→壬辰”和序數的位置可知,首刻卜辭位於右前甲,即腹甲上部,就目前此腹甲上殘存的卜辭來看,整版卜問次序應爲“先外後内”,外部“自上而下”依次遞用。

(6c)貞:翌壬辰不其雨。一

(6g)辛丑卜,賓貞:翌壬寅其雨。一 (《合集》12921正)

由卜日干支“辛卯→壬辰→辛丑”可知,首刻卜辭位於右前甲上,即腹甲上部最先啓用。但整版也並未按照“自上而下”的次序依次卜問。

也有先用中部的,如:

這是一版近乎完整的大龜腹甲,但其上僅有三條卜辭,分别位於左右甲橋下端和右尾甲近千里路處。從卜辭内容的關聯來看,位於右甲橋下端的“壬午卜,貞:伐上甲十五,卯十小牢”大概是首刻卜辭,所以,此版最先啓用的部位爲中部。

(9a)己卯卜,争貞:王乍(作)邑,帝若。我从之唐。一 二 三 二告 四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 二 三 二告 四 五 六 [七]八 九 十 一 二

(10a)貞:王曰之舌。一 二

(10b)勿曰之。一 二

(10d)惠幽牛又黄牛。一 二告 二 (《合集》14951正)

這三版都是僅甲橋處刻有卜辭,可確證典賓類腹甲也有先用中部的情况存在。

此外,還有先用下部的,如:

(11f)貞:于黄奭燎。一 二 二告

(11g)貞:方帝一羌二犬,卯牛。一

(11h)貞:勿方帝。一 二告

李達良將此例列爲第七式“由下逆行而上,左右對稱,平行逆上”,①李達良:《龜版文例研究》,《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文史叢刊乙種之二》,頁21,又收入宋鎮豪、段志洪主編:《甲骨文獻集成》第17册。但他忽略了刻於背面的“壬戌卜,争”這一前辭,將與其相承的刻於千里路兩側的命辭“貞:王祼鼎伐/王祼勿伐”置於“庚戌”卜之後,是不可取的。由卜日干支“庚子→庚戌→庚申→壬戌”繫聯可知首刻卜辭雖位於腹甲下部,但整版卜問次序應爲“先外後内”,外部“自下而上”依次遞用。又如:

《合集》914正由卜日干支“癸丑→壬戌(反面)→癸亥→丙子(反面)”可知,首刻卜辭位於尾甲上,整版使用次序爲“先用下,次用上,再用中”。

《合集》10408正據干支次序“癸卯→甲辰→戊午→己未”可知,首刻卜辭爲“翌癸卯其焚□擒。癸卯允焚,獲兕十一、豕十五、虎□兔廿”,位於右尾甲上,即腹甲下部。

《合集》14128正依干支次序“癸未→丙戌→庚子”可知,首刻卜辭“癸未卜,争貞:生一月帝其强令雷”,位於腹甲下部,整版基本是“先用下,次用上,再用中”。

由此可見,典賓類卜人在用龜時也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既可以先用上部,也可以先用下部,還可以先用中部。同時,就整版而言,卜辭契刻也較爲靈活,並不一定均按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原則依次遞用。

三、賓組三類

賓組三類腹甲完整的不多,其問卜次序,董作賓在《大龜四版考釋》②董作賓:《大龜四版考釋》,《安陽發掘報告》1931年第3期。中已作了很好的總結,我們不再贅述。現在主要討論一下首刻卜辭的情况,因此類腹甲少有完整者,所以只能從殘缺不全的甲骨來推測,先看腹甲中部和下部卜辭的

情况:

(12c)丁亥卜,争貞:王往于田。七月。一

(12d)庚寅卜,争貞:翌丁酉禱于丁三牛。一

(12f)戊申卜,争貞:王往休。一 (《合集》22+《合集》10520②黄天樹先生綴合,參見氏主編:《甲骨拼合續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11年版,第327則。)

此版綴合後,爲完整的右後甲殘片,從卜辭的卜日干支和月份來看,最先卜問的是甲橋下端的“己酉”一辭,即此版最先啓用的部位爲腹甲中部。

(13b)戊寅卜,貞:彈延夷。七月。二

(13e)辛巳卜,貞:令衆禦事。二

(13i)貞:翌丁亥易日。

此片先由蔣玉斌綴合,③蔣玉斌:《蔣玉斌甲骨綴合總表(300組)》,第176組,先秦史研究室網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305.html,2011年3月20日。後李愛輝加綴《合集》2551④黄天樹主編:《甲骨拼合四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16年版,第956則。。據卜日干支“丁卯→戊寅→己卯→辛巳→癸未→甲申→丁亥→壬辰→癸巳”的次序和月份可知,“丁卯卜,貞:望多方一示乍。七月”爲較早卜問的,位於腹甲下部,右後甲下端近邊緣處。

(14g)三百羌用于丁。三

《合集》295+《合集》340由蔡哲茂綴合,①蔡哲茂:《甲骨綴合集》,臺北:樂學書局1999年版,第354組。後林宏明加綴《合補》4469,②林宏明:《契合集》,臺北:萬卷樓2013年版,第100組。李愛輝又加綴《山東》197,③李愛輝:《甲骨拼合第352—353則》第353則,先秦史研究室網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6439.html,2016年7月6日。綴合後可得一較爲完整的右後甲。從卜日干支及月份可知,“丁酉”條爲最先卜問的卜辭,位於腹甲下部,右後甲底端近邊緣處。

《合集》296+《合集》10048由蔡哲茂遥綴,①蔡哲茂:《甲骨綴合集》,第312組。後李愛輝又加綴《合集》7836。②黄天樹主編:《甲骨拼合四集》,第951則。由卜日干支次序“己卯→壬午→甲申→乙酉→丁亥→戊子→壬辰”可知,最先卜問的内容位於腹甲中部,右後甲近甲橋處。

由三辭的干支次序可知,位於腹甲中部,右後甲近甲橋處的“己巳卜,貞:令省在南廩。十月”是先於它辭卜問的。

《合集》17168與《合集》17171爲林宏明綴合,③林宏明:《醉古集——甲骨的綴合與研究》,第208組。後黄天樹、李延彦加綴《合集》17170④黄天樹主編:《甲骨拼合續集》,第328則。。綴合後可知“乙亥卜,争貞:惠邑、並令(葬)我于。[十]一月”條是較早占卜的内容,位於腹甲中部,右前甲下端近甲橋處。

再看上部和中部卜辭的情况:

(18b)貞:其从王古。

(18c)己丑卜,賓貞:今早⑤“早”字從陳劍釋,見陳劍:《釋造》,《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綫裝書局2007年版,頁150—162。商。二

這版腹甲的後甲和尾甲已缺失。《合集釋文》簡單地按照“甲子→壬午→己丑→甲午→丁巳”的次序釋讀卜辭,忽略了“壬午”和“丁巳”同在三月的事實。從“壬午到丁巳”有三十六日之久,這是不符合殷代曆法的,“丁巳到壬午”總共二十六天,可以安排在一個月内。因此,我們對卜辭的釋讀次序作了相應的調整。從卜日干支來看,位於腹甲中部,右前甲近甲橋處的“甲子卜,賓貞:酒(?)在疾,不从王古”是現存卜辭中較早卜問的。

類似的《合集》339與《合集》6僅尾甲殘缺,其最先卜問的卜辭也都位於腹甲中部近邊緣處。此外,賓組三類腹甲的首甲已基本成爲獨立的刻辭區,上面經常會刻有卜辭,但它們的卜問時間却相對較晚,如:

(19d)貞:不[隹(唯)]孽。十三月。

《合集》5080與《合集》17331、《合集》9572爲林宏明綴合,①林宏明:《契合集》,第84組。後筆者加綴《合集》16399與《合集》17464兩片,①黄天樹主編:《甲骨拼合續集》,第459組。蔣玉斌又加綴《合集》9583。②蔣玉斌:《蔣玉斌甲骨綴合總表》第287組,先秦史研究室網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2305.html,2011年3月20日。其中“戊子卜,賓貞:王往逐于沚亡災。之日王往逐于沚,允亡災,獲八”是首甲上的卜辭。辭例較爲完整,記有驗辭,周圍有界劃綫。但從卜日干支、月份以及與它辭的關係來看,它的卜問時間相對較晚。

(20a)癸亥卜,争貞:翌辛未王其酒河,不雨。一

(20c)貞:今日其雨。十一月在甫魚。一

此版由林宏明綴合。③林宏明先將《合集》7897與《合集》14591綴合,見林宏明:《契合集》,第195組;後又加綴《合集》16021,見林宏明:《甲骨新綴第429例》,先秦史研究室網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3245.html,2013年9月5日。記有卜日干支的兩條卜辭貞問的焦點都與天氣有關,關心是否會下雨。這大概與當時天氣狀况不太好有關,這種情况只能是短暫的,不會持續太久,因此,兩次占卜不應相距太遠,應是“癸亥”日的卜問先於“乙亥”日,而非“乙亥”日先於“癸亥”日,即首甲上卜辭的卜問時間要晚於前甲上的卜問時間。

(21a)癸丑卜,賓貞:翌乙卯易日。之日,允易日。二

(21c)貞:毋往,不若。一

《合集》8039與《合集》13308爲李延彦綴合,④黄天樹主編:《甲骨拼合續集》,第574則。後蔣玉斌又加綴《合集》16353。⑤蔣玉斌:《甲骨舊綴之新加綴》第12組,先秦史研究室網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4887.html,2014年12月25日。從卜日干支可以確知“乙卯”日的卜問晚於“癸亥”日。而“乙卯”日的卜問也恰恰位於首甲上。類似的又如大龜四版之一的《合集》557,它的首甲上也刻有卜辭,由卜辭的干支和月份可知,卜問的時間也較晚。可惜的是,腹甲中部近邊緣的卜辭均已缺失,我們無法斷定首刻卜辭的具體位置。

最後,我們來看《合集》11546,這是一版接近完整的大龜腹甲,整版均爲卜旬之辭。董作賓對卜辭月份做了如下安排:①董作賓:《大龜四版考釋》,《安陽發掘報告》第3期,1931年,又宋鎮豪、段志洪主編:《甲骨文獻集成》第6册,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頁100。

十月 癸酉

十一月 [癸未] 癸巳 癸卯

十二月 癸丑 [癸亥] 癸酉

十三月 [癸未] 癸巳 [癸卯]

一月 [癸丑] [癸亥]

二月 癸酉 癸未 [癸巳]

三月 [癸卯] [癸丑] [癸亥]

四月 癸酉 [癸未] 癸巳

五月 癸卯 癸丑 癸亥

可見,此版的首刻卜辭爲十月“癸酉”日的占卜,位於右後甲下端近邊緣處,即本版最早啓用的是腹甲下部。

綜上所述,我們有理由相信,賓組三類腹甲的首刻卜辭一般位於腹甲中部或下部近邊緣處。也就是説賓組三類的卜人在用龜時,一般最先啓用中部或下部,極少先用上部,這與賓組一類和典賓類卜辭的情况有所不同。

四、結 語

本文主要研究了賓組腹甲刻辭文例的一個小問題——不同類組首刻卜辭的分布情况。經過本文的討論,我們得出以下三點認識:

首先,賓組卜人在用龜時,呈現出由初期先用上部爲主到後期先用下部、中部爲主的演變趨勢,這符合殷人用龜的總體發展趨勢,爲腹甲最終形成“自下而上”的刻寫規律奠定了基礎。

其次,賓組卜人用龜靈活多變,腹甲最先啓用的部位不固定。但通過上文的討論我們不難發現,同一占卜主題的卜辭,在契刻時,規律性往往較强。這就要求我們在釋讀卜辭時,必須以卜辭的内容爲依據,先將同一占卜主題的卜辭按先後次序排列在一起,然後再看它們在腹甲上的分布情况。這樣才能更合理、科學地釋讀卜辭,避免出現因果顛倒、事件相混、關係不明的情况。此外,賓組還有較爲特殊的一個群體——賓組類。此類卜辭數量不多,内容簡單,多爲卜雨之辭,雖書體風格别具特色,但在腹甲上的占卜次序却十分清晰,多先外後内,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依次卜問。這大概與卜辭的占卜内容較單一有關,它們“很可能是當時和天氣關係密切職司的專門問卜,由專人刻辭而和其他賓組的刻工不同”。①林宏明:《醉古集——甲骨的綴合與研究》,頁517。這也從一個側面説明同一占卜主題的卜辭,在腹甲上的問卜次序是比較規律的,體現了殷人事事分明、有條不紊的占卜原則。因此,對於一版雜卜(占卜主題不同)的卜辭,應根據其占卜主題的不同及卜辭間的内在邏輯來排列釋讀次序,不能整版而論。

最後,明確賓組首刻卜辭在腹甲上的分布情况,對卜辭的理解顯然有實質性幫助,也有助於學者進一步探討殷商時期的占卜制度,並利用這些材料來研究當時的歷史與文化。

猜你喜欢

次序甲骨
基于造字机理的甲骨字生成技术研究
21世纪以来的甲骨缀合
汉语义位历时衍生次序判定方法综观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在中国古代,每年哪个月为第一个月
《甲骨春秋——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简介
比高矮
生日谜题
商代甲骨档案的农业研究价值
刻在甲骨上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