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生真相

2019-08-08姜雯

南风窗 2019年16期
关键词:学伴小南南风窗

姜雯

外国留学生风波又起。 7月23日,北京某媒体报道了加纳籍留学生霸座被强行带离,并在标题打上“无关身份只关规则”。但真的无关身份吗?

从山东大学为外国留学生寻找“异性”学伴、招募25名中国学生志愿者轮流照顾住院留学生开始,外国留学生议题持续发酵。7月9日,一名外国留学生骑电动车违规载人并对警察推搡咆哮,仅考虑“批评教育”了事。首都师范大学误传游泳馆仅对留学生开放。

一时之间,中国高校有关留学生的争议四起。

亦有一些较为理性的讨论,如高校对外国留学生的优待政策、奖学金的增加幅度、“双标”的招生条件、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公平性等。持续的舆论之下,教育部表示,来华留学生在教育质量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监督检查治理整顿,中外学生一视同仁。

留学生霸座的新闻看似中立“无关身份”,但背后似乎又有一些微妙情绪。“霸座”是不是新问题?为何外国留学生霸座在这个时间点会成为新闻事件?这些新闻报道是否忽略了什么?

《南风窗》记者走访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暨南大学,采访了来自越南、印尼、巴基斯坦、也门、澳大利亚、亚美尼亚等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以及中国学生、中国留学生和老师,试图了解外国留学生是不是真的过得那么“爽”?

“霸座新闻”没有告诉我们的事

留学生在华,其实会面临很多困难,很多留学生表示语言是首要障碍,其他还有融入、饮食、教学等问题。

中山大学一名巴基斯坦籍的商科博士生说,他的课程是英文授课,教材也全部都是英文,但课堂上老师有时仍会用中文讲课,因此大部分内容他都需回去自学。他的宿舍里贴满了学习中文的便利贴,门、衣橱、书架、冰箱、厕所都是各类词汇,他还有一个A4大小非常厚的笔记本写满了中文字、词、句,但他的中文仍然不好。“我也没有中国朋友。”他看起来有些忧郁。

来自柬埔寨的Visal在母国就学过汉语,也曾来中国交换学习,因为喜欢中国遂决定来华留学,但申请了2年才申请到去中山大学的机会,第一年学完汉语就通过了HSK五级考试。他的汉语讲得很好,但他说进入学系专业课时仍然吃力。“我有很多朋友都因此选择回国或转学。”

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习4个月汉语课程、即将进入暨大医学院的一名孟加拉籍学生告诉《南风窗》记者,她到目前为止还没交到中国朋友。“中国人很好,但可能太害羞了,所以看到我们会闪躲。”而因为宗教和饮食习惯的差异,在外就餐开销很大,“我每天需要花很多时间在自己煮饭上”。

而一名刚念完汉语,正要进入华南师范大学读本科的埃塞俄比亚籍自费留学生说,学校只保证奖学金生的住宿,学校说华师的宿舍满了,她要在外面自己解决住宿。但很多房东都不愿租房子给外国人,住房问题让她十分困扰。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南。

“我觉得压力很大,因为中国学生太认真了。”加上仍存在的语言障碍,小南平时除了吃饭、洗澡等个人事务外,其他时间都在上课、看书。每学期都要报告学习成绩和研究成果,经审查通过后才能继续领取奖学金。

进入中山大学校园,循着指示牌很容易就找到“留学生宿舍”。在宿舍门口的小卖部遇到越南籍留学生小南,她用带着口音但并不生硬的中文在向店家询问包裹。她很快答应了采访,并领记者进了宿舍。

宿舍简单干净,小南和另一名留学生同住,有独立卫浴并24小时供水,和中国学生的至少4人一间的宿舍相比,这样的住宿条件的确很不错。这栋楼住的全都是拿奖学金的留学生,自费留学生单独住在其他楼。

现在正值暑期,留学生宿舍楼静悄悄的。小南说很多人都回国了,她很快也要走了,但会先去印尼参加一个暑期学校的培训,她的书架上除了贴着学习中文的便条,还有简单的印尼文会话。

小南是文科硕士生,领取的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简称CSC), CSC奖学金涵盖了全部的学费和住宿费,另外每个月补贴3000元生活费,以及每年800元的医疗保险。

来华之前,小南就读于越南最好的越南国家大学,中国大使馆和越南国家大学有合作,每年会有约10个奖学金生来中国留学。无需考试,但需提交申请,申请内容包括学习成绩、英文水平、研究成绩等。

来华第一年是漢语言学习,文科生需要通过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五级,理科生则需通过四级,选择英文授课或汉语水平已达专业标准学习要求的奖学金生可免除。授课时间为1—2年,不通过者不可领取奖学金。

小南的学系大概有二十几个留学生,以东南亚和东亚国家为主,大部分是来读博的,少数为硕士和本科生。通过汉语课程进入学系后,小南就完全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考勤和考试并无差别对待。唯一的差别是他们不用修政治和英文,代以中国概况和高级汉语。

“我觉得压力很大,因为中国学生太认真了。”加上仍存在的语言障碍,小南平时除了吃饭、洗澡等个人事务外,其他时间都在上课、看书。每学期都要报告学习成绩和研究成果,经审查通过后才能继续领取奖学金。

小南说很多留学生都很努力念书,但也有不太认真的学生。有一些自费留学生会在祖国和中国之间做一些生意,以此补贴生活费用,因为持学生签证是不能在中国打工的。

进入学系后没有“学伴”,但小南听说学习汉语时有一些学伴相关的活动,但她没参加过。刚到中国什么也不懂时,学校安排过一名英文系中国学生帮助她,后来他们便成了朋友。

与小南告别后,又在中大的校园里遇到一名巴基斯坦学生用电瓶车载着一名中国学生。他们是理科博士,来自巴基斯坦的Din刚毕业,正在申请中山大学的博士后。他说自己来华之前也拿到了韩国和欧洲的奖学金,在比较了性价比、生活环境、导师,加之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他决定来中国留学。

刘同学和他在同一个导师下做研究,被导师安排帮助Din处理一些文书作业,因为Din的汉语实在不够好。虽然是用汉语授课,但Din说自己只需一头扎入数字和方程式,所以学习上并无太大困难。刘同学已经跟着Din忙前忙后了好几天,“帮他处理完我再回家”。

“他很感激我,但我不是学伴。”

寻找“学伴”

在《南风窗》记者走访各大校园的采访中,并未发现学伴制度,而留学生普遍表示:在课业中没受到特别优待,全部要求都是和中国学生一样,但有些理科学生可以在考试和论文中采用英文而非中文,而学业成绩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奖学金的发放。就汉语言程度来说,文科生普遍比理科生好。

留学生的住宿条件的确比中国学生优渥,留学生的宿舍是和中国学生分开的,而奖学金生和自费留学生亦是住在不同宿舍楼。

那么,在山东大学事件中引发轩然大波的學伴制度,广州高校到底有没有?

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的一名大学生告诉《南风窗》记者,学伴制度不是学校强制推行的。因为翻译学院承担了教授汉语预科的任务,2018年第一次试行了学伴活动,而当时也是因为中山大学迎来第一届东南亚“一带一路”的本科生。

学伴面向整个珠海校区招收,采用一对一制度,但并没有特别规定性别,最后随机根据学生情况配对。分配到学伴以后,2018年采取的是“室友制”(2019年取消),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住同一间宿舍,平常不一起上课,但私下交流,了解彼此的文化。

事实上,学伴制度并没那么妖魔化。一位来华的澳大利亚交换生说,他们学校也有学伴制度。新生入学时, 学校会有欢迎日,那时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都会有Buddy(学伴、伙伴)来帮他们适应入学生活。

不过,并不是每个留学生都有学伴。 2018年有一百多个留学生,但报名的中国学伴大概只有一半。学伴只在留学生学习汉语预科时有,留学生通过HSK考试进入学系后便不会再有学伴了,但很多学生彼此之间仍会维持很好的朋友关系。

曾经当过柬埔寨留学生学伴的李姓同学告诉《南风窗》记者,他和留学生相处得很好。上完课回到宿舍,有时会陪他看看带拼音的故事书,两人一起去食堂,自己会教留学生看菜单,有时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在附近逛一逛。

李同学表示,在一年的相处过后,留学生的中文水平有很大提高,而大部分学伴也和留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前留学生对欧美的了解比较多,但现在对中国有了更全面和充分的理解。李同学说自己也产生了很大变化,东南亚文化和中国文化相当不同,在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他说自己从留学生身上学到了乐观和随性的生活态度,还跟着室友学起了吉他。

对于留学生质量问题,李同学说:“东南亚来的留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和中国学生比也有些距离,但总有优秀的学生,真正很差的不多。留学生来中国也不是特别好受,中文和专业学习都很辛苦,也有人因为跟不上而回国。”

中大旅游学院的一名唐姓同学告诉《南风窗》记者,他们学院的留学生比较多,大概有30人左右,因为发现留学生的融入不那么好,所以在今年分年级举办了活动,帮助留学生交中国朋友,志愿者也会得到“公益时”奖励。他们还组织了高等数学辅导班,因为很多留学生有跟不上的问题。 “但不光留学生,中国学生想辅导高数的都可以参加。”

事实上,学伴制度并没那么妖魔化。一位来华的澳大利亚交换生说,他们学校也有学伴制度。新生入学时, 学校会有欢迎日,那时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都会有Buddy(学伴、伙伴)来帮他们适应入学生活。

学校的困境

在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的目标要求下,学校为了达到标准,难免在质和量中无法兼顾。目标要求,到2020年,中国要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

“全国在内地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根据国家战略和发展需要,逐步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来华留学生人员生源国别和层次类别更加均衡合理。”

广西大学商学院一位老师告诉《南风窗》记者,有时候老师也很无奈,学校因为上面的相关考核标准,有招收留学生的配额要求,学校也提供了优质的课程,但有的留学生本身存在很大问题,许多人中文水平差,有时候又不能让他们都不过,所以只能是成绩考核标准下调。

选课的学生,通常一门课来了几次后就再也不出现了。而在考试中,中国学生闭卷考,留学生则优待开卷,还可以要求延长一个小时。即便在这样的优待条件下,很多学生还是无法顺利完成考试。而这些成绩“优惠”其实在各大校园都存在。

一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的学生也告诉《南风窗》记者,人大很早就有留学生了,最多的是韩国留学生,学生素质有好有坏,有的学生出勤率很低,不认真听讲,汉语也不好,有个别的通过作弊的方式完成考试。老师也很反感,但一般不会让留学生不通过。

在一系列的留学生事件发酵、教育部加强管理过后,很多讨论都是关于招生质量和公平性。从英国留学归来的政治专业博士何嫄表示,其实还有更深层的问题没被讨论到。

首先,“公平”原则有其哲学背景,也有不同维度。分数考核是一个过于简化的公平概念,背后没有考虑到如招收留学生的目的、对学生质量的综合评判、多元文化的意义,甚至补偿型公平原则的国际实践,且这些维度不总是协调一致的,需要在冲突中找到平衡。

其次,现有的很多讨论都在回避种族问题。由非洲留学生引起的种族冲突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出现了,80年代末在南京有一次大爆发,这次又被推到风口浪尖。但种族主义不仅是关于非洲与黑人的,而且种族主义在中国的讨论一直缺位,其实有的是无法再逃避,需要正面应对的问题。

而山东大学的“学伴”事件中,另一个引爆点则是“学伴”的女性身份。在后续针对山大女生的污名甚至人身威胁背后,对女性的不尊重也没有得到足够的讨论。

如果我们仅仅是戴着民族主义的眼镜,将所有“留学生”视为无差别的群体,或因此忽略留学生们因语言、文化、身份差异所致的不利处境,那中国“走出去”的这一步,也许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让中国“走出去”

从“山东大学女学伴”到“霸座事件”,“留学生”突然间被推进了公众的放大镜中。然而,博眼球式的新闻,却未必能促进中国社会对“留学生”的理解。

根据《教育部2019年部门预算》,“来华留学生教育”预算为39.2亿元,相比去年增加了18.07%。拿到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学费和住宿费全免,每个月还会拿到一笔生活费,本科生每年30000元,硕士生每年36000元,博士生每年42000元;医疗保险为800元一年。

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覆盖率很高,但《南风窗》记者采访到的奖学金生大部分是硕博士。根据教育部数据,2018年共有6.4万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在华学习,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2.8%。

除了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还有各类奖学金可以申请,其中包括:地方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学校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其他奖学金。各类奖学金申请标准和补助金额不同。

华南理工大学一名博士生告诉《南风窗》记者,据他了解到的广东政府奖学金学费全免,住宿自理,博士每年补助生活费30000元,硕士生每年20000元,本科生每年10000元。华南理工大学还有优秀学生奖学金可以申请,学费全免,住宿自理,博士生每年补助生活费16800元。

近几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外国留学生以更快的速度进入中国。这意味着中国更加开放,和外部世界的交融更为深入。

拥有不同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人们相遇时,难免有“问题”衍生,但如果我们仅仅是戴着民族主义的眼镜,将所有“留学生”视为无差别的群体,或因此忽略留学生们因语言、文化、身份差异所致的不利处境,那中国“走出去”的这一步,也许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猜你喜欢

学伴小南南风窗
月牙花
《南风窗》新媒体营收激增原因分析
小学语文互助式课堂高效教学刍议
学伴相长 学会习得
基于“智慧学伴”的初中数学“评学教一体化教学”
不能什么都吃
我该辞职吗?
《南风窗》 强化教育公平
野菊花
同声传译训练模式下协作化超文本大学英语学习效果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