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伴相长 学会习得

2019-09-10雷胜华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

雷胜华

摘要: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量以爆炸式呈现,学生要想全部学习了解各种各样知识与信息是不可能的事。教育部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其中之一就是学会学习。

关键词:学伴;学习方法;学伴小组

一、开好碰碰车——小组学伴,互助习得

班级中的学习小组都是经过了合理化的组合而成的,他们都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管理能力。

1.分工合作

小组人员的学习主题一经确定,作为学伴,他们就有了得天独厚的心理平等优势。他们不会因学习任务是布置的而有心理抗拒。学伴小组成员将主动认领主题中的子主题,并约定完成时间。《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课中,需要学生对本地春节的习俗做个了解,于是我向学生提供了关于春节的环境布置、饭桌美食、春节活动三个学习主题,各个学伴小组快速选定学习主题,组内成员依据学习主题建構内容,然后自行选择适合自己难易程度的子主题。因为每个成员的主题内容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加上是学伴式学习——没有学习的压力,学习动力极其强劲,每个学伴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合力完成主题学习任务。

2.学法共享

美国心里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最佳方式就是发现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学习就是自己感悟、发现、体验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学伴式学习小组最大优点在于能把好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到组内任何人,而这种传播的形式不是单一的点对点,还可能是爆炸式的扩散,一点对多点的辐射。当然,有时候也会出现精准的“扶植”。《民风民俗大观园》中主题的学习主要以信息的搜集、归纳、整理为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伴小组成员间的学法分享就成了学习成败的关键。课堂成果呈现前,小组内边实践边分享搜索信息的方法,如用关键词在网络搜索引擎中收集资料,怎样从熟识的成人处访谈得到有用的信息,最后对收集到信息,以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同类信息如何合并归纳。

二、择机支支招——师为学伴,提升习得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意识已逐步形成。教师与学生相伴学习的好处在于能发现学习者的“痛”点、“痒”点,在“三人行必有我师”“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学伴小组里,教师成了“三人”之一,成了师友之一。

1.启发学法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是学伴小组共享式的学习,一般的问题都能在小组内解决,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作为学伴,要时刻关注学伴小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在预设的学有困难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主题建构、问题解决的成就感,也会邂逅被“疑难杂症”套牢的尴尬。老师此时作为学伴中学习的先行者,在学伴小组遭遇学习困境时,开阔一下解决思路,调整一下学习方向,使他们继续朝着学习目标前进。在《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主题学习时,要么浅尝辄止,要么轻重点分辨不清,最困难的是一个主题得有几个小内容建构而成。比如说环境布置这块内容,学生在主题建构时只想到了贴春联、贴窗花、贴年画、挂灯笼、挂中国结,掸尘(“尘”和“陈”同音,寓意除旧迎新)就想不到了,老师就在边上提提醒:过年前家家户户为了过个整洁的新年,还要做什么事呀?这其中蕴涵什么寓意呢?学生经此一提醒就知道了还要“大扫除”,寓意“除旧迎新”。

2.梳理学法

学贵有得,除了习得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习得法——学习的方法。学伴小组完成学习之后,也能作一些学法的梳理,但学习初期还是不能对学法作比较准确的梳理的。因此,老师要化身学伴,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为了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我们采用了哪些搜集信息的方法?哪些归纳信息的方法?例如在《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课中,学生对春节的环境布置、饭桌学问、活动三个主题的学习后,笔者引导他们:在整个主题学习过程中,你们用了哪些方法?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得出: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搜索的“网搜法”,通过访问父母、邻居的“访谈法”。信息搜集完成后,运用分类法和归纳法进行信息的二次处理。通过这样方法的梳理,使他们在学习了春节这一节日的民风民俗后,也能学会其他节日的民风民俗,从而达到“择其一点,撬及其余”的教学设想。

3.提供学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学习任务定位不准,对学习内容把握不当,就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挫败感;如果学生对学法掌握不够扎实,就只会用一种方法在学习,学习呈现的结果当然就会存在缺陷。因此,老师在学伴小组学习过程中,动态关注各个小组的学习状况,适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以供选择。《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课的学习中,学伴小组选择好学习任务后,大部分小组对搜集信息的方法往往局限在网络搜索或随机的人物访谈。因此,笔者就给学伴小组的成员提供以上两种方法,并且告知方法的使用步骤和注意点。最终,学伴小组都有序采用了这两种方法开展主题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三、吮好甜甜圈——社区学伴,拓展习得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有农业社区、行政社区,还出现了虚拟的网络社区。不管怎样的社区都是一个圈子,也不管这个圈子大亦或小,只要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资源的,都是学生学途中的“甜甜圈”。

1.班级圈

各种即时通讯软件或APP可以很快组成一个互动社区,以班级为核心是学生形成的最大的互动社区——微信班级群、钉钉班级群等,还可以在教育广场之江汇APP(下称之江汇)中直接发班级圈。这样,学生个体或者学伴小组都可以在班级圈中分享学习过程、学习阶段成果,或者寻求问题解决的帮助。《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春节的环境布置、饭桌学问、活动三个主题材料的搜集存在较多的困惑:一个主题有哪些方面的材料?从什么途径获得信息?信息搜集后怎么处理?用什么方式呈现学习的成果?学伴小组一些成员就在之江汇的班级圈中发出自己当下的学习心路(当下的学习成果、困惑等),其他同学看到了就可以点赞学习、参与讨论、分享成果。

2.亲友圈

学伴小组中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搜集本土的资料时,网络上却无法获得,只能从身边资源中搜索,首先便是从亲戚朋友中展开,特别是熟知当地习俗的老亲人。这样的老人,只要组内成员中有一个,就成了全组的资源宝藏。学生在学习《民风民俗大观园》这一课的主题任务时,有一个小组在搜集资料,就碰到了这样的一个亲人,他就像春节习俗的百科全书,只要学生问的,他都能娓娓道来,讲得深入浅出。因此,学生听了他的介绍,课堂上也能讲得头头是道。

《民风民俗大观园》这一课的教材中主要讲了“端午节”、“赶集”、“春节”三个习俗,容量非常大,若想一节课上完几乎不可能。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点展开教学,方能深入学习这个节日的习俗。然后通过这个点,利用学伴学习,掌握学法,并激起自学、主动探究的欲望,再以小组的形式继续探究其他传统节日。

学生对于知识是学不完的,只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成长礼物,才是一生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浙江省龙游县溪口小学 浙江衢州 324403)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论河南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英语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心得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