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观层面的创新投入、劳动力素质与企业技术进步研究

2019-08-08赵雨薇

科技与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产率样本劳动力

赵雨薇

摘 要: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人口红利的消失,依靠高投资与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我国亟需向依靠企业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型。本文采用工业企业数据,构建创新投入、劳动力素质影响企业技术进步的理论框架与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增加创新投入、提升劳动力素质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最后,本文将企业按照是否出口、不同所有制、不同地理位置进行分组,运用分组检验法及替换变量法验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关 键 词:创新投入;劳动力素质;企业技术进步

DOI:10.16315/j.stm.2019.02.012

中图分类号: F425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Lewis Turning Point”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relying on high investment and export-oriented is no longer sustainable. China urgently needs to transform into a model that relies on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of enterprises to drive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uses industrial enterprise data to construct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odel of innovation investment and labor quality affecting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enterpris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innovation investmen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abor force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Finally, the paper classifies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whether or not export, different ownership,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uses group test method and replacement variable method to verify the robustness of the empirical results.

Keywords:innovation investment; labor qualit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enterprises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助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依靠政府引导性大规模投资以及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下,经济呈现持续的快速增长。然而,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数量增长为主要内容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續,我国经济亟需向技术进步拉动的以质量提升为主要内容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化。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不断提高和加大研发等创新投入成为我国制造企业拥有高效生产,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此外,高素质劳动力作为企业人力资本的重要体现,愈发对扩大知识积累,提高技术水平起到核心作用。

许多国内外学者采用非要素投入带动产出增长的“索洛余值”,即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技术进步进行衡量,将研发投入作为度量企业创新投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的指标。Griffith等[1]以12个OECD国家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Odagiri[2]以日本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均得出研发投入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国内研究中,仇云杰等[3]采用1998—2009年工业企业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发现私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东部地区的研发绩效更高。焦翠红等[4]以研发要素流动为视角,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分析得出:研发投入规模的扩张不利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研发人员的流动会显著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王晓娆等[5]则同时采用1998—2011年我国30个省市的数据与1987—2011年美国50个州的数据,通过构建GMM模型比较工业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等学校的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的大小,得出美国高校研发投入的作用效果最明显,而在中国增加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最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在考察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作用的成果中。Aiyar等[6]利用各国家数据,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存量是促进国际技术溢出的关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重要作用。李唐等[7]利用2015年广东制造业企业数据,构建人力资本质量模型,对企业员工的劳动强度、教育程度以及技术熟练程度进行测算。通过对员工进行匹配调查发现,人力资本质量对外资、非高科技和非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强烈。刘鹏飞等[8]采用我国2004年工业企业数据以及《中国律师年鉴》,以人力资本的契约不完全性为视角,研究表明改善契约执行效率能够提高企业人力资本,进而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1 创新投入、劳动力素质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

1.1 创新投入与技术进步

企业技术进步主要有以下2个来源:第一,从企业内部,通过自身投入即自主创新获取;第二,从企业外部,通过购买或合作方式引进先进技术。企业通过内部创新所产生的新知识,不仅能够增加企业知识存量,而且以科学发现、发明、技术改良和革新形式表现出来的新知识可以通过规模优势、联结优势及范围优势等对企业技术进步产生溢出效应。

1)规模优势。知识在行业内企业间溢出,随着知识使用次数与参与企业数量的增加,会降低使用知识的单位成本和企业创新成本,从而刺激企业加快开展内部创新活动。

2)联结优势。知识在关联(上下游)企业间溢出,包括由上游供给及下游需求产生的知识重叠(信息交叠),通过对企业产品现有功能改进及新产品开发需求所产生的连锁(关联)创新。

3)范围优势。由于其他行业(非关联行业)先进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在企业得到广泛使用,为企业新知识的产出和成果转化提供了方便,从而对企业技术进步产生正面促进效应。

1.2 劳动力素质与企业技术进步

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由于积累了相当的知识和技能,构成企业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Lucas[9]认为劳动力素质会通过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不断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动力。

1)内部效应。通过专业技术的学习和职业培训,高素质劳动力增加了自身的知识储备,促使企业人力资本存量及技术水平获得提升。此外,由于人力资本的价格效应,导致高素质劳动力收入普遍远高于低素质的劳动力,由此也使其保持持续学习,获取知识的动力。

2)外部效应。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具有不同技术优势和特点的劳动力通过接触和互动,一起分享信息、知识和技能,在完成知识和技术交流的同时,促使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此外,从事相同或相似岗位内劳动力之间由于存在竞争关系,促使劳动力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素养。并且,劳动力素质水平越高的企业,企业内部人员竞争越激烈,所产生的外部效应也越高。

由于高素质的劳动力往往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自身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及吸收速度更快,并且将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向企业其他人员扩散的能力也更强,因而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对于技术的消化、吸收进而创新。

2 模型构建及变量选取

2.1 模型构建

2.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其进行如下处理:首先,鉴于研发等重要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05—2007年数据作为样本,删除研发费用为0的企业;其次,采用根据Brandt等[10]对数据库的匹配方法,删除主营业务小于500万,固定资产合计小于100万,职工人数小于10人的样本;最后,剔除固定资产年平均余额等于0、累计折旧小于当期折旧的样本。以2005年为基期,对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研发费用、应付职工薪酬、总资产、总利润、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平减。在对数据进行如上处理后,将非平衡面板处理为平衡面板,最终得到8 613个企业样本。

2.3 变量测算和选取

2.3.1 核心变量

1)全要素生产率(TFP)。本文借鉴连玉君等[11]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采用LP法进行测算。其测算过程中的产出、劳动、资本分别用企业工业增加值、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合计衡量。

2)创新投入(IN)。根据上文分析可以得出,扩大创新投入能够通过直接及间接积累效应增加知识存量,从而促进技术进步。本文采用研发费用作为衡量企业创新投入的变量。

3)劳动力素质(LQ)。通过内部及外部效应,企业通过提升劳动力素质能够有效推动技术进步。根据效率工资理论,企业对于高素质的劳动力,意愿支付更高水平的工资,即工资水平在相当程度上能够代表企业的劳动力素质水平。本文采用人均工资来表示企业的劳动力素质。

2.3.2 控制变量

1)年龄(AG)。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企业不仅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存量,并且在“干中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销售和管理经验。与此同时,在特定的背景及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逐渐形成并独有的包括创新文化在内的企业文化,这些因素均对提升生产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生有利影响。本文采用统计年份减去开业年份来衡量企业年龄。

2)盈利能力(PO)。企业用于研发及高素质人员工资投入规模及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即盈利能力。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越能通过对研发及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以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及技术进步。本文采用利润率即是总利润与工业总产值的比值作为企业利润率的衡量指标。

3)资产弹性(KV)。一般而言,固定资产规模及所占比重越大,企业对资产结构调整的难度越大,这也意味着其资产利用的弹性越小,从而企业胜于创新投入及人力资本投入的空间及能力越为有限。本文采用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表示企业资产弹性。

3 实证检验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总样本及基于企业异质性特征的分组样本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变量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如表1所示。

3.1 总样本估计结果

创新投入与劳动力素质系数为正,证实了中国工业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规模和提升劳动力素质,可以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从回归系数大小看,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投入和劳动力素质每提升1个百分点,TFP(全要素生产率)即增长0.01个百分点和0.03个百分点,表明提升劳动力素质更能促进技术进步。在控制了企业年龄、盈利能力及资产流动性之后,劳动力素质对企业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有所削弱;并且除了资产流动性变量,其它控制变量的系数均为正。表明企业经营年限越长,在生产经营中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形成的企业文化对技术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会有更充足的资金开展创新活动以及组织员工进行培训等,进而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產率,即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而固定资产比重越大,即弹性越小,代表企业存在着较高的资本风险,使得其生产经营存在着不稳定性,进而企业技术进步的速度慢,如表2所示。

3.2 分样本估计结果

为了研究创新投入和劳动力素质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是否会随着数据分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本文根据企业的性质对总样本进行分组回归,如表3所示。

1)根据是否出口分为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由表3可以知,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劳动力素质的系数都显著为正,其余变量的回归结果与总样本回归大体一致。对于出口企业创新投入与劳动力素质变量的的系数小于非出口企业的情况,本文做出如下解释:由于我国国内市场日渐成熟,非出口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优势取代成本优势成为非出口企业占据更大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导致非出口企业的创新投入会对企业技术进步产生更大的影响。并且部分出口企业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相对较低,进而降低了出口企业劳动力素质变量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2)根据控股情况分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内资企业的回归结果与总样本回归大体一致,而外资企业的劳动力素质对企业技术进步没有显著影响。外资企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一般高于内资企业,会吸引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导致其劳动力素质的平均水平普遍高于内资企业;因此,相比之下提高劳动力素质对于内资企业技术进步更为重要,即提高劳动力素质会对企业技术进步产生更多的正效应。

3)根据所处地区分为东部沿海企业和中西部企业。回归结果显示:分组后的样本回归结果与总样本回归结果相似。各变量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并且变量的回归系数都符合理论预期。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相比于中西部地区更加的繁荣、发展的更加迅速,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有更充足的资金进行创新投入。并且东部沿海地区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更新迅速,企业只有开展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等创新活动获得技术优势,即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以上分析表明,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创新投入对企业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吸引了更多高素质人才,不仅导致中西部地区人才外流情况严重,还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对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投资,但由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使得投资并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由此看来,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更能促进中西部地区企业技术进步。

4 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本文实证结果的稳健性,用OLS法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来替换LP法算的全要素生产率代入模型并进行回归,如表4所示。即将OLS法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所得到各解释变量的符号均与上文得到的回归结果一致,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在数值上也不存在异常值,均符合经济事实。并且可以发现劳动力素质的技术进步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证明了创新投入、劳动力素质对企业技术进步的正促进作用。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分析创新投入、劳动力素质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并构建模型,利用2005—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从微观层面上探究创新投入、劳动力素质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通过对总样本与分样本的检验,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增加创新投入、提升劳动力素质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2)控制变量即年龄、盈利能力对企业技术进步有正效应,而固定资产比重对企业技术进步存在负效应。表明在生产中获得的生产经验和高利润率能够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而由于企业可流动资金的稀缺将导致经营的不确定性,对技术进步起到抑制作用。3)出口企业的创新投入、劳动力素质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小于非出口企业。随着国内市场的日趋成熟,技术优势成为非出口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并且创新投入有助于企业技术优势的形成,所以非出口企业创新投入的技术进步效应更大。部分出口企业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相对较低,降低了出口企业劳动力素质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4)增加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创新投入会对技术进步产生正向影响。由于大多数外资企业相较于内资企业具有更高的薪资水平,更容易吸引高素质人才,使其劳动力素质的平均水平高于内资企业,进而导致提高劳动力素质对技术进步产生的边际效应小于内资企业。5)东部沿海企业的创新投入对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而东部沿海企业的劳动力素质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低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表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速度快于中西部地区。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良好的研发氛围使企业对创新更加的重视,从而企业的创新投入对企业技术进步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对促进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提出以下几个建议:1)企业应增加创新投入。在研发前,要做好可行性分析以及风险预测,提出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降低研发风险,提高企业研发效率。2)企业应定期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对企业现有技术以及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并且还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设置绩效奖金、以及制定公平合理的晋升规则等管理制度,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进而提高企业整体劳动力素质水平。3)提升我国的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优化产品出口结构。4)为中西部地区输送人才,鼓励人才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GRIFFITH R,REDDING S,Reenen J V.Mapping the two faces of R&D:productivity growth in a panel of OECD industries[J].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2004,86(4):883.

[2] ODAGIRI H.Research activity,output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increase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Research Policy,2017,14(3):117.

[3] 仇云杰,魏炜.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研究[J].当代财经,2016(3):96.

[4] 焦翠红,陈钰芬.R&D资源配置、空间关联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J].科学学研究,2018,36(1):81.

[5] 王晓娆,李红阳.不同执行部门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7,35(6):853.

[6] AIYAR S S,FEYRER J.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2(8):1.

[7] 李唐,韩笑,余凡.企业异质性、人力资本质量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2015年广东制造业企业[KG-*5]-[KG-*5]员工匹配调查的经验证据[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9(1):73.

[8] 刘鹏飞,李莹.契约执行效率、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40(11):1.

[9] LUCAS R 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Quantitative Macroeconomics Working Papers,1988,22(1):3.

[10] BRANDT L,BIESEBROECK J V,ZHANG Y.Creative accounting or creative destruction?Firm-leve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2,97(2):0.

[11] 魯晓东,连玉君.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J].经济学(季刊),2012,11(2):541.

[编辑:费 婷]

猜你喜欢

生产率样本劳动力
教育人力资本与社会保障“增长陷阱”的跨越
“新”生产率悖论?工业机器人采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