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智慧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019-08-08杨代君钱慧敏
杨代君 钱慧敏
摘 要:物流业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智慧物流概念的基础上,提取物流企业智慧化程度因素,引入中介变量构建其对物流企业绩效影响的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智慧基础设施规模与智慧管理水平在提高物流企业运作绩效上最显著,而智慧化应用能力在提高物流企业市场绩效方面最为显著。据此,根据物流企业智慧化程度指标不同的作用特征,提出与物流企业发展相关的建议。
关 键 词:物流企业;智慧化;企业绩效;协同
DOI:10.16315/j.stm.2019.02.010
中图分类号: F2539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with Internet and big data technolo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duce logistics cost and improve logistics management leve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this paper extracts the factors of intelligence degree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introduces intermediary variables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its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ale of smart infrastructure and the level of smart management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in improving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the smart application ability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in improving the market performance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Accordingly, in line with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lligence degree index,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Keywords:logistics enterprise; intelligent; enterprise performance; coordination
技术与管理的协同对物流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运输企业由于服务方式较为单一,既不能满足顾客多样化的物流需求,又不能形成立体的运输物流网络[1],将在供应链一体化进程中逐渐被先进的物流模式所淘汰。由于行业集中度低,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处于小、弱、散、乱的状态,使得物流行业不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资源浪费严重[2]。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新的瓶颈问题[3],导致供应链整合困难,物流信息等资源难以共享,即使有物流企业运用部分先进技术装备,也只是企业局部智慧化,不能从整体上使物流运作管理系统化、可视化;因此,如何评价物流企业的智慧化水平,并研究物流企业智慧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激励物流企业实现降本增收需首要解决的问题。
智慧物流是指利用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实现高效率、低成本、智能化运作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其一般具有感知、优化决策和智能反馈等功能。目前国内学者对智慧物流相关领域研究不多,基本从3个角度对物流智慧化展开研究。第一类从智慧物流的定义和智慧物流的作用两个角度进行相关探讨;雷光临等[4]认为智慧物流是指要依托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的互联互通;王喜富等[5]认为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智慧物流有利于帮助物流企业实现供需平衡,为供方提供最大化利润,需方提供最优服务,此类文献主要构建了智慧物流框架,较少提及智慧物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第二类从产业角度出发,并运用实证方法探讨信息技术发展对物流产业的作用机制;曾倩琳[6]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信息化发展对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认为信息化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本空间单元,也提高相邻空间单元的物流业全要素生產率;李丫丫等[7]强调随着信息产业与物流产业的融合,对产业绩效有影响,其中信息服务业对物流产业绩效有正影响。此类文献强调了信息技术对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智慧物流包括且不限于使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绩效。第三类从供应链角度进行研究,戴君等[8]认为第三方物流整合通过物流服务质量、伙伴关系两条路径,提高企业运营绩效;涂粤强等[9]通过分析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静态、动态博弈,说明产业融合不仅有利于供应链企业降本增效,还符合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趋势。此类文献认为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的一环,供应链整合能力提高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但是忽视了物流企业必须通过发展智慧物流环节才能实现与供应链其他方的有效衔接。
由于智慧物流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工业4.0的发展趋势,物流企业智慧化水平对企业绩效影响重大;因此,本文结合智慧物流定义与物流要素,对物流企业智慧化程度进行划分,以协同度为中介变量,研究物流企业智慧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的发展策略。
任春玉等在评价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时,对物流企业管理信息水平进行了相应的评价,考虑的指标包括是否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基本数据库和准时制工作方法等,考虑合理但本文认为未考虑人员素质;因此,本文借鉴贾玢[24]在评价现代区域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时使用的人才指标,作为衡量物流企业智慧管理能力的一个方面;同时,考虑到研发支出是企业进行创新的来源和动力,是智慧物流发展的基础,本文认为物流企业研发支出情况也是物流企业智慧管理能力的一个体现。
综上所述,本文选取是否实现办公系统自动化管理,是否具备人、财、物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否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准时制工作方法,是否建立涵盖人、财、物的基本数据库,经过信息技术培训的员工比例,企业研发支出占比来衡量物流企业智慧管理能力。
2.3 智慧化应用能力指标选取
田青等[25]在评价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时考察了物流企业核心业务信息化整合程度、重大决策去的信息支持程度、网上业务交易率和物流、信息流的整合,本文認为此评价指标符合物流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要求,但是少了制度应用的相关体现;因此,借鉴周宇等在评价企业系统应用能力时使用的内部组织流程变革程度指标,为物流企业智慧化政策实施提供政策保障。同时考虑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环节的一员,若能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也体现物流企业智慧化应用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本文选取企业重大决策取得信息支持的程度,核心业务信息化整合程度,网上业务交易率,内部组织、流程的变革,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的信息资源整合程度,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的整合程度来衡量物流企业智慧化应用能力。
2.4 协同度指标选取
Tallon[26]在讨论企业如何才能具有对市场的使用能力时,认为企业需要能够预测环境变化,制定预警预案,并能够重新分配资源。本文借鉴这两个指标来测量物流企业运营调整能力,但是本文认为只有即使识别客户群和客户需求的变化,才能保证对市场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是及时有效的。考虑智慧物流的定义要求物流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实现物流生产运营环节的可视化和系统化,实现与供应链其他资源的整合和协同,本文自设物流企业与内部资源、外部资源整合情况指标来考察物流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综上所述,本文选取预测环境变化,重新分配资源,识别客户群和客户需求来衡量物流企业运营调整能力,选取企业内部资源整合能力,与外部供应链整合能力来衡量物流企业资源整合能力。
2.5 绩效指标选取
Stoel等[27]在评价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和企业绩效时,采用了生产率和产品/服务速度两项指标。本文考虑到这两项指标利于考量物流企业运作指标,同时本文自主设计了营业成本指标,作为物流企业提高智慧化水平最直观的体现。曲洪建等[28]在衡量服装销售渠道绩效时,使用顾客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来衡量企业绩效,因此本文借鉴这两个指标并增加市场适应能力,作为考察物流企业市场绩效的补充。综上所述,本文选取生产率,产品/服务速度,运营成本来衡量物流企业运作绩效,选取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市场适应能力来衡量物流企业市场绩效,如表1所示。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和特征
问卷设计主要是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1代表非常不赞同;2代表不赞同;3代表一般;4代表赞同;5代表非常赞同。为了验证假设,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调查方式收集数据,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线上发放150份,线下共发放150份,剔除填写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96份,回收率6533%,其中回收的线上有效问卷占据47.96%,线下有效问卷占据52.04%。
被调研企业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分布比例高达58.67%,中西部分布较少;企业经营业务广泛,主要集中在道路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快递业3种业务类型;从企业成立时间来看,8年以上成立时间的企业较少,一半以上是成立在3年以内的企业;从企业规模上来看,大型企业所占比重小,一半以上是中小型企业,如表2、3所示。
3.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为了保证量表的可信度,需要分析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本文首先通过“项已删除的Cronbachs Alpha值”,分析项被删除后的信度系数值与原系数相比产生的具体变化。项被删前后无明显变化,说明问卷题项设置具有合理性,且进一步说明本量表信度水平高,内部一致性较好,如表4、5所示。
本文首先对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为最大方差法,提取7个因子,分别被命名为智慧基础设施能力、智慧管理能力、智慧化应用能力、运营调整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运作绩效和市场绩效。探索性因子分析的KMO检验值为0.938,7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解释量达到67.4%,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如表6、7、8所示。
3)物流企业智慧化程度对企业运作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影响。采用前文所用物流企业智慧基础设施规模、智慧管理能力和智慧化应用能力指标数据,利用SPSS20.0回归分析应用,分别对企业绩效的6个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物流企业不同智慧化程度指标对企业绩效的不同方面的相关性,如表14所示。
由上表14可知,智慧基础设施规模能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通过使用RFID等技术,提高分拣速度,节省人工成本,是物流企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最有效途径;智慧管理能力能最大化提高生产率,提高物流企业智慧管理能力要求物流企业能将技术设备的运行信息及时反映到信息系统上来,实现企业的可视化管理;智慧化应用能力能显著提高物流企业绩效,包括运作绩效和管理绩效,因为智慧化应用能力是指在智慧基础设施和智慧管理水平较为完备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与物流企业经营相关的挑战和优势,及时对市场和企业经营环节做出反应,是物流企业发展智慧物流的最终阶段。
4 结语
首先,通过本文分析,可以为物流企业发展智慧物流奠定理论基础,從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验证了物流企业开展智慧化活动的可行性。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物流企业智慧基础设施规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还是考虑协同度作为中介变量估计其影响,基础设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都要低于对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即智慧管理能力和智慧化应用能力。这说明物流企业要想真正提高企业经营潜力,仅靠引用先进设备实现局部智慧化是不够的,最终要实现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才能从根本上为物流企业提高运营绩效。
其次,通过对路径系数的比较可以发现,智慧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路径系数要大于智慧化应用能力的路径系数,但是考虑协同度的中介效应后,协同度对智慧管理能力中介路径效应小于智慧化应用能力。说明企业要想提高智慧化应用能力,要着重提高自身的的协同度,使得技术与管理环节协同,形成对企业生产环节的实时监测,进而使企业的生产管理可视化。一方面通过各方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了企业的对市场的反映速度,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增强了企业软实力,拓宽了企业的生存空间;因此,物流企业智慧基础设施规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小于智慧管理能力小于智慧化应用能力,但考虑到协同度的中介作用,企业可以参考先开展低成本、回收期短的智慧化措施,进而改革单位经营管理和人力管理制度,再在盈利期时考虑投入更高成本、回收期更长的先进设备,逐步有计划的发展智慧物流。
本研究的意义和贡献在于构建了相对综合的智慧物流评价体系,分析了物流企业智慧化程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引入了协同度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协调技术与管理,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本文区分了智慧物流发展存在的误区即智慧物流不仅是引用先进技术设备,智慧物流更强调在管理上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既有利于开拓市场,又利于发现自身经营过程的劣势。本文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智慧物流发展时间短,且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无法获得像报表数据一样更为可靠的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的只是横向截面数据,无法获得时间截面的数据,未能研究滞后性等其他智慧物流发展中的问题,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来解决这些不足。
参考文献:
[1] 薛晗,季建华,张皓月.中国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及其对策[J].经济管理,2002(15):35.
[2] 王欣悦.我国智慧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39(4):37.
[3] 欧阳强国,程肖冰,王道平.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及方向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1):86.
[4] 雷光临,李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15):393.
[5] 燕晨屹,史方彤,王喜富.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运营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1,30(23):217.
[6] 曾倩琳.信息化发展对物流业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9):38.
[7] 李丫丫,王磊,彭永涛.物流产业智能化发展与产业绩效提升:基于WIOD数据及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3):36.
[8] 戴君,谢琍,王强.第三方物流整合对物流服务质量、伙伴关系及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评论,2015,27(5):188
[9] 涂粤强,严广乐.制造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激励的博弈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5,17(2):70.
[10] 沙颖,陈圻.物流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成本中介效应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4,28(9):39
[11] 徐寿波.大物流再论[J].中国流通经济,2007(10):7.
[12] 任春玉,王晓博,朱彦峰.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物流科技,2006(5):63.
[13] 周宇,仲伟俊,梅姝娥.信息系统提升企业敏捷性的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7):70.
[14] 李继学,高照军.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制度理论与社会网络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8):111.
[15] 钟俊娟,王健.基于产业融合的物流产业演化机理[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11):36.
[16] 赵玉林,李丫丫.技术融合、竞争协同与新兴产业绩效提升:基于全球生物芯片产业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7,38(8):11.
[17] 张永敬.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4):176.
[18] 汪小京,刘志学,徐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16,25(2):317.
[19] 刘家国,刘巍,刘潇琦,等.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中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9):27.
[20] 张中强.我国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2(3):20.
[21] 谢磊,马士华,桂华明,等.供应物流协同影响机制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4,35(3):147.
[22] 张季平,骆温平.物流平台技术与运营模式协同创新研究[J].科研管理,2018,39(2):19.
[23] 王谦,李江凤.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的智慧物流模式构建[J].中国市场,2014(50):79.
[24] 贾玢.现代区域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财经理论研究,2016(3):45.
[25] 田青,白卫东.物流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10,33(1):96.
[26] TALLON P P.Inside the adaptive enterprise: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perspective on business process agility[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8,9(1):21.
[27] STOEL D M,MUHANNA W A.IT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a contingency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industry and IT capability type[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9,46(3):181.
[28] 曲洪建,张亚婷.品牌童装渠道协同对渠道绩效的影响[J].纺织学报,2017,38(05):150.
[编辑:费 婷]